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訓練會讓人變壯,但可能在專項場上讓人變鈍

0
1524

「當只執著於數字,肌力訓練會讓人變壯,但可能在專項場上讓人變鈍!?」事實上,這的確有可能發生。上午跟台灣格鬥選手金剛刀張景雄在聊天,他分享到:

根據長期的實驗,健力選手型的肌肉型態,用在格鬥場上,容易酸化、酸化的肌賽呈現一種非常疲勞的無力,導致使不上力的問題。續航力不高、肌肉硬化、動作遲鈍。健力的訓練,執著於數字提升,讓人對重量訓練產生迷思。重量真得適合就好,硬練反而練出很多傷害。

山姆始終相信,對於有從事其它運動的民眾或選手,而且也希望在該運動能降低運動傷害而且改善的運動表現,應該更強調《功能性》訓練,而非執著於肌力訓練的「數字」及能扛大重量的「動作」上,如:背蹲、臥推、硬舉等。功能性訓練並不是說不進行大重量,它依然強調《漸進負荷》,只是前提是動作的選擇及變化。

(延伸閱讀: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從肌肉訓練到動作訓練的旅程(腰帶、肋握帶、綁帶))

功能性訓練有很多的討論,從來就沒有標準的定義或者「誰服誰」,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說法,就如,愛好力量訓練的人會說:

強壯就是一種功能。
扛更重就是一種功能。
力量就是一種功能。

山姆覺得沒有標準定義,就看您比較認同什麼樣的說法,或者親自試過之後,用身體去實驗去感覺,就像刀哥一樣。以我自己的經驗,一直都有在從事球類運動,學生時代練過機械式(偏健美式)的課表,剛進到這領域時,接觸到偏健力型的課表,直到三前年接觸到「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比較偏向功能性為主的訓練時,當時才了解到,選擇適合的訓練方式(功能性),不僅讓您身體變的更強壯,同時讓您在運動場上的動作更加靈活順暢,也減少場上的受傷。

最後拋出一句話「是一位健力選手去比格鬥賽,還是讓格鬥選手去藉由肌力訓練來改善場上表現?」若是後者,我們應該更加考慮在「功能性動作」上的肌力發展,而不是單單追逐常見的標準(如:深蹲2倍體重、硬舉2倍體重等)。上面這句話,也通用到其它運動中。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