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這條路 ─ 現任三重箭歇團團長張哲豪

0
6563

台北市成淵高中長跑田徑隊出身,跑齡 13 年,現隸屬團體為『三重箭歇團』擔任團長一職,今年最佳成績為台北渣打半程馬拉松 72 分 59 秒。(台灣男子半程馬拉松歷代第六十六傑)。他的名字叫張哲豪。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1

2015 年 12 月 台北馬拉松

自國中二年級開始便踏入長跑運動領域,原本是一位坐在教室的普通學生,沒想到竟然成為終日與跑道為伍的田徑人。這一切的起源要感謝哲豪的啟蒙教練──潘瑞根老師。他的教育理念帶出了無數的國手,扎根的思維與想法影響著每一個小選手。哲豪與長跑運動之路,是潘老師幫他找到了入口,沒想到因此造就哲豪這個好手。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2

右圖為 2004 年 4 月 花蓮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哲豪自許不是實力頂尖的選手,甚至謙談說沒有跑步的天分,在高中選手時期每每參與全國賽事時,放眼望去優秀的選手多不勝數,這時就會感覺自己的渺小。但他記得潘老師曾經說過的話:「你也許不是有天分或天才型的選手,但是長跑有一項武器是可以被磨練出來的,那就是『鬥志』。」這句話就像刻入骨子裡一般,如果沒有鬥志,比賽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3

2004 年 4 月 花蓮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

現實與理想是矛盾的,熱愛長跑的哲豪在大學畢業之後,那份心境也消磨殆盡。脫離了學生追夢的時期,沒有傲人的成績,也不如身處在日本或其他長跑強國的環境,似乎再也沒有理由把生活重心放在長跑運動上,他知道,是該時候放棄選手的身份了。他走離開了跑道,而留在跑道上頭是心底的惆悵與漠然。

退伍之後沒有特別跑步也沒有參與甚麼長跑賽事,偶爾會拿到路跑賽的公關名額,哲豪也是抱著玩票性質的心態去參加,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充滿鬥志的孩子。年紀越長,鬥志還在,只是藏在心底深處。明知如此但每當跑 出來的成績與以前差距甚大時,心裡還是會有些不是滋味,當時如果有持續練習下去,也許就能有所改變。他沒有放逐自己,只是找不到追夢的理由。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4

退伍後的 2 年期間沒有從事跑步反而熱衷健身和足球

2014 年暑假某日,哲豪心血來潮地跑去住家附近的河堤,參與『三重箭歇團』團練,那是他第一次跟社會團體練習。當天晚上創辦人兼前任團長黃崇華教練,透過臉書的方式聯絡他,小聊幾句後便問是否願意代表三重箭歇團參與年底的 MIZUNO 馬拉松接力賽,哲豪似乎感受到某種力量的灌注,他答應了!

爾後哲豪開始密切的參與團練活動, 在箭歇團裡找到了如同高中時期在田徑代表隊中單純競技的環境,那種純粹想知道自己可以跑得多快的單純心境。他投入很多的時間在跑步上面,體能也漸漸恢復以往的水準。儘管還是常會因為工作、生活上的 忙碌感到疲勞,影響到訓練強度或課表的完成度,但當年充滿鬥志的那個孩子回來了。相信堅持下去,總是會有好結果的,雖然不知道在這樣的生活模式下還能突破多少?但回到跑道上的哲豪深信這是屬於他的路,要跑到不能再跑為止……。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5

2014 年 6 月加入三重箭歇團,長跑運動員的選手生涯有著無限的可能,不同於其他會因年齡增長有所影響的運動項目,國際上有許多的長跑運動員都是在中年之後再創生涯高峰,譬如衣索比亞籍的長跑皇帝Haile Gebrselassie 以及 39 歲拿下全美馬拉松冠軍的 Meb Keflezighi,撇除環境、地理、國家政策……….等種種因素,每每看著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讓哲豪覺得這項不受年齡限制的長跑運動,同人生一樣,未到終點,談論輸贏都還太早。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6

