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奧科普(上)無聲的力量 聽障運動員最高殿堂:達福林匹克運動會

0
753

因疫情延期一年的第 24 屆夏季達福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簡稱聽障奧運),剛於 5 月 15 日於巴西的南卡西亞斯完美落幕!本次賽會臺灣共派出 39 名選手,參加田徑、羽球、桌球、網球、男子籃球、空手道、跆拳道及射擊等 8 個運動項目。這場專屬於聽障者的盛會——聽障奧運,要讓世界看見無聲的力量!

臺灣選手本屆一共收穫 2 金 7 銀 8 銅佳績!其中網球女子雙打林家文、何秋美奪下金牌!
臺灣選手本屆一共收穫 2 金 7 銀 8 銅佳績!其中網球女子雙打林家文、何秋美奪下金牌!

什麼是聽覺障礙?

在介紹達福林匹克運動會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何謂「聽覺障礙」!

人類可以聽到音頻範圍介於 20-20000 赫茲的聲音,世界衛生組織(WHO)頒布標準,根據在 500Hz、1000Hz、2000Hz 和 4000Hz 四個頻率點的平均聽力損失,將聽覺受損的嚴重程度分成 4 個等級:26~40dB 為輕度,41~60dB 為中度,61~80dB 為重度,大於 80dB 為極重度。

聽覺障礙者的障礙較為隱性,如果沒有接觸或互動的機會,幾乎難以察覺。(圖片來源:適應體育數位平台)
聽覺障礙者的障礙較為隱性,如果沒有接觸或互動的機會,幾乎難以察覺。(圖片來源:適應體育數位平台)
  • 輕度聽障:平均聽力 26 至 40dB 分貝

聆聽音量較低,對距離較遠之談話會聽不清楚,對細少的聲音難以分辨,如樹林風吹聲等。

  • 中度聽障:平均聽力 41 至 55dB 分貝

相距超越五呎時,聆聽普通音量之談話會聽不清楚,對日常語言有聽覺上的困難與人交談感到模糊不清,容易產生誤會開始需要靠助聽器的幫助。

  • 中度至嚴重聽障:平均聽力 56 至 70dB 分貝

即使近距離交談,對方亦必須大大提高音量,方可使其明瞭談話內容,在課室及小組討論時,會造成極大的困難,對於較大的談話聲、汽車聲,仍感覺模糊,必須配戴助聽器。

  • 嚴重聽障:平均聽力 71 至 90dB 分貝

能分辨小部份環境所產生之聲音及言語中之母音,對於喊聲及宏亮的聲音,如汽車響按聲、鼓聲,才有反應,極需要配戴助聽器。

  • 深度聽障/極度嚴重聽障:平均聽力在 91dB 分貝或以上

極需要助聽器輔助,才能感受聲音的存在和震動,僅能聽到大聲的鼓聲;對於高聲談話聲音的存在,不知所言何事,於交談時,必須配戴助聽器及以讀唇作為輔助更佳。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更嚴重的聽障兒童(平均 100 分貝或以上),則可能需要接受人工耳蝸手術。而聽力障礙的成因有很多,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先天器官不完整:小耳畸型、外耳道閉鎖、中耳、聽小骨異常等。
  • 遺傳或生產過程造成:基因和染色體異常造成遺傳,母體感染或服用藥物而影響到胎兒,早產、新生兒缺氧或黃疸過高等。
  • 外力造成或病毒感染:「中耳積水」又稱「漿液性中耳炎」,發生原因多為感冒、挖耳朵、游泳時耳朵進水等;新生嬰幼兒期感染腦膜炎病毒、後天性梅毒、腮腺炎耳聾、梅尼爾氏症、耳蝸耳硬化症、身體免疫性感音性耳聾。
  • 老化或職業傷害:內耳毛細胞神經退化、長期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中等。

「聽覺障礙」或許聽起來跟我們很遙遠,但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 105 年統計報告顯示,台灣約有 12 萬聽覺障礙人口,其中近 7 成聽覺障礙者是後天疾病或老年退化導致,約有 3 成 5 的比例是在 65 歲之後發生。

隨著科技的發達,現代人越來越常暴露在娛樂性噪音性聽損的風險當中,聽力減損逐漸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聽障」早已不再只是你我以為的毫無關係。

「我們和你想的不一樣!」—— 為倡議平權而起的聽奧會

如同國際聽障運動總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 ICSD)主席在本屆聽障奧運開幕演講所提到,「無論我們外表的差異、我們來自哪裡,以及信仰的不同,我們都是平等的。」

達福林匹克運動原名「世界聾人運動會」,是國際聽障運動總會(ICSD)專為聽障人士舉辦,簡稱聽障奧運會、聽奧會。每 4 年舉行一次,從第一屆的巴黎運動會過後,不間斷地已經舉辦過 23 屆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唯二例外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 年、1947 年的比賽因而被取消。夏季聽奧會和冬季聽奧會每隔兩年輪流舉辦,夏季聽奧會舉辦的日期不超過 12 天,冬季聽奧會則不超過 8 天。

2009 年第 21 屆夏季聽障奧運舉辦在台北,是當時台灣首次舉辦過最大型的國際運動賽事,同時也是聽障奧運初次登陸亞洲的重要里程碑,是「亞洲的第一次,台灣的驕傲」!

2009年第21屆夏季聽障奧運在台北。(圖片來源:FIBA Basketball)
2009年第21屆夏季聽障奧運在台北。(圖片來源:FIBA Basketball)

達福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上繼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二個古老的國際型運動會,最早可以追溯至 1924 年,法國聾人運動協會的主席,同時也是位聾人的 Eugène Rubens-Alcais 為先驅者,他認為藉著世界級的運動比賽能夠向大家證明聾人朋友並非他們想像中的那般不如,於是同年在法國巴黎首次舉辦『國際無聲運動會』(International Silent Games),當時共有 9 個歐洲國家的運動員們參與。

1924年法國巴黎首次舉辦「國際無聲運動會」,其中之自行車項目。(圖片來源:ICSD President Twitter)
1924年法國巴黎首次舉辦「國際無聲運動會」,其中之自行車項目。(圖片來源:ICSD President Twitter)

在巴黎運動會後,不同的聾人體育運動領導者們聚在一起創立了國際無聲運動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ilent Sports, CISS),負責籌辦聽障的國際賽事,致力於推展聾人的福利,消除社會大眾對聾人們的歧視,並將 CISS 的理念推展到世界各國;爾後這個組織更名為「國際聾人體育運動委員會」( ICSD),他們將運動比賽改名為「世界聾人運動會」(World Games for the Deaf);直到 2001 年 5 月 16 日經過國際奧會(IOC)授權同意,將其正名為「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Deaflympics),希望讓來自全世界的菁英聽障選手能互相較勁,同時也讓社會大眾了解,其實一般人與聽障者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延伸閱讀】

聽奧科普(下)打破運動想像 臺灣選手站上達福林匹克運動會

暌違二十年聽奧田徑首金 許樂一百公尺跨欄奪金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