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牆獨攀的學習過程

0
284

camhook_narrow

Cam Hook

圖│David E. Anderson

學習任何模式的攀登,我都喜歡系統化的學習,首先從上往下看整件攀登任務需要些什麼元素,然後再根據不熟的元素一個個拆開來學習。這樣的方式需要花的時間比較久,但是我的目標不是針對某條路線,而是要成為獨立自主的攀登者,這樣的方式讓我可以吸取全面的知識,心裡頭也覺得比較紮實,也能夠根據累積的知識繼續往上累積。

網路上有不少關於大牆獨攀的零散資料,不過很巧的著名大牆獨攀者,英國人Andy Kirkpatrick就在這個時候針對這一課題出了本工具書《Me, Myself, and I: The Dark Arts of Big Wall Soloing》,二話不說就從閱讀這本書當作起點。

這本書講的是大牆獨攀,所以要求讀者已經對大牆攀登非常熟悉,而許多大牆攀登的書籍則會假設讀者已經懂得傳統攀登(包括自由攀登傳統路線、多繩距、架設固定點等),我個人也認為傳統攀登->大牆攀登->大牆獨攀是個比較穩健的過程。當然如果你的目標只是爬上某條大牆路線,可以雇用嚮導帶你上去,那麼要學習的東西就會比較少。

doubleropebag

準備把整個流程跑一遍,紅色為可以整理兩條繩子的繩袋,藍色為拖包,手中正在裝設Silent Partner。

 

大牆攀登與大牆獨攀的基本模式

簡單來說標準的大牆攀登過程是這樣的:先鋒自由攀登或是人工攀登,同時身後拖著繫到拖包的繩子,到達該繩段的固定點時,將先鋒的那條繩子固定住,開始拖包,這時跟攀者會使用上昇器一邊上升一邊清裝備。拖包和跟攀者到達固定點,繩隊整理裝備和繩索,重新上述過程繼續攀爬下一個繩段。所以簡單來說標準大牆模式有三大元素:先鋒、拖包、上升(leading、hauling、jumaring)。

而這三個元素根據地形的陡峭程度、有沒有橫渡等,會有許多要注意的細節,以及有效率的作法。此外大牆攀登常見擺渡(pendulum),因為大牆路線很長,很難得可以找到一條連續不斷的裂隙,或是連續的可資利用的天然特徵,這時就要靠擺渡來連結天然特徵。

grapplinghook

Grappling Hook

而大牆獨攀者因為需要自己確保自己,所以過程基本上是這樣的:將繩尾固定在底部的固定點上,使用主繩的行動端先鋒並確保自己,身後也拖著連到拖包的繩子,抵達該繩段的固定點,固定住該主繩,固定住連到拖包的繩子,垂降連到拖包的繩子回到下方固定點,放出拖包,上升先鋒使用的主繩並清裝備,到達上方固定點之後,將包拖上來。所以每個繩段會走三次,上兩次下一次。而這個過程當中當然也有根據不同狀況而需要注意的細節。

 

我的學習目標

從我已經有的基礎,到可以出發嘗試某條大牆路線,有兩個主要的學習目標:1. 選擇並學習各樣新的裝備;2. 在一條兩繩段以上的路線上,把整個流程跑過至少一遍。

 

Slient Partner(沉默的夥伴)

確保自己有許多方式以及工具可以選擇,我最後選擇了Silent Partner(中文直翻就是「沉默的繩伴」)作為確保自己的工具,理由是這個裝備很適合先鋒確保:它的原理簡單,可以制動頭下腳上的墜落,它最大的缺點是不適合在溫度零下的環境使用,但是對我想要攀登的地方而言,這個缺點不成問題。

拿到Silent Partner的時候,我嚇了一條,重量沉甸甸的不說,還遠比我想像中的體積還要大。我盯著它,想說我真的能夠信任這位沉默的夥伴嗎?但若是不能信任自己的確保者,先鋒者又該怎麼攀登?

leadingredrockssilentpartner

使用Silent Partner確保自己的先鋒(地點:內華達州紅岩谷)

我首先反覆閱讀說明書三、四次,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閱讀攀登裝備的說明書,我還是嚇了好大一跳。裡頭幾乎有一半都是警語,除了總是會看到的「攀登是危險的,可能會致命或是遭受重大傷殘」、「攀登是個人選擇的活動,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再加上「獨攀是件很嚴肅的事,出事了可能沒有人去援助你」、「使用這件裝備之前,請詳讀說明書,並且向專業嚮導學習並且閱讀書籍,務必了解獨攀是什麼,獨攀有什麼風險。」

雖然說明書裡頭,還是有平衡報導式的說,儘管獨攀風險這麼大,但成就感也是很大的。但和警語比較起來,這個平衡報導還真的是輕描淡寫,儘管我知道這些警語是規矩也是好意,也是定義攀登者和廠商的責任歸屬,腦袋不禁反覆的詢問自己,真的要獨攀嗎?

silentpartner

沉默的夥伴

讀完說明書之後,該是練習Silent Partner的時候了,我選擇了一條簡單的路線。先請Dave確保我,先鋒到頂架好一條頂繩(top rope),這條頂繩會是我練習過程的第二道防線。接下來我在地面架了一個固定點,練習使用Silent Partner來先鋒該條路線。待到了足夠高度之後,我要Dave把頂繩放鬆些,讓我測試Silent Partner的制動能力。在路線上的不同地方,跳下來幾次覺得Silent Partner很有效之後,就撤掉頂繩,像真實情況一樣使用Silent Partner來確保先鋒。

silentpartnermanual

仔細研讀Silent Partner的說明書

除了使用Silent Partner時候要打上後備的繩結(back-up knots)以防裝備失效以外,我也怕在過程中不小心失手弄掉了這個裝備,所以最後上牆之前也加掛了一條小繩圈,這樣在設置的時候可以用個鉤環將之吊在吊帶上,不小心脫手也不怕。另外,也學習使用傳統的繩結方式來自我確保,這樣萬一真把Silent Partner弄掉了,還有第二條路可以走。(攀登特重的有餘性!!)

