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山林,你不可不知的事:尊重山林、尊重你我

0
3569
只在固定的區域生火,以減少對環境永久性的破壞
只在固定的區域生火,以減少對環境永久性的破壞

文、圖│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上一回,我們談到了進入山林應該要具備軟硬知能,用以確保自己的安全。這一回,我們要再強調其中一項的軟知能 – 戶外倫理(Outdoor Ethic)。戶外倫理與日常生活倫理一般,都是我們處世的一把尺。而這把尺,你我都不陌生。過去的口號是「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下、除了回憶什麼都不帶走」,到了2006年林務局引入了來自美國的Leave No Trace(無痕運動)觀念,更進一步的推廣戶外倫理教育。

無痕山林運動 (Leave No Trace, LNT)

什麼是Leave No Trace(簡稱 LNT)呢?LNT是一種透過實證的方式,了解在戶外活動時會對戶外環境造成的影響。它包含了三個層面,人對人、人對事物、人對自然。並總結歸納成七項行動原則(7 Principles) 分別為:

  1. 事前的充分規劃與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d)
  2. 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
  3. 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Dispose waste properly)
  4. 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Leave what you find)
  5. 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6. 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Respect wildlife)
  7. 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這七項原則,看似老生常談而且理所當然。但也因為過於簡單,所以許多人將其背後的意義給忽略。

滴水能穿石,就算是韌性堅強的箭竹也會被人們走出一條路。
滴水能穿石,就算是韌性堅強的箭竹也會被人們走出一條路。

滴水能穿石,就算是韌性堅強的箭竹也會被人們走出一條路。

LNT七項原則圍繞在「尊重」概念

前面說過,這七項原則包含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都一而再地表示我們的「尊重」。例如,妥善的準備是對要從事的這件事情給予適當的尊重、考慮到其他旅客是對他人的尊重、妥善處理廢棄物是對環境的尊重、不去破壞驚擾野生動植物是對生命的尊重。

然而,道德既然是把尺,那麼這把尺的長度規範的寬窄就在您我的心中。我們可以完全的不在乎,當他人在休息的時候還是依然故我的唱歌跳舞、我們也可以尊重他人享受山林的權利做一個無聲的旅人。我們可以亂丟果皮、種子任期發芽破壞原有的生態鏈,也可以小心翼翼地將每一個種子都帶下山。

LNT未來要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2007年,本部長在接受Master Educator(無痕山林高階講師)訓練時,其中一位同學畢業於森林系,他做了一個動作讓我感受到對環境的尊重就在方寸間。在我們離開山區返抵人工建物時,他將鞋子脫下並將所有的泥土都沖洗乾淨,當時我只道是為了要將鞋子洗乾淨,不然。他說:「我們踩踏的泥土裡可能都會藏著種子,而如果沒有沖掉,這些種子又會隨著我們的腳步到其他地區,而破壞了當地的生態」。

LNT從1990年被美國林務署(US Forest Service)定名推廣以來,一直不斷地在求實證。在不同海拔、環境之下,什麼樣的做法更能夠做到最好的尊重。而在戶外活動時所降低的物質,更容易讓我們在簡單生活的環境裡去接觸到更基本的事物,LNT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我們來進行品德教育。2006年,本部長接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訓練時,指導員問我們說「LNT未來要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此刻起,真正的將LNT脫離戶外而更進一步內化到心裡。道德價值並非絕對,而是一條連續光譜,你要將自己擺在光譜的哪一段呢?

不潔的環境,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襲擾。風的影響也可能將垃圾吹向不明處。
不潔的環境,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襲擾。風的影響也可能將垃圾吹向不明處。

如果想瞭解更多LNT的技術、觀念,請上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SHARE
Previous article一個全新的開始__2015愛河鐵人三項賽
Next article12個令人驚豔的吊床位置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_副本_副本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豎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