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三峽. 五寮尖 冒險登山路線

0
1786

三峽. 五寮尖  -1

 

圖:五寮尖險峻稜岩

 五寮尖 步道是一條充滿刺激、冒險、挑戰的登山路線,大概是我爬過最險峻的一座山。

五寮尖與皇帝殿齊名, 都是北台灣著名的岩場,以峭拔險峻的稜岩聞名,攀爬過程絕無冷場,喜歡的人會驚豔連連,大呼過癮, 而膽怯的人則會尖叫連連,手足無措。

我有兩次攀爬皇帝殿東西峰稜線的實戰經驗,對五寮尖本不以為意,而實際走時卻發現五寮尖的險與陡, 遠超過皇帝殿;攀爬的刺激度,也勝過皇帝殿。

五寮尖,擁有許多不同的山名,有人稱「湊和山」、「鳳髻尖」或「九龍山」, 但這些山名都沒有「五寮尖」來的聞名。「五寮尖」最能反映這座山的特色。 五寮尖,從遠處眺望,彷彿是五座相連的山峰。我攀爬時,不忘細數攀過的 山頭,發現不只五座,我至少爬過七個峰頭。沿途一峰接一峰,陡上陡下, 令人心情七上八下,既惶恐,又過癮。

五寮尖有好幾個登山口,從台七乙公路(大埔路)合作橋的「玉里商店」旁起登,是山友最常走的傳統路線。一路攀登而上, 通過一連串各種險峻的稜岩地形。從登山口至五寮尖所需的時間不一,或耗時二至三小時, 或三至四小時。除了個人體力因素外,稜脊狹窄,僅容單人通過,人多時,稜脊線上往往塞「人」, 造成回堵,更使路程時間不易掌控。因此,爬五寮尖最好能避開假日時間。

三峽. 五寮尖 -2

圖:連續險稜,小心通過

三峽. 五寮尖 -3

圖:五寮尖稜脊

今天與友人同爬五寮尖,中午才從台北出發。以半天時間攀登五寮尖,時間稍嫌緊迫,於是捨棄傳統的 合作橋旁的登山口,直接開車至半山腰的「濟玄堂」。從這裡起登,有山路可通往主線,約可節省半小時的 時間。

從「濟玄堂」起登,原以為取捷徑走這條山路會比較平緩,卻也是一路陡坡。前半段多竹林,後半段為闊葉林, 約二十五分鐘,接上主線。接著步道變為平緩,還鋪上了枕木,走時可稍稍喘口氣。

不久,遇一巨大的 岩石,從旁繞過,另有小徑可登頂,這塊巨岩被標示為「鳳冠山」。續前行六、七分鐘,見一繩索自岩壁高處垂下, 正式開始精彩的稜岩路。

拉繩攀爬而上,來到稜岩上方。循稜望去,遠處一峰接一峰。稜岩上已設置了安全設施,豎立起一根根不鏽鋼柱, 柱子之間以繩索相連。這一段稜岩不難通過。不久,攀降而下,兩巨岩之間,有一內凹的天然洞穴, 內供奉一石頭,被稱為「石壁公」。岩壁面則有凹凸不平的坑洞,很明顯的是海蝕造成的地形,可以想見數十萬年前台灣島 曾經歷過劇烈的造山運動,將這原本沉浸於海底的巨岩推擠成高於海平面數百公尺的山峰。

過「石壁公」,先陡下,後陡上,爬至另一險峻的稜脊。這稜脊像牛背,更像是碩大的恐龍背脊。稜脊兩側都是斷崖斜壁, 若無安全柱索,恐怕沒有幾個人敢闖此路。我印象中,皇帝殿最險峻的稜岩路大約就是如此,而這只是五寮尖驚險路段 的開始。小心翼翼通過。接著又是陡下陡上,中途有一條右叉路,稱為「石壁腳路」,可繞過更前方的險稜及大峭壁。 膽怯者可改走這條避險的腰繞山路。當然,很少人願意真的走這條路。爬五寮尖不走稜岩,就好像進電影院看恐怖片, 卻蒙著眼睛不敢看精彩畫面,豈不白白浪費門票?

