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何運動後肌肉會僵硬和持續痠痛嗎?

0
61758

文/耐力網/莊茗傑

何謂筋膜

簡單來說,你可以想像人體的皮膚下層、肌肉表面和骨頭之外,都有包覆一層膜,只是在人體的深淺位置不同。筋膜在人體中無所不在,例如下圖中,脊髓、腸道、心臟和肱骨都有筋膜包覆。

【10月文】人體中各種種類的筋膜舉例

【圖一】人體中各種種類的筋膜舉例(摘錄自《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2014年,頁42)

  • 脊髓,有對應到軟腦膜、硬腦膜;
  • 腸道,有對應到被膜、腸繫膜、腹膜;
  • 心臟,有對應到心內膜、心包膜;
  • 肱骨,則是對應到骨膜、肌間膜和肌外膜。

本文以肌筋膜為焦點。筋膜前加個「肌」字,意指跟肌肉緊密相連的結締組,所以「肌筋膜」(Myofascial)如同將肌肉套在一件很薄的緊身衣當中,它包覆在你的肌肉外層,但如果附著在骨骼周圍則稱作骨膜(preiosteum)。那為何人的身體裡需要肌筋膜的存在呢?只有肌肉和肌腱,人體不就可以活動了嗎?

肌筋膜的用處

肌筋膜好比一張有彈性的網子覆蓋全身,例如下圖告訴我們人體可以大致分成兩大囊袋(bag),分別是「肌筋膜囊袋」(The myofascial bag)、「骨骼囊袋」(The bone bag)。

【10月文】人體肌筋膜和骨骼的關係示意圖

【圖二】人體肌筋膜和骨骼的關係示意圖(摘錄自《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2014年,頁43)

從此可以得知肌筋膜其實是相連的,也就可以證明上句說到的「肌筋膜好比一張有彈性的網子覆蓋全身」,並且肌筋膜彼此會互相牽連,因此才會有下文中的淺背線出現,因為彼此環環相扣,所以一旦身體某肌筋膜太緊繃,其他相連的肌筋膜便會跑來幫忙作用。

當你活動身體時,網子會隨著動作方向持續變形,因此它可以藉由不斷地變形,讓身體的肌肉互相拮抗,例如圖三中,當人彎腰時,大腿後方(腿後肌群)伸直、大腿前方(股四頭肌)便會縮短,兩者會互相配合讓身體得以作出彎腰這個動作。因此我們的身體的任何動作都會受到筋膜影響,但過度地重複動作,持續拉扯網子,卻也會讓網子失去彈性。

【9_22】淺背線對身體活動的影響,摘錄自Thomas W.Myers:《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台北市: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2014年,頁82

【圖三】淺背線身體活動的影響:當膝蓋彎曲(A),淺背線上部和下部是相對分離的,而且較容易於髖關節處折疊。隨著膝伸直(B),淺背線連結成一單位,前屈動作可能就不那麼容易了。

(摘錄自《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2014年,頁82)

 

筋膜跟疼痛的關係

疼痛的原因在於遍及全身肌纖維(就是肌肉)外圍所包覆的肌筋膜,因為日常的活動(例如久坐、運動或像是駝背等習慣不良的動作)所施壓在上面的壓力,造成肌筋膜缺水。

這邊你可以想像成筋膜這層網子如同海綿般具有吸水性,當你施加力量在上面,就如同你去擰乾海綿,會把富含在其中的水分擠出來,讓海綿乾扁扁的,導致這層筋膜構成的網子喪失它的彈性,就會讓包覆在之中的肌肉受到壓迫、拉扯,讓你產生疼痛感,像是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因為太緊繃,持續摩擦膝關節,導致慢性發炎,因此導致跑者膝(下一段會對跑者膝作詳細的解說)。

筋膜缺水的影響

當我們施加於身體某部位壓力時,便會造成該部分的筋膜缺水,好比用力把海綿擠出水來,這會造成你肌肉被拉扯,因此你會感覺緊繃,甚至疼痛。又因為肌肉緊繃的緣故,進而拉扯關節,造成關節之間的磨擦,引起發炎。

若是身體某部分筋膜嚴重缺水,身體基於本能必須維持該部位正常動作,其他部位就會來支援。例如當你的「臀中肌(Glute Med)」沒有發揮作用幫忙穩定膝蓋時,身體就會將此重責大任放在「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上(參考下圖一),然而闊筋膜張肌的力量又不如臀中肌來得大、穩定膝蓋的能力也不如臀中肌好,因此連接闊筋膜張肌的髂脛束(iliotibial band,ITB)(參考下圖二)只好更加緊收來幫助膝蓋穩定,使得髂脛束在外側靠近膝蓋處反覆磨擦或膝蓋反覆彎屈,造成髂脛束的過度使用,產生肌腱摩擦、發炎與疼痛。

