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下一場馬拉松 小旋風鄭瑞竹決心改革運動員生態

0
3976

2016 年,當時正值 24 歲的鄭瑞竹在高雄國際馬拉松有了甜美的收穫: 2 小時 40 分 03 秒拿下國內第一,這是他第一場馬拉松賽;五年之後的 110 年全國運動會馬拉松項目,他跑出 2 小時 54 分 43 秒成績。幾個月前,瑞竹已然決定把全運會馬拉松視為身為競技選手的最後一役,卻沒想到九月份舊傷腳背復發,只得抱持壯士斷腕的心情面對。無論成績如何,鄭瑞竹已然心知肚明:我的下一場馬拉松在別的地方。

「蹲得低才能跳得高,」瑞竹舉起手比著說:「不要把自己放在太高的位置上。」在退役前,鄭瑞竹已然決定加入被譽為超馬立委的趙天麟委員團隊,被安排在民進黨高雄市黨部服務,希望能逐步為運動員爭取福利與未來。趙天麟立委擔任公職後,有感工作壓力與健康問題開始跑步,甚至完成了南橫超馬百公里賽事,由此也看見臺灣長跑、鐵人三項運動員的甘苦,積極為基層運動員奔走打拼。今年四月份,臺灣鐵人三項好手張綺文參加亞錦賽「卡關」,也是趙天麟立委一手搭建選手、協會、官署三方的溝通橋梁,才讓張綺文完成報名並取得簽證,順利出國參賽。

被譽為『小旋風』的鄭瑞竹,有著全程馬拉松 2 小時 25 分 42 秒、半程馬拉松 1 小時 09 分 10 秒個人最佳成績,同時是高雄市男子馬拉松記錄保持人,但這條長跑之路他跑得一點也不平凡。

沒剃過平頭的異類

談起練跑的開端,瑞竹笑說是為了想逃離繁重的學業壓力。「四點下課後練一個小時,我當初是因為不想上課後輔導,才開始練田徑。」他說道:「家裡還滿傳統的,想說練田徑的沒飯吃,或是只能當老師,所以家裡其實並不支持。」儘管學校與家庭不支持,但瑞竹依舊跑得風風火火。

從苓雅國中二年級開始投入田徑訓練,在一千五百公尺項目上,舉凡全中錦、全中運、秋季盃、青年盃等喊得出名堂的場內賽,只要瑞竹上了場都能拿下獎牌,可以說是意氣風發、日正當中。升上高中之後,瑞竹轉攻五千一萬公尺與三千障礙,在高一時(2009)出賽一萬公尺就以 32 分 41 秒打破當時蔣介文『最強高一生』的紀錄,而這個紀錄直到 2012 年才被李翰暄打破。同一年,隨後又在全中運以高一之齡拿到第三名成績。儘管一萬公尺成績驚人,但瑞竹不想跑這麼長的項目。

「會挑三千障礙就是因為不想跑這麼長。」瑞竹說道:「雄中的兩百、四百公尺很厲害,但是長距離一起練的人很少。所以會想要偷懶。」時值青春期的他,跟好友在晨操外出練跑時,會躲到附近吃早餐,回頭再往身上潑水假作練跑結束。青春總帶著酸甜苦辣,以及一份固執。

「你絕對找不到我剃平頭的照片。」有別體育班制度下剃平頭的傳統規定,鄭瑞竹的跑者生涯中從未剃過平頭:「高一的時候,教練要求我剃平頭,我不願意。於是我們就打賭,如果我打破 U16 最快紀錄,在全中運拿牌,你三年都不能叫我剪頭髮。」果然,高一的瑞竹果然在全中運拿到佳績,但教練卻反悔,要求他一樣剪髮,否則就拿張椅子去壁球場面壁枯坐,不能參與練習也不能滑手機或看書。

賭注贏了還被拗,固執的瑞竹就硬生生地在壁球場面壁坐了一個禮拜,教練才裝作若無其事地要他回來練習。「那時候個性比較固執,」回首往事他笑說:「不過回想起來是我不對,因為我破壞了團隊規定,讓教練很難做人,只有我一個人沒剃平頭,教練也不好帶隊。」

身為一名田徑選手,收攏了無數面獎牌,意氣風發的背後,是另一個淬鍊的成長。瑞竹回首國高中時期,笑說當時很不成熟,成績很好會目中無人,成長成熟後才懂得謙卑與虛懷若谷。投入長跑運動之路,父親則是要他付出承諾:「要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當第一。另外,不能半途而廢。」

照片來源:XTERRA / 鄭瑞竹
照片來源:XTERRA / 鄭瑞竹

從挫折中成長茁壯

進入國體大的瑞竹,國立體育大學聚集台灣各地的菁英選手,鄭瑞竹不再是最受關注的選手。原本正是萌發茁壯的種子,卻因為長年田徑訓練,致使在大一時出現左腳腳背的重傷:「痛起來的時候無法走路,如果硬撐著去跑,再跑一陣子就會麻掉,沒有知覺。」左腳板傷勢將在未來的日子一直存在,未曾痊癒,久傷未癒又不能練,只能在田徑場邊幫其他選手讀秒數。從國中到高中一路以來的順遂,竟然遇到意外的挫敗,他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

