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配速員漫談

0
13228

01-Florence Marathon

未見識歐洲馬拉松比賽前,我並不知道原來有「配速員」(Pacer)這回事,我第一次碰到配速員是在法國的尼斯至康城馬拉松,配速員背上插一支大旗,第二次是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馬拉松,配速員綁上大氣球。

像芝加哥馬拉松這些大型賽事,配速員隊伍有一百人之多,幫助超過九千名跑手以目標時間抵達終點。近年起,台灣大型比賽都設有配速員,但香港渣打馬拉松到現在仍沒有引入。我不明白為甚麼富裕的香港不做,講求效率的香港人最愛拼時間,可能是主辦者沒有去外國考察;另一可能是主辦者不想花錢聘請,但聘配速員也不用花錢,例如台灣的比賽好像透過體育網站,邀請資深志工幫忙做配速員。

02-Korea DMZ Marathon

配速員甚至是可以賺錢呢!例如新加坡馬拉松,同樣是渣打銀行贊助,但創意和多元程度都比香港渣打馬拉松優勝。新加坡的配速員隊伍由BMW汽車冠名贊助,名為BMW Run Efficient Pacers Programme。(配速員的專頁:http://www.marathonsingapore.com/runner/pacers-programme/

配速員最大的作用是幫助跑者,爭取參與波士頓馬拉松。例如:Runner’s World的Chief Running Officer Yart Basso 曾替一群上流社會的跑手在一個馬拉松比賽做sub 3的 Pacer,當他們成功達標後,這些富翁像上天堂般高興,說要送遊艇、送旅行給Yasso先生。誰說跑步沒有前途?若你的成績,未至於達奧運B標,但入選波士頓馬拉松則綽綽有餘,做職業配速員可能是相當不錯的職業。

我沒有騙你,配速員的確是職業,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另一個賺錢的機會。世界六大馬拉松比賽中,至少倫敦、芝加哥和柏林(東京我則不清楚了)聘請配速員與精英運動員一起跑,希望增加打破大會及世界紀錄的機會。有些比賽以配速員的速度計算獎金,假設大會規定配速員要以指定速度完成三十五公里,若該配速員的速度超標,便會再發額外獎金,有些比賽規定配速員不能爭標,有些則沒有規限。

這些配速員由精英運動員擔任。最聞名的莫過於去年倫敦奧運馬拉松冠軍 Stephen Kiprotich,他於2011年的荷蘭 Enschede 馬拉松以 2:07:20 奪標,這也是他的個人最佳時間;另一位是肯雅的Sammy Korir,他於03年的柏林馬拉松,僅以一秒之差敗給肯雅名宿Paul Tergat,時間是2:04:56,Tergat則以2:04:55破世界紀錄,成為首個突破sub2:05的馬拉松跑手。

波士頓和紐約則沒有引入配速員。波士頓馬拉松不用是一貫傳統,紐約於07年停用精英配速員則有策略上的考慮。紐約的賽道較倫敦、芝加哥和柏林陡峭,不太可能締造世界紀錄,不如著眼於賽事的國際化,寧可邀請世界各地,例如葡萄牙或巴西的冠軍,他們時間上雖然較肯雅或埃塞俄比亞的小黑慢,但紐約也會邀請他們參賽,如奧運馬拉松一般。

用不用配速員,在跑壇也有一些討論,例如應否容許男跑手為女跑手配速?配速員是否提供了太多額外的輔助?質疑配速員是否有幫助等。

03-Nice to Cannes Marathon

有外國的馬拉松業者曾問我:「引入精英配速員是大勢所趨,不明白香港這種大型比賽馬拉松,為何不設精英運動員的Pacer?」香港渣打馬拉松歷史才十多年,用不用精英Pacer沒有傳統的包袱;香港的主辦者也不會有紐約馬拉松的遠景,反正以香港三隧三橋的沉悶地獄賽道,無論聘多少精英配速員,也不可能締造世界紀錄。

相關文章連結

  1. Do pacemakers have a place in athletics?
  2. How NYC Marathon lands its elites
  3. Pacing Paradox
SHARE
Previous article紐西蘭移地訓練總結part 1
Next article超馬痛苦之王 ─ Scott Jurek
【曉陽的42公里世界行】 沒有中樂透,但有幸在世界各地到處跑,希望有生之年跑遍天下,體驗各地馬拉松的風土人情。著有《42公里的風光》 最近的馬拉松破格經驗: 2010泰國布吉馬拉松:人有三急但沒有帶紙巾,被逼徒手解決 2010洛杉磯馬拉松:36公里停一停,吃吃免費牛肉飯 2010布拉格馬拉松:舊城廣場跟愛人求婚 2012南韓邊境非軍事區馬拉松:拍照拍得太多,被南韓軍方認為「有可疑」而多次遭留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