【更改10_23】【9_22】髂脛束介紹(摘自DK Publishing:《運動傷害圖解聖經》,台北市:旗標,2012,頁132)  【9_22】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和髂脛束(iliotibial band,ITB)的結構關係圖,摘自http___breakingmuscle.com_mobility-recovery_your-it-band-is-not-the-enemy-but-maybe-your-foam-roller-is

【圖一】右圖: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和髂脛束(iliotibial band,ITB)的結構關係圖(摘自:Your IT Band is Not the Enemy (But Maybe Your Foam Roller Is))

【圖二】左圖:髂脛束是長形厚實、類似肌腱的組織,從骨盆外緣經股骨外側下行至剛跨越膝關節處,附著在脛骨上,髂脛束症候群即發生在此(摘自DK Publishing:《運動傷害圖解聖經》,台北市:旗標,2012,頁132)

 

如何解決筋膜缺水

筋膜就好比海綿一樣,既然能把水擠出來,當然也能重新讓水跑回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按摩和伸展。其中按摩對筋膜缺水的幫助,在於藉由對身體肌肉的施壓,可以刺激身體的細胞分泌並且吸收新的液體,當你持續在某點反覆施壓/放鬆一段時間,便會使得脫水和僵硬的組織獲得水分,症狀也會獲得到改善。但要注意的是,太重、不舒服或疼痛的按壓,反而會使得肌肉更加緊繃。

以下先介紹一個按摩的例子,之後會再跟大家分享如何按摩與各種按摩手法的效用。

【9_22】按摩示範圖片-上背

【圖】按摩示意圖:此動作為「胸椎滾筒運動(Thoracic Foam Roller)」,是利用泡棉滾筒來改善背部上段與中段的活動度。方法是讓頸部到肋骨下緣之間在滾筒上上下滾動,注意不要使滑滾筒移到太下方的位置,導致壓到腰椎,否則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

在此先分享一部胸椎滾筒運動的相關影片給大家觀看,之後會有更多關於按摩的圖文與影片解說

有關筋膜缺水的相關知識,可參考:蘇.希茲曼:《MELT 零疼痛自療法》

MELT

附註:關於我們身體上的七大條肌筋膜經線

《解剖列車》是由湯瑪斯(Thomas W. Myers)所著,中文翻譯版是在2012年6月出版(譯者為:週玟玲、黃莉婷、游曉微、游玉菁和黃佳琦)。書中的主要的觀念是:人體全身皆遍布肌筋膜,而「肌筋膜」其實就是「肌肉」和「筋膜」兩個不可分割的組織所結合起來的總稱。在這一本書中,作者依據肌筋膜的連續性,將全身的肌筋膜分為七大條解剖經線,包含:

  • 淺背線(The Superficial Back Line)

  • 淺前線(The Superficial Front Line)

  • 側線(The Lateral Line)

  • 旋線(The Spiral Line)

  • 上臂線(The Arm Line)

  • 功能線(The Functional Lines)

  • 深前線(The Deep Front Line)

認識了這些「經線」之後,才更清楚一群肌肉之間是有連貫性的,我們的身體也是透過這些經線才能做出各種具有協調性的動作,這也讓我們更清楚瞭解到不能只考慮肌肉的單一功能。人體後背最大片的一條「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SBL),連接並保護整個身體的後背表面。

人體後背最大片的一條「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SBL),連接並保護整個身體的後背表面。淺背線從腳趾延伸到腓腸肌、比目魚肌,再到腿後肌群,之後經過臀部與後背相連,最後連接到額頭。像一個從腳底到頭頂的甲殼,可分成腳趾到膝蓋,以及膝蓋到額頭兩個部分。當站立時膝蓋被強迫伸直,淺背線作用如同整體肌筋膜上一條連續的路線。

【9_22】淺背線,摘錄自Thomas W.Myers:《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台北市: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2014年,頁72

【圖】這條淺背線是從後腦杓開始連結脖子、後背、臀部、腿後肌群、小腿肚一直到腳後跟。(此圖與圖說修改自Thomas W.Myers:《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台北市:台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2014年,頁72)

 

 

耐力網LOGO(160象素寬)作者:莊茗傑/編輯:徐國峰

圖片來源:Triathlon science、《運動傷害圖解聖經》與《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膜膜經線》