「我那時候很自暴自棄。」瑞竹說道。

與其停滯不前,不如,果斷前進。停滯不是鄭瑞竹的個性,勇敢為之才是。決定休學的事情驚動了家人,但他也做出承諾,會努力考取另一間學校重新就學。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奮發讀書,他竟然考上了屏東教育大學。後來在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研究所攻讀,還考取了可以當學校老師的教育學程。「回頭想一想,雖然我一直都是體育生。」瑞竹笑說:「但我好像滿能讀書的。」

在屏教大求學的第一年,瑞竹整整一年沒有跑步,彷彿這件事從生命中被抽離一般。在屏東的大學生生活,體重也慢慢增加上來。「我一百七十公分,」他笑說:「體重最巔峰的時候是七十二公斤。」與其說甘於享受不練跑的生活,不如說是自暴自棄,也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有著不安定感。生活一旦安逸下來,精神就會失去動力,萎靡而裹足不前。

再次重回到田徑場上,是有次機會偶遇苓雅國中時的教練。「教練要我再嘗試看看。」瑞竹說,要他去仁武高中找簡招旺教練練習。於是,大學二年級下學期,他再度拎起了跑鞋進入仁武高中。

「簡招旺老師與師母許玉芳是我的貴人,」鄭瑞竹說道:「如果我有小小的成就,都是他們的努力與推手。我非常感謝他們。」

照片來源:鄭瑞竹
照片來源:鄭瑞竹

來到仁武高中練習,重拾了當年的訓練榮景,那一年他想參賽全運會前的縣市選拔賽,目標擺在三千障礙。在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情況下,只有簡老師跳出來支持他。最後,瑞竹在縣市選拔賽拿下第二名,並在 2013 年全運會三千公尺障礙以 9 分 23 秒拿下第四名,隔年全大運則在三千公尺障礙拿下第二名。

從田徑走向馬拉松

自屏教大畢業之後,鄭瑞竹思索著還該不該練下去,還是轉入職場當新鮮人。在師母許玉芳的鼓勵下,他決定先參加第一次全程馬拉松:「 2016 年高雄馬是歷屆溫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溫度二十九度。」跟著前方十多名非裔選手前進,鄭瑞竹以 2 小時 40 分 03 秒(晶片成績為 2:39:58)跨過終點拿下國內第一。

完成初次馬拉松之後,他考上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研究所並取得教育學程。在研究所時期,鄭瑞竹開始大量參加路跑賽事賺獎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禮拜六的早上跑一個半馬,下午跑螢光夜跑十公里,隔天早上再跑一個半馬。」他笑說,只要不跟周庭印撞到同一場,周庭印不南下,自己不北上,就可以穩穩地拿獎。

「那時候路跑賽只要周庭印、王秋竣不下來,何盡平沒參賽,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拿獎。」瑞竹笑說。儘管在路跑賽很有成績,但他骨子裡還是希望能在全運會獲得獎牌,證明自己的努力。隔年 2017 年鄭瑞竹參加了全運會三千公尺障礙項目拿到第四名,細數這幾屆全運會,他在三千障礙一直都是拿到第四名,如果說這輩子缺了甚麼,大概就是差了一面全國運動會的獎牌。

路跑賽得意,全運會失意,瑞竹決定把目標轉向 2017 年世大運,為了取得選拔他刻意前往日本參加丸龜半程馬拉松,並以 69 分 09 秒完賽。原本以為很有機會,沒想到,陳秉豐與鄧新詮、周庭印與葉日鴻都跑出更佳績,最終他沒能入選世大運台灣代表隊。

「既然練得很好,那就試試看跑馬拉松好了。」他說。

儘管未能代表台灣出賽稍感落寞,卻也在教練與師母的鼓勵下,把箭頭指向 2017 年年底的臺北馬拉松,瑞竹跑了 2 小時 29 分 42 秒國內排名第二,隔年 2018 年則前往日本參賽愛媛馬拉松創下個人最佳成績 2 小時 25 分 42 秒(第四名),再隔一個月後在中國鄭開馬拉松跑了 2 小時 30 分 02 秒。

照片來源:鄭瑞竹
照片來源:鄭瑞竹

「我前半程跑 69 分,後半程只跑 80 分。」瑞竹笑說:「雖然跑爆了,但我認為自己當時很有種。」回台之後,連續大量出賽的結果導致身體出現狀況,進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是血紅素過低,鄭瑞竹只得休息三個月。

