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

0
9711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1

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我要如何開始科學化的訓練呢』?我的回答永遠是:『先買一支錶吧』

當你按下錶上START鍵的那一刻開始,無論是騎個3鐘頭、游個3000公尺或只是快走個10分鐘,所有科學化訓練所需要的基礎元素:『資料』,就已經悄悄的記憶起來了,這些元素也已經透露了你的體能秘密,舉凡:時間與距離搭配出的均速與配速能力;划頻、步頻、踏頻所呈現的效率性;心率所展現的運動強度與訓練區間;功率顯現的輸出能力、踩踏效率甚或是TSS(訓練壓力分數)等用以判斷疲勞程度都能即時在手錶上顯示;還有完賽預估時間、最大攝氧量等等無數量化指標,因此可以這麼說:『只要你能擅用你手上的錶,你就能走入科學化訓練的世界』

不過,在過去可不是這樣的喔。今天 J帥講古』時間就來談談我與手錶的訓練演進史:

 

2007-2009年:學習如何記錄訓練

我大約在2007年開始接觸跑步,起初只是在家附近的小學操場繞著跑,每圈200公尺,每次跑個10-15圈累了就回家了,起初不太需要錶,當然也沒有絲毫科學訓練可言。

就這樣持續了將近半年後,開始離家更遠一點至新竹市的18尖山慢跑,一趟來回約莫5km的路線,從跑跑走走到能夠全程路跑完也花了點時間才能完成,完成後的下一個挑戰,就是想要試看看自己的極限了,於是買了第一支相當陽春但有簡要計時功能的錶,大概就是每個要從軍入伍的男生會買的100元俗擱耐用錶,有碼表計時功能,也有計組數Lap功能。

但這類錶說實在也不是太美觀,可說無造型感可言,沒多久就想換了。記得在當時的馬拉松界,『CASIO WS-110H』可說是神錶,普及率相當高,在田徑場練跑的人幾乎10人中就有5隻以上。

不過,我當時比較喜好Speedo游泳錶的造型,比賽時也是戴著錶來游永與跑步,騎車時就把數據交給單車碼錶上呈現的轉速與時速了。雖然只有很簡單的訓練時間、訓練里程(自計)而已,但已經能簡單抓出週/月訓練量,在那年代開始訓練的人,沒有什麼APP,反而養成自己記錄訓練日誌或寫網誌的習慣呢!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2

(圖片說明:當時的比賽只要隨便戴支錶就能跑了)

 

2010-2011年:與科學化訓練的第一類接觸

不管換了幾支錶,很快的就發現一個嚴重的盲點,那就是『沒有GPS功能。尤其是對我這個特愛在戶外亂跑的傢伙而言,起初還會傻傻的先用機車繞一趟預計要跑的區段,記下公里數後再實際跑一遍,幾次之後就累了,於是在2010年初忍痛買下了第一支的智慧型手錶:Garmin Forerunner 305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3

(圖片說明:Garmin Forerunner 305(來源))

 

當時這支錶在跑步界或三鐵界都算是個重大的突破,因為它至少有四大個革命性的創新,並把訓練帶進了一個不一樣的時代:第一,它配有GPS功能;第二,它配有心率帶,把心率區間的概念帶進了訓練領域;第三,它具有複合式運動功能(Multi-sport);最後,它結合網路版的Garmin Connect與電腦版的Training Center,讓資料可儲存於網路上,這些資料我到現在都還留著呢!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4

(圖片說明:筆者本人仍留有當年305的訓練資訊)

 

不過其實『Garmin Forerunner 305並非是Garmin的第一支GPS錶,205才是,雖然在外觀上沒太大差異,筆者本人也沒見過實機,如果你家中剛好有一支,請妥善珍藏,也許有一天可以拿出來當古董拍賣。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5

(圖片說明:Garmin Forerunner 205(來源))

 

Garmin Forerunner 305的普及度並不算太高,首先是感測GPS訊號的時間相當長久,等個5分鐘以上是常有的事;再者,大眾對於訓練數據的解讀能力尚未普及,空有資料卻不會使用的大有人在,加上當時的心率帶設計也不合適長時間配戴;最後,續電力不足,故購買者大多是平時戴一支錶,運動時才能305出來使用,不便性仍高。

 

但無可否認的是,訓練開始進入新的時代,以『資料為基礎(Data-based)』的時代!

