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元預算挑戰鐵人三項 迪卡儂能否改變運動商機

0
1950

為了挑戰鐵人三項,你能花最低成本的費用大概是多少?如果要採買所有裝備,包含防寒衣跟自行車,新台幣三萬元內足夠嗎?

成立於1976年法國北部的迪卡儂,截止至2018年底,迪卡儂集團在全球28個國家地區開設1500間實體商場,2018年的收入略高於110億美元,約為NIKE的三分之一。迪卡儂(Decathlon)是全球第三大自行車製造商,僅次於Giant和Hero自行車。

水平展開與垂直整合的迪卡儂

很特別的是,迪卡儂幾乎所有商品從研發、材料到製造都是自身創建,這使得迪卡儂得以以批發價出售商品,而不需要額外增加太多管理成本等等。它在戶外運動、鐵人三項以及各項運動上都有相關商品,每個品牌都與一個體育領域相關:代表自行車的b’Twin,Kalenji之於跑步,Aptonia之於鐵人三項、戶外登山品牌Quechua等,順應不同的層級有不同的價位。我們都知道許多商場如家樂福等都有『自有品牌商品』,但很少能像迪卡儂這般高達95%以上的產品都是自有品牌。

在歐美,迪卡儂諸多產品獲得設計與編輯選擇獎,許多走上初階運動、或者是盡可能不要投注太多成本在休閒運動上的人們,都能接受迪卡儂產品的表現與適用度。對他們來說,產品的品牌不會是重點,而是實用度與好用度。

迪卡儂的前瞻與未來

如果談到性價比,迪卡儂是目前正趨向最佳化的表現。透過調查得知,迪卡儂的運動實驗室團隊超過五十人,從人體工程學、運動力學、熱力學與感官知覺方面滲透並開發新科技與產品。但他們所製作的取向不是創建大規模品牌,或是挑戰市場承受度的價格,而是以最低價格的方式獲利並驅動迪卡儂持續成長。薄利多銷,意味著迪卡儂必須大量出售商品才能維持永續經營的方向。

2012年在台中市八期重劃區正式營運的首家臺灣迪卡儂,擁有佔地1500坪的商場空間。2013年分別在屏東,台北及台南開了三家分店,截至2019年已經分別在北中南擁有十二間商場(不包含瑞芳倉庫)。可以想像未來在宜蘭、花東地區應該也會有分店開設。根據前期的展店說明,預計在2022年在台灣開設30間商場,除了擴大、推動在台的運動人口外,也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價格戰略在台灣是否能行

根據2018年資訊,年度營業額達三十億元,台灣在迪卡儂46個海外國家中,營業額排行第16位,業績每年都有三成以上的成長。而所賺取的資本也持續投資台灣創建新店。這意味著台灣人對迪卡儂是有一定的購買量與熱衷程度,這不限於是初階高階者,或者是跨入其他休閒項目的新手玩家。

自創品牌與整合,薄利多銷的做法是可行的。但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從進口走向MIT,是否會由此削減供應商的成本與售價,未來是否可能因為降低成本的考量而忽略了既有品質的維持,仍然是未來迪卡儂的變數之一。

如果你是想挑戰鐵人三項的初學者,三萬元買全套鐵人裝備,聽起來似乎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