照片來源:鄭瑞竹
照片來源:鄭瑞竹

從 2016 年到 2019 年是瑞竹勁頭正盛的時光, 2018 年代表中華隊參加仁川馬拉松,他笑說:「那一年一起參賽的包含世界紀錄保持人 Haile Gebrselassie ,不過他那一場挑車所以我跑贏他。」能代表中華隊出賽國際競賽,對瑞竹來說是一種肯定。

照片來源:鄭瑞竹
照片來源:鄭瑞竹

投入丸鐵運動耕耘新軌道

2016 年加入丸鐵成為教練的鄭瑞竹,在 2018 年全職於丸鐵運動工作:「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能做甚麼,如果我已經有了很好的名聲,是不是能用這個名聲在職涯上有所展現。」家人們對他運動員身分不看好未來生計,他必須作出選擇,但這個選擇偏偏會吞噬掉他的訓練,也難以獲得教練認可。

「加入丸鐵之後,我的訓練時間確實少了。但後不後悔沒有標準答案。至少我在三十歲前靠自己可以買車買房。」他說道:「對我來說,生計很現實。」原本全職訓練的瑞竹,在丸鐵接下教練課程之後,時間過得很忙碌。每天早上八點進公司上班,上班到下午兩點,下午四點去練跑跑到六點,七點再趕回丸鐵帶課到十點,常常是晚上十二點過後才能休息睡下,這樣的時光日復一日。「如果我放棄加入丸鐵,」瑞竹說道:「我不敢說自己還有下次機會。」

原本如日中天的他鬆懈了馬拉松訓練,是為了考量未來的生活,考量經濟與環境。他想用自己去證明,透過跑步是有機會賺錢,是可以找一口飯吃的。「不能繼續拚成績我不會後悔,」他說:「但會有遺憾。」看著一塊訓練的吳睿恩與黃祥維,儘管會對競技選手生涯有所留念,但瑞竹清楚知道,這兩位年輕人肯定會超越他。瑞竹想的不再只是拚成績,而是希望放大格局,能為體育界作些甚麼。

2021 年是鄭瑞竹的轉捩點,身為一名競技選手他盡力了。「大概年初,我已經打算把全運會當成終點站了。」瑞竹說道。在種種考量下他打算轉換跑道,為自己下一段人生負責。沒想到因應疫情之故,高雄國際馬拉松取消,而在投入全運會馬拉松訓練後,竟在賽前一個月左腳腳板舊傷復發。

「我的左腳痛到麻掉,沒辦法作出推蹬,腳趾頭連抓都不能抓。」他說:「越到訓練後頭,我的腳已經撐不住了。最後一次的二十公里長課,我大概知道自己沒機會了。」全國運動會馬拉松項目,在十六公里之後,腳底已經完全麻掉了。

「這一場馬拉松是我最慢的馬拉松,」瑞竹說道:「也是我這輩子最想完成的馬拉松。」他以 2 小時 54 分 43 秒第二十二名跨過終點線,是他最慢的一場競賽。

人生的下一場馬拉松

蹲得低才能跳得高,接觸了外界的人事物,瑞竹領悟到舒適圈外的天地更大:「鄭瑞竹是高雄市馬拉松紀錄保持人,但是,這個名字到外地根本沒多少人知道。」儘管跑步運動在台灣正值鼎盛,但外界對競技運動與競技選手仍然相當陌生,這份體悟也讓他思索著,擁有成績之後的下一步,是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影響力開展人們對於競技運動與選手的重視。

與趙天麟立委一塊練跑的時光,熱愛跑步也支持運動員的趙天麟也認同他的想法,歷經懇談之後,鄭瑞竹決定了他的下一場馬拉松:從零開始加入趙天麟立委團隊,本著長跑運動員的耐心與毅力,為基層運動員及台灣跑步環境再努力一些。

「運動員有成績,也有能力跟衝勁。」瑞竹說道:「但運動員很難有話語權,很多事情往往受制於他人。」儘管大家都說政治不應該與運動有干涉,但現實是,運動往往有政治因素。與其負面地看待政治或是拋棄本身的權益,反而不如進入到其核心中,一點一點地去改變內在環境,讓人們更懂得運動員,提升運動整體環境。

「選手會一直出來,有吳睿恩、黃祥維,有仁武高中長跑團隊,我不當競技選手不後悔。」他謙虛地說:「前半輩子我身為競技選手而努力,往後,我希望能為未來的競技選手盡一份心力。這一場馬拉松更長更累人,但至少是個開始。」

未來的鄭瑞竹,儘管不再以競技選手身分出賽,但仍然會維持跑步習慣與跑界的朋友們彼此相依。對他來說,人生經歷過很多的轉折,多數的時光都是跑步訓練、與舊傷共存,但如果把眼光放遠一些,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呢?熱愛長跑的瑞竹,從長跑選手身分退役,不是放棄,而是延續整個長跑運動的使命與生命。

【延伸閱讀】

生活如何過的大膽且淡然?陳仲仁享受冒險失敗過程

沒有絕對的贏家或輸家 112 年全運會鐵人三項,臺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