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有更輕量的選擇 HOKA ONE ONE CARBON X

0
4881

說到HOKA ONE ONE這個新興的品牌,令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在IRONMAN KONA世界錦標賽中的異軍突起,從2014年大約7%的選手穿著,到2018年高達18%的菁英選手穿著,成為KONA賽事菁英選手的首選品牌。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隨著Nike Breaking2 Project,將跑鞋帶到厚底和埋入碳纖維板的一個紀元,HOKA ONE ONE也於年初推出了第一雙碳纖維板的跑鞋「HOKA ONE ONE EVO CARBON ROCKET」,在原先舒適的腳感加入了碳纖維板,作為馬拉松賽事的競技鞋款。年中,HOKA ONE ONE也推出了第二雙碳纖維板跑鞋,在原先舒適緩震的品牌優勢下埋入了碳纖維板,打造長距離超馬下的旗艦款跑鞋,「HOKA ONE ONE CARBON X」就此誕生。

為了慶祝CARBON X的上市,四名HOKA ONE ONE旗下的選手參加了位於加州的Project Carbon X百公里超馬,試圖打破百公里的世界紀錄,雖然最後差了一點,美國超馬好手Jim Wamsley以4小時50分21秒打破50英里的世界紀錄(平均配速3:37/km),也讓大家對於這雙底極厚的碳板鞋充滿了興趣和期待。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CARBON X的足跟差為5mm(前足27mm,足跟32mm),重量為246g(US9),前掌外側的碳板可以在落足成為有效的推進,碳板上方藍色區域為全新中底PROFLY™ X,保持HOKA ONE ONE的緩震外更加強的回彈;下方為橡膠混合EVA大底。

我的腳為US10.5,CARBON X的楦頭較寬,不用特地買大半號,CARBON X US10.5的重量為266g,相同尺寸的Nike Zoom Flyknit為276g,相比起來CARBON X輕了10g,在重量上頗具有競爭力。

以下為幾次試跑的心得:

1. 輕鬆跑

穿著CARBON X在操場的最外道進行慢跑,老實講這一雙是我穿過「外型」最大的跑鞋,在慢速的行進下可以感受到底下中底舒適的緩震,Carbon X前後足跟差5mm,會導引跑者使用比較前中足的方式著地為主,配上全新中底的緩震腳感,跑感非常舒適但不至於到吸走力量。

2. 山路跑

移師到冷水坑,路線為冷水坑至擎天崗來回跑的山路跑,過程中有超過15%的陡上和陡下,當次訓練的總累計爬升大約為500m,和以往習慣的穿著Nike Zoomfly Fkyknit相比,兩者重量相仿,在爬坡的過程中Carbon X顯得稍微重拖,在爬坡的過程中碳板的回饋較無Zoomfly Flyknit明顯,推測和落地方式有關;在下坡的過程,Carbon X的全新中底PROFLY™ X在緩震和推進有著很不錯的表現,EVA大底在濕滑的路面也有很棒的抓地力。

 

另外擇日在五指山附近參加接力賽時穿著實測,坡度不若前一次山路訓練陡峭,爬坡過程中的重拖感相較於前一次的測試減緩不少,但是仍稱不上輕盈,下坡表現則是依舊的令人滿意,在著地的腳感上提供了充分的緩衝和保護。

3. 節奏跑

在操場進行約莫8km的配速跑,配速約莫4:00/km,有速度的情況下可以明顯感受到Carbon X碳版型變的推進力,相對於Nike Vaporfly 4%的腳感來說,後者的中底呈現一種具有向上爆發的不穩定性,而Carbon X的腳感相對起來非常穩定,給人安心的感覺。用前中足外側著地可以感受到優異的緩衝和碳版的回饋,估計為Carbon X針對菁英選手普遍落足型態設計的導流,唯一比較需要注意的是5mm的足跟差會使跑者較傾向使用前中足著地的方式,我本身屬於全腳掌或者足跟著地的跑者,穿著Carbon X跑動時腳跟至足尖滾動感較其他款足跟差較大的鞋款相比不明顯。

穿著的期間,一共跑了約莫80-90km,相比於前一雙CARBON ROCKET,移除較耐磨的黑膠,目前看起來鞋底並無太過明顯的磨損,過往HOKA ONE ONE的鞋款常給人舒適但是較不耐磨的印象,至於這一雙緩衝兼顧推進CARBON X是否能夠跳脫窠臼,只好之後就交給時間和里程去驗證。

整體來說,HOKA ONE ONE Cabon X對我來說,是一雙緩衝鞋款中兼具推進和輕量的代表作,偌大的外型下卻意外的輕,保留HOKA ONE ONE著名的舒適腳感外,埋入的碳纖維板對於推進力如虎添翼,如果你是前中足落地的跑者,它會是一雙非常均衡且適合長距離平路征戰的競賽鞋款,但若跟我一樣同為足跟著地的跑者,這雙鞋在跑步的過程中滾動性相對比較低,就比較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