耐力網相信訓練是科學也是藝術,而訓練的藝術,是科學化的極致表現。

耐力網官網】【FB粉專

 

 

 

參加活動 拿好禮

SHARE
Previous article如何預防游泳訓練的運動傷害–脊椎和頸部篇?
Next article臺東活水湖歷劫歸來  動一動小編初鐵驚魂記

耐力網的目標

耐力網是一個專注在「科學化」與「個人化」的耐力訓練平台。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線上平台,讓更多人知道科學化的訓練方式。讓更多耐力運動愛好者,在時空的限制下,也能透過「網路」這項工具,達到科學化訓練的目的,突破個人的極限,追求更好的表現。

我們相信訓練是科學也是藝術,而訓練的藝術,是科學化的極致表現。

願景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站把科學化訓練的知識不只推廣給更多人認識,更希望能實際運用在每天的訓練上,讓每個想變強的耐力運動愛好者,都能一步一步札實地突破個人的極限。

臺灣長跑競技網中「關於本站」中JY留下一句變強的核心概念:「用對的方法,努力不懈,堅持到最後!」「簡單來說,就是方法與時間,就這兩樣」。

 耐力網要做的就是把「方法」科普化,把國內外的耐力訓練資訊、知識、經驗整理出來,變成一套線上版的「GAME PROGRAM」,這套GAME的主角就是你自己,藉由我們提供各種方法(有耐力網的、也有各個教練的私房菜單)讓全球華人選擇。

因此,我們的願景是為全台各地的耐力運動愛好者找到適合的訓練「方法」,提供諮詢的窗口,協助他們實現想變強的願望。

緣起

這個網站起源於賽場上朋友的需求,我們時常在賽場與社團訓練時聽到朋友們不知如何開設一份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將科學化的訓練邏輯寫成程式,放上網路,讓所有對耐力運動有興趣的朋友,都能不受時空限制,利用網路開設一份符合目前能力的課表。

服務

耐力網站的服務包括「能力檢測」你目前的實力、選定目標賽事與規劃未來的「訓練計畫」、用量化的數據將「我的訓練」呈現出來,在「我的紀錄」頁面用量化數值紀錄今日與過去的訓練量;此外,專業的教練團將開設「耐力論壇」與「線上拜師」系統進行運動諮詢服務。

專注

  • 預防運動傷害

訓練與變強的基礎是建立在健康的身體上。通常訓練要超過原本的負荷才會有進步的成效,超過負荷後體能會下滑,透過恢復的過程讓身體變更強。但是如果超過負荷太多,體能一再下滑來不及恢復,身體就會變弱,一旦受傷或生病,訓練就必須中斷.所以科學化訓練的首要作用是避免運動傷害,避免的方式是特別強調鐵人的技術與肌力訓練,再利用數據監控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循序漸近達到適應與變強的效果。

  • 實踐週期化訓練

許多選手受到傳統訓練方式或武俠小說或電影的影響,以為訓練得越多強度越高就越有效,其實並不瞭解真正的中國武術,是講究養生哲學的,一陰一陽謂之道,但多數人只看見「陽」的一面,卻忽略了「陰」的部分,這「陰」也就是休息.

  • 重視肌力訓練

許多耐力運動員慣於只鍛鍊心肺能力,時常造成體能很好但肌力追不上的結果,如此反而容易受傷,所以本網站的課表的核心,始終以「先透過肌力把身體練得夠強,再來練跑步等體能」。

  • 減少訓練時間,提升訓練效率

訓練過程中很多訓練是多餘的,其實當天的訓練量已經夠了,再練更多或強度更高的課表並不會提升當天的訓練效果。我們追求的目標是:用較少的訓練時間達到目標。

  • 追求成績進步與個人PB

只要比過幾場賽後都會想要「進步」,希望下一場比前一場更快,「超越自我」是每個人內在都有的盼求。科學化訓練是我們追求「變強」的工具,這工具並不好使用,需要耐心,不急、不停地操弄它,才能不斷突破個人的極限,追求更好的表現。

  • 提供一個可量化的鐵人訓練課表

科學化訓練的核心本質在於「量化」,也就是把你目前的體能水準、進步程度以及將當次的訓練壓力用數字呈現,如此才能夠進行分析與統計。

  • 建立一個好用的訓練計畫開設平台

我們希望在這各校隊、運動性社團的教練或隊長能很方便地利用這個平台開設訓練計畫,讓教練方便監控,使學員能很快地跟教練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