三峽. 五寮尖  -4

圖:30公尺深的「峭壁雄風」

勇敢向前行,接著便是連續稜岩路。走於稜脊上,俯臨懸崖,既驚險,又刺激。稜線上的柱子及繩索,都很牢固, 只要不驚不慌,抓穩柱索,謹慎踏踩,則不致於會危險。

不過走在險脊峭崖的臨場感及視覺效果,還是 令人心情有些不安。稜脊盡頭,但見左側有一傾斜的大岩壁,深約三十公尺,須垂降而下。此處最艱險, 稱為「峭壁雄風」。

大岩壁斜度約七、八十度, 左右各有一條繩索可攀降。我與友人分別拉繩攀降而下。雖然緊抓著繩索,但由於岩壁極傾斜,每一落腳便覺身體 欲往下滑,雙手趕緊順著繩結一段段地滑下。終於安全抵達岩壁下方。對面另有一座獨立峰,山壁更陡, 不易攀爬。若爬上此岩,可從高處欣賞「峭壁雄風」的險稜絕壁,但此峰只適合膽大包天者攀爬。我們放棄此峰, 繼續朝五寮尖前進。

續前行,又遇岩壁陡下,幾近垂直。陡降之後,又是陡降。連續陡下之後,來到一鞍部。剛才右叉「石壁腳路」從旁繞過來, 在這裡與主線會合。鞍部這裡另有一條山路往下走,沿著「十三閔窪溪」而行,稱為「十三閔窪路」,下山接可產業道路, 通往「濟玄堂」登山口。

三峽. 五寮尖  -5

圖:連續陡降

從鞍部向前,挑戰仍未結束。又是陡上岩壁,攀向另一山峰。這時體力漸疲,開始覺得稜岩路有點惱人。

奮力爬上峰頂,稜岩上有一棵松樹,樹形優美,迎風招展。佇立於峰頭,回首來時路,不禁也有些許成就感。

隨即又是陡降,又來到一處鞍部。 這裡有一棵大茄苳樹。巨碩的樹幹,推測樹齡應在百年以上。附近有竹林及姑婆芋。

鞍部附近有一條山路往下,稱為「後山路」,可接「十三閔窪路」,返回「濟玄堂」,這是我們今天預定回程要走的路線 。沿著「十三閔窪溪」的這條山路是昔日五寮尖農民上山拓墾的產業小徑,沿途有廢棄的石厝、駁坎、竹林等拓墾遺跡, 當地人標示為「古道」。鞍部又有這麼一棵大茄苳樹,樹枝也被綁上紅色布條,被農民視為靈樹,由此可猜測「十三閔窪路」 應該也是一條具有相當歷史的古道了。

從大茄苳樹爬往五寮尖,只剩最後一小段路,心情因此放鬆不少。 茄苳樹左右兩側都有山徑可爬上五寮尖。左徑平緩,右徑陡峭,一般山友多選「左去右回」。 我們選擇左徑,卻發現山路並不平緩,一路陡上,沿途有的路段須辛苦拉著繩索往上爬, 感覺有點像是北插天山最後一段陡上路。

三峽. 五寮尖  -6

圖:從五寮尖眺望三角湧(三峽)。

約十五分鐘,抵達一鞍部叉路,左往龍山岩,右往五寮尖。取右行。攀爬最後的陡坡,七、八分鐘後, 終於登上五寮尖。五寮尖,海拔639公尺,略高過淡水河口的觀音山。 然而五寮尖攀登的辛苦及刺激度則遠遠超過觀音山的硬漢嶺。五寮尖山頂展望佳,視野遼闊,可俯瞰大三峽地區。

三峽. 五寮尖  -7

圖:總督府基石

山頂腹地不大,有一顆花崗石製的基石,上頭刻著「總督府」三個字,約有百年歷史。在台灣各地山峰的各種基石中, 這顆「總督府」基石的年份可算是古董級的。

遙想百年前,台灣總督府的日本技師,登五寮尖,埋設基石, 站在五寮尖的山頂,俯瞰三角湧(三峽舊地名)時, 不知心情為何?1895年,三角湧曾是日軍傷心之地。

從「濟玄堂」爬至五寮尖,費時三小時,並不輕鬆,登頂時已將近下午四點鐘。時間已晚,不敢久留,略休息後, 便踏上歸程。這時發現五寮尖山頂往下走的路標語意不清,導覽地圖也畫得令人困惑。最後選擇踏踩著紅色 鐵條攀降岩壁而下,然後沿著山路往下走,繞回大茄苳樹。不知是什麼原因,竟錯過了繞回大茄苳樹的叉路(註1)。山路卻通往 「玉觀音」蓮花寺。這條路也是下山的路,路繞得較遠,但路況不錯,於是加快腳步趕路。

約走五十分鐘,看見下方處的「玉觀音」。這時遇右叉路,可通往「濟玄堂」。於是取右行,經過一小片 竹林區,山路腰繞往下走,約一、二十分鐘,出產業道路,抵達「濟玄堂」附近的道路岔路口。沒想到 誤打誤撞的走這條路下山,剛好繞了一圈完美的O型路線。上山耗費三小時,下山一小時又二十分鐘。

今天的行程精彩刺激。五寮尖是一座極具特色的山峰,這樣的山峰,不爬可惜,但似乎不必常爬。爬一次便已足夠回味 大半輩子了。

三峽. 五寮尖  -8

 

行旅圖

圖文來源

tony_log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