 

 

2010-2013最耐用的三鐵錶 Garmin Forerunner 310XT

我的305在使用1年後就不幸壽終正寢了(泣),已經被養成慣性數據魔人的我,很快就換了第二支錶:Garmin Forerunner 310XT』。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6

(圖片說明:Garmin Forerunner 310XT(來源))

 

拜科技產品發展所賜,這支310XT在幾個功能上又再進一步的突破,個人印象所及,有幾點特色大躍進,包括:

1. 超長待機時間:在開啟GPS訊號後,可待機長達20小時。

2. GPS訊號感測時間降低:比起前一代,這支約需1分鐘內就可抓到GPS訊號。

3. 多重訓練模式(Multi Sport)更精明:可以自己編輯比賽項目,包括游、T1、騎、T2、跑或是跑、騎、跑等二項賽,所以在進入轉換區與離開轉換區時,按一下LAP鍵成了所有鐵人們的標準動作。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7

(圖片說明:出轉換區要記得按一下Lap鍵是常見的行為)

 

4. 可調整背景亮度:可依個人喜好,調整錶上的夜明亮度(此點在920之後取消了,甚為可惜)

5. 可當一般手錶使用,意即只要關閉GPS訊號後,就能作為日常手錶使用,不再需要隨身帶兩支錶了。

 

實用性的提高,讓310XT的普及率甚過以往,甚至可說是226鐵人賽專用錶』。加上故障率下降與Garmin的強大維修服務,我足足帶了這支錶四年時間,參加過數十場的比賽,陪我遠征過義大利、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地。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8

(圖片說明:2014年時於加拿大參加IRONMAN 70.3 World Championship)

 

2010年以後,正好也是台灣無論是三鐵及路跑活動開始蓬渤發展的時期,2010年10月台東更舉辦了第一場的226km超級鐵人賽,在過去僅有2006年墾丁辦過一次,但知悉與參與者不多,故想參加超鐵者只能出國另覓戰場。同一年度,世界上最大的鐵人品牌:IRONMAN,首次引進台灣,11月在墾丁舉辦首屆70.3 (113km)賽事,鐵人三項開始在台灣各縣市遍地開花。

當選手有舞台、賽事逐漸增多的同時,對於訓練最基本的裝備需求同步增加,消費者也從『先求有』的心態改變為『再求好』

310XT的成功,帶給Garmin許多靈感,於是在2012年又推出了Garmin Forerunner 910XT,但我並未使用過這錶,因為個人秉持原則是:『先求有、再求好、更要好看』,當時的910外型對我沒太大吸引力,僅管此款錶多了中文介面,但在外觀上還是略顯薄弱,我選擇忽略。但時至今日,身旁還是有不少人仍繼續在使用910,以現在穿戴產品之多來看,這款仍是長青錶款。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09

(圖片說明:Garmin Forerunner 910XT(來源))

 

 

2014-2015年:最具科學化功能的錶誕生

在使用310XT將近四個年頭後,在2014年,終於有令人為之驚豔的產品誕生了,那就是:Garmin Forerunner 920XT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10

(圖片說明:Garmin Forerunner 920XT(來源))

 

920在幾個特色上有相當突破性的躍進,包括:

1. 中文介面:讓使用上更親民。

2. GPS偵測時間更短:在室外環境約莫10秒就可抓到GPS訊號。

3. 步頻/垂直震幅/觸地時間/左右平衡/移動效率介面:關於跑步的更細節資訊都能更即時掌握,相當適合我這種喜歡研究訓練數據的人使用。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11

(圖片說明:跟太座一起訓練)

 

4. 支援多元化功率功能:在這時期,我也開始用功率計訓練,但不需要另外購買一個碼錶,因為在920內建功能裡,已經有AP/NP/TSS/IF/扭矩效率等等重要專有名詞。

5. 室內游泳與跑步模式:可支援室內跑步機與游泳池自動計算Lap的模式。

6. 支援水中心率帶:搭配HRM-TRI心率帶產品,總算也克服了無法得知游泳心率的盲點,在訓練數據收集上變得更全面(適合數據魔人)。

7. 錶面(Watch Face):一支錶要好看,除了配色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錶面上的模樣,Connect IQ商店』的產生,有愈來愈多人編輯好不同的錶面上傳,使用者可以快速又簡單的下載,甚至設計一個專屬於自己或社團的錶面。

8. 智慧型通知:可接受Line或Facebook等社群網站的訊息,對某些人士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功能。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12

(圖片說明:在KONA賽前與世界女子鐵人冠軍Daniela Ryf合照)

 

2016年至今:請給我更智慧與時尚的產品!

