面對訓練課表,你準備好了嗎?

0
775

大概是因為快要秋天了,最近時常被問:「我該吃哪個課表?」「我是不是該參加訓練營?」「我怎麼練才可以更快?」等等… 時常覺得與其問我,不如先問問你自己:

#真的準備好要練了嗎?

訓練之前 ,大部分跑友都已經知道要先確認:「舊傷好了嗎?」「是否很容易受傷?高受傷風險?」當前兩項亮紅燈,必定要立刻踩煞車優先處理。如果沒有問題,下一步就必須知道自己「目前的體能狀況」,通常是利用測驗。

除了外在的狀態,內在的心態是否準備好了?同樣應該要檢視。以下幾個方式可以用來確認自己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想訓練,或其實只是想跑步?」

許多跑者是被慫恿開始吃課表,或是報名訓練營。但是其實內心並不想被高張力的課表壓迫。謹慎挑選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壓迫感,但最重要的是「想訓練」。

訓練是為了變更強,必須有相對的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發自內心的付出才不會後悔,並能提高每一次練習的品質。眼睛充滿光芒地練習每一項環節,而不是每次行屍走肉地跑課表。如果是後者,我會建議你應該要做的是認真享受(或找到)跑步的樂趣與美好。

「準備好接受改變了嗎?」

改變是不舒服甚至痛苦的,但才能更上一層樓。改掉不好的訓練方式,可以避免重蹈過去的失敗的經驗。但是過去成功帶領破PB的訓練模式,也同樣需要改變。

過去的訓練未必對現在有效,必須根據目前狀態客觀地重新設計。重複同樣訓練容易讓心理產生預期,降低效果,無法有效的刺激進步。特別是對於老經驗的跑者,需要適時改變訓練內容。

放掉成見抱持開放態度,耐心面對身體與心理的不適應。改變內在心態,創造外在突破的契機。

「誠實自我評估」

根據過去練跑的經驗,找出哪些訓練時刻感到得心應手?哪些特別無法適應甚至害怕?也就是找到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與「不適圈(discomfort zone)」,分別列出三種。

這些時刻可能是特定的訓練種類,例如:喜歡長距離練習的沈靜,但害怕速度訓練的壓迫。或是某些情境,例如:拉長熱身時間能提高訓練品質,而背靠背back-to-back訓練第二天時常非常疲累。

評估可以更了解自己,誠實面對優缺點。「舒適圈」可以建立自信心,賽前幫助調整狀態。三種特別無法適應的「不適圈」,不是需要立刻找出解決方法,因為現階段可能無法解決。但是要紀錄起來,隨著訓練過程慢慢找到方向改善。

為什麼是分別選三種而不更多?因為到了排名第四、第五、第六..,影響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烈。太多反而無法深刻記住,沖淡了真正重要的項目。

===

釐清想法更認識自己,掌握自己的舒適與不適圈。依然很想很想接受訓練.. 那就來討論該怎麼練,怎麼踏上突破自我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