左到右:Haile Gebrselassie  & Meb Keflezighi

去年暑假開始,曾是國家代表隊的也是團內一份子的鄭子健教練 (5000 公尺 PB: 14 分 36 秒、10000 公尺 PB:30 分 20 秒),自願提出要帶幾個年輕人一起練習。於是團內幾位時間較可配合的團員,開始有系統規律的過著半選手的訓練方式,利用每天上班前的 90 分鐘練跑。對於一位曾經是國家級的選手和教練願意義務花時間來領導大夥練習,哲豪心中除感謝外還多了許多的幻想,或許還能夠繼續進步,或許還能夠再一次重拾選手的身份。 人生 70 才開始,或許長跑之路現在也才正要開始。他已經不是過去的大孩子,而是真真正正面對自我的競技運動員。回到跑道上不只是安全感與自我認同,也是他的歸屬之處。每每想起沒有持續跑步的那些年,他就越珍惜自己成為跑者的身分,以及支持他持續努力下去的點滴與朋友。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7

國家級長跑選手 鄭子健,圖為 2015 年 MIZUNO 接力賽第四棒交接第五棒

有些人可能會說哲豪不務正業,在工作與運動兩邊不停擺動、耕耘。儘管他在工作上面盡心盡力,也確實比起其他人更耗費許多時間和精神在跑步上面,雖然自認成績也非頂尖優異,但魚與熊掌無法兼得。他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兩邊都做不好,尤其是身處在台灣這個對體育並不是有很完整配套措施的大環境裡。

跑步到底能幹嘛?再這樣跑下去,對人生又能有多 大的幫助?每當遇到工作上的瓶頸、生活低潮、身體疲勞時,他都會捫心自問。 台灣有很多天份很好的運動選手,往往在結束學生時期的同時也漸漸淡出運動場, 對於這種現象哲豪感到很惋惜,畢竟天份是運動場上可遇不可求的,在大環境趨勢下這些有天份的選手也不得不放棄那些曾經熱愛過、曾經那麼努力過的運動。

儘管環境如此嚴苛,台灣還是有許多運動員與教練努力堅持在運動這條路上積極轉型、力求改變,在符合大眾化的趨勢下走出自我的價值。譬如他的學長陳彥博(國際超級馬拉松運動員)、張嘉哲(倫敦奧運馬拉松代表選手),曾經給予他指導的教練們如潘瑞根教練(成淵高中田徑隊教練)、張振旗教練(光榮國中田徑隊教練)、 黃崇華教練(開設許多跑步課程、舉辦越野賽事、華通概念運動有限公司執行長)、 傅淑萍教練(現役選手暨重慶國中田徑隊教練),以及在求學時期指導過的老師們。他們依舊努力付出,依舊堅持著在運動、培育選手這條路上。這些人不只是精神指標,也是哲豪所嚮往的楷模。如果台灣的環境對運動員不夠友善,是否集合充滿鬥志的跑者們的努力,就能改變這個生態?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8

左上:陳彥博 左下:傅淑萍 中:張嘉哲 右:黃崇華

無法預知 10 年後,哲豪是否還會在長跑這條路上奔馳,會因為不同的人生規劃而放棄當選手嗎?會因為忙碌生活無法持續長跑運動嗎?還是會因為無法取得更多的成就感而退出跑道嗎?如果未來的路沒有明燈,那就在基本的生活之餘,珍惜每一次與隊友的練習, 珍惜每一次穿上跑鞋的時刻,享受每一次練習竭盡全力、體能耗盡的快感,享受每一場比賽所帶來的感受,無論是開心還是懊惱,是成就還是打擊。身為跑者的幸福,就是活在當下,奔馳在每一吋生命流動的過程中。

針對未來的團隊走向,哲豪表示目前三重箭歇團仍會走以競技方面為導向,這也是與其他團體最大的不同,不過比重方面需要不斷地調整。競技選手與一般跑者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不論是心態、比賽動機、訓練時間投入、團隊認同感、自我要求程度……等等,都無法用同一標準看待。以三重箭歇團為例:五分之一是屬於競技型選手(多半科班出生並還想繼續練跑者),五分之四則是屬於非科班出生,但願意投入一定程度努力在跑步上的一般跑者。哲豪希望箭歇團可以讓這些曾經是選手的社會人士重溫當年是選手的感覺,甚至在工作生活平衡之下,可以努力做到如同川內優輝類型的跑者。未來除了讓競技選手能有提升的機會與管道外,也期許讓一般休閒的跑者透過訓練而提升成績、建立自己的目標與眼光。

『長跑這條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把握現在~』

71167_長跑這條路_張哲豪-09

張哲豪、新北市三重人

北市成淵高中

台北市立大學畢

”三重箭歇團”現任團長

台灣男子半程馬拉松歷代第六十六傑

2015 GARMIN WOMEN RUNNING CAMP 首席教練

2015 美津濃馬拉松接力賽三重箭歇團 A 隊冠軍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