近兩年間在運動腕錶的發展,比起早年,發展速度更快了,特別是有幾個潛在因素在推波助瀾中。

首先,不只路跑與鐵人三項在持續升溫,包括:登山、越野跑、戶外露營、潛水、立槳衝浪、划水等等也持續在發展中,箇中不少玩家都是屬於多棲族(不是多妻喔),即不只侷限於單一或是三項運動項目,而是又更多元的運動需求,故有『Fenix』產品線一躍而出。

再者,2015年時,Garmin發表了第一支光學心率錶:『Forerunner 225』,能透過手腕監測心率,僅管在訓練當下的心率精準度仍不如心跳帶準確,但這技術的開法,也在預告著心跳偵測技術又往前走了一步。

最後則是社會大眾對健康議題的重視,他們不見得有重度運動上癮,但仍想知道每日基本健康狀況,故相關的APP也愈來愈多,『手錶』也不再是純粹報時的功能,而走進了『智慧穿戴』的時代,『vivo』系列產品孕育而生,包括行走步數、睡眠紀錄、熱量消耗等功能都能在小小一個手環裡產生,甚至光學心率功能都整合進『vivosmart HR』裡了。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13

(圖片說明:也可以利用vivosmart HR作為心跳感測器來與920配對使用)

 

這發展趨勢已可窺見下一代的新產品,它必需能整合鐵人三項訓練的需求,要滿足多元運動的需求,要兼備智慧穿戴的需求,當然更要好看,『Fenix 3 HR』誕生。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14

(圖片說明:拿到錶的第一時間就是研究有何新功能)

 

這是一支『很好玩』的錶。

是的,我以『很好玩』來形容。我最常使用的功能是看當下的『靜止心率(Resting Heart Rate)』,靜止心率可以判斷每日的體能狀況,當靜止心率高於日常平均10%以上,就表示今日不合適訓練,同時也能看到過去七日的靜止心率變化。

78920_贏過昨天的自己:看Garmin鐵人三項錶演進史_15

(圖片說明:Garmin Fenix 3 HR)

 

此外,又多了『壓力分數』『體能狀況指數』。這也顛覆了以往從『訓練後』或在『訓練中』,從數據(例如心率、配速)來判斷體能狀況好壞的模式,改變為『訓練前』先瞭解體能狀況。這最大優點是可以事前先判斷體能好壞,再來決定是否適合進行訓練,或是否需要將高強度訓練改為中低強度訓練的模式。

還有導航定位追蹤功能,可顯示高度、氣壓及羅盤,若拿來當定向越野與登山應該也很合適;此外在划船模式下,可計算划槳數與划槳率;在滑雪模式下,可顯示滑降次數與垂直落差,這些功能都擴展了運動玩家的視野(聽說還有跳傘模式)。

短短10年之間,從一支不太起眼只能訓練穿戴的錶,成了一起床就想要配戴的智慧管理工具,同時也更具時尚性。從只有陽春的游泳、騎車、跑步功能的訓練錶,變成整合多元運動的全方位功能錶;它所提供的也不再是過往只有配速、心率與計時的陽春GPS錶,而是成了提供更多進階版的數據分析工具,故我常對我的學生說,我不怕你的訓練資料考倒我,只怕你沒資料讓我分析(沒練)。

 

至於下一個十年,這支錶還會有怎麼樣的演進或跳躍性的成長呢?我想,Garmin得不斷贏過昨天的自己!

 

 

SHARE
Previous article出發吧!戶外活動──五個完美旅途的重點
Next article運動修復專用拖鞋──跑步時代新寵兒
【鐵人J帥 Just Tri】 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情繫的是鐵人三項與馬拉松等極限運動;拿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博士學位,著迷的是成為運動員的丰采;從事教練/訓練顧問等工作,最大樂趣是在協助他人完成夢想。 超過百場的賽事經驗、站上世界舞台次數不勝枚舉、4次IRONMAN SUB 10紀錄、馬拉松最佳2時43分,多次IRONMAN Taiwan與IRONAMN 70.3 Taiwan台灣冠軍,至今最難忘的仍是KONA的陽光、大海與空氣。 2015年起成立個人工作室,一頭栽入於訓練研究的世界,若我不是在訓練,那必定也想著怎麼樣訓練。 HI,我是J帥,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鐵人J帥 Just Tri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sTriWork/ 鐵人J帥 Just Tri Instragm:@JsTri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