 

雙繩繩袋

另外一個重要的新裝備是繩袋,可以協助有效的繩索管理。長路線最重視繩索管理,不好的繩索管理很容易會吃掉大筆時間。大牆獨攀的系統繁瑣,又只有一個人,繩索管理更是重要,一目了然的繩索管理不但讓過程更有效率,也是保障自己的安全必要條件。我很喜歡Kirkpatrick書裡頭的一句話,「When there is rope, there is hope。」有繩子就有希望,所以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的繩子。於是購買了一個有兩個口袋,可以同時整理兩條繩子的繩袋。

 

整個流程走一遍

再來我選擇一條兩個繩距的路線,把整個流程走一遍。因為我有許多攀爬長路線,也有攀爬大牆路線的經驗。這個流程倒是走的很順。不過要注意的事項真的非常多。大原則上而言在系統轉換間,一定要先測試新系統,才能解除舊系統。但是為了轉換的流暢度,以及自己的安全考量,我還是創造出一些讓自己容易朗朗上口的口訣,每次轉換的時候就重複唸頌一次。

而和一般的大牆攀登不一樣,大牆獨攀過程中,有幾項東西我絕對不會讓它們離開我的吊帶:nut tool、grigri、以及上昇器(ascenders)。雖然nut tool一般在清裝備的時候才會使用,但是先鋒的時候也許需要清理裂隙中的塵土青苔、置放nuts的時候也許會卡住,這時候就要靠nut tool了。grigri則是用來垂降回下方的固定點,同時在沿著繩上升的時候,作為上昇器的第二道防線。

sortinggear

準備裝備(地點:錫安國家公園)

上昇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先鋒結束,垂降回原先的固定點之後,沿繩上昇的時候使用。但是在另外兩個地方也是利器:1. 先鋒過程中萬一墜落了,可以使用上昇器回到最後一個保護支點所在的地方;2. 如果路線相當陡峭,順著拖曳繩垂降時,因為重力的關係是不會自己抵達固定點的,有時候距離不遠還可以兩手拉繩將自己拉近岩壁,距離太多就要靠上昇器了(所以拖曳繩的繩尾一定要記得固定住啊!)

 

其他新的裝備

至於是不是還有其它新裝備需要熟習,就要看選擇的路線了。我原本的目標比較遠大,希望能夠獨攀El Cap上的Zodiac路線。但是心裡一直在打鼓,因為Zodiac路線上,人工攀登的C3/A3+的路段蠻多的。人工攀登的難度定級基本上是依照能有的可靠保護支點的距離而定的,也就是級數愈往上推,墜落的距離就愈長,我常戲稱人工攀登的定級其實就是恐怖指數。(關於攀登路線的定級,可以參考二校練寫的一篇科普文章,「攀岩級數123」,不過說實在的這些字母和數字對路線真實狀況的描述少的可憐。)

thewholeprocess

在兩繩段的路線上,將整個流程跑一次,筆者正在先鋒第二繩段(地點:錫安國家公園)

此外獨攀的速度當然比繩隊攀登來的要慢,我覺得要獨攀Zodiac,至少要打七天的時間進去才夠(甚至更多),更別說今年春季優勝美地的天氣不太穩定,我借來的吊帳又只有平台而沒有雨布。當然以上都是藉口,心裡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害怕才是真的理由。

我想了又想,決定還是先爬Leaning Tower上的West Face路線好了。和Zodiac比較起來,前者有十六段、攀爬距離是1800英呎、難度C3+,後者是十一段、攀爬距離是1000英呎,難度是C2+,而我之前已經有不少C2+的經驗。West Face路線在人工攀登上要新購或者練習的裝備也較少,就是bird beaks和cam hooks,那麼我只要在攀登之前先找一條單繩距的路線,架條頂繩練習一陣就可以出發了。

 

 

 

作者介紹/易思婷

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孩。在台灣,朋友大多叫她小Po,在美國,小名婷婷倒是被叫得比較響。從競爭激烈的台灣教育體系,到美國博士班的歷練,二十多年的學校生涯,一點都沒有馴服、反倒是磨亮了她的冒險本質。她有夢想,築夢踏實,「這一輩子,我要活得有聲有色。」她說。

個人網站:Chick from Taiwan

476451_409756115718858_64235069_o_副本

SHARE
Previous article跑步 .馬拉松圖解聖經
Next article極路勇者,2015年國際山地複合式 越野挑戰賽 賽前分享活動
【小PO女生攀岩流浪誌】 792413_568399473187854_307044375_o_副本_副本 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過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The Nose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4年10月:經由Salathe Wall路線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個人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 《傳統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