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優化銅標賽事 臺北馬拉松攀上新高峰

0
1768

今年的臺北馬拉松你覺得如何?是與你想像的不同,還是有些地方需要調整?今年首次獲得IAAF銅標籤認證的城市馬拉松,此事早在前兩年就傳得沸沸昂昂,如此,臺北馬拉松登入新格局,也為臺灣的跑步界蔚成新話題。

免抽籤資格 分區可以再調整

今年除了上線報名抽籤之外,還有成績達標的免抽資格。全程馬拉松男子只要在3小時30分內、女子在4小時30分內,半程馬拉松男子90分內、女子110分內,登記時附上成績證明就擁有免抽籤資格。但實際等待選手取得號碼布之後,發現選手分區落在A區、B區,有部分女性跑者則是落在C區。

實際登記抽籤者,除了附上成績之外,也可以自主填寫預估完賽時間。不免就有原本成績稍慢,填寫稍快的完賽成績以列入提早出發的分區位置。免抽資格的作法很好,可惜的是如果已達免抽資格,或許可以安排選手落於A區領先出發的位置,而不再只是依照完賽時間分到B區、C區。而實際參與抽籤的跑者,應該以其實際於路協認定的賽事完成時間為主要分區。如此就可以避免免抽資格的選手被排在B區,而刻意填快的中段跑者卻得以停留A區。

補給加分 遇缺不補

今年在全馬路程中額外提供珍珠奶茶、久炆酥、爆米花與能量飲料,半程馬拉松路線則有仙草冰、珍珠奶茶,其他都與過去差異不大。有跑者表示這些特殊補給有限量,加上天氣炎熱,跑者轉換成玩樂模式,所以中後段就吃不到。但就競賽上,限量的做法是合理的。臺北馬拉松雖然是城市觀光馬拉松,但畢竟不是嘉年華風格的馬拉松,還是以跑者跑步為主。

此外,路線上也有許多自發來此為選手鼓勵的加油團,讓這次的臺北馬拉松顯得格外溫馨且有趣。甫在廣州馬拉松打破個人紀錄的張嘉哲,這次也特地到路線上為選手們加油鼓勵。

配速員為賽事加分

臺北馬拉松今年安排了數十位adidas配速員,由曾經跑出2小時21分47秒的鄭子健展開一系列的訓練,有效幫助許多選手完成自己的目標完賽時間,為此次競賽加分不少。此外,這幾年沸沸昂昂的Fast42也有數位配速員引領跑者前進。各大品牌投入人力與資源協助跑者們追求目標,對台灣整體跑界的發展有正面且積極的做法。

社團參賽的趨勢也越來越多,除了大專院校派出好手參賽外,也有許多地區性社團一同出賽。對許多跑者而言,12月份臺北馬拉松等同於期末的檢定,年終的自我檢定。透過參賽去驗收自己的成效,方能展開明年的目標賽事與訓練計畫。

路線演變 年年優化

臺北馬拉松的比賽路線,從2016年至今每年都有所調整:以往都在美堤河濱跑三趟,今年把比賽路線延伸到南湖大橋,讓直線路線更多一些,儘管這兒的道路較為狹窄,卻因為人流早已分散,可以成為選手們較勁的決勝點。

路線每年的演變都備受期待。2015年以前是跑往社子島,並反覆在明水路與美堤間往返奔跑,但由於許多人希望可以增加臺北市內的路線,而不是把絕大部分的路線都擺在河濱自行車道上,因此2016年起增加象徵臺北文化歷史的四大城門路線,此舉深受跑者們的歡迎,讓當年參賽人數大幅增加了近五千人之多,臺北馬拉松也從被戲稱的「短鼻象」成長為「長鼻象」。

明年,根據路跑協會與體育局長的表示,期許能將臺北馬拉松的終點規劃在台北田徑場,讓跑者們感受繞場一圈、圍觀群眾為你呼喊加油的場景。

總結來說,今年比賽規劃得宜,許多跑者縱然天公不作美,卻依然跑出佳績。期許2020年的臺北馬拉松有更新穎的進化與改變,也能籌資更高額獎金吸引頂尖選手,一振臺灣長跑、馬拉松界的士氣與彰顯台北的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