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標賽事是甚麼 四十五分之二的榮耀

0
1331

臺北馬拉松正式宣告, 2024 年正式晉升為世界田徑總會認證(WA)「金標籤」賽事,這讓台灣一塊土地坐擁兩場金標籤賽事─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臺北馬拉松。全世界的金標籤賽事僅有 45 場,台灣是四十五分之二的國家。

在 2024 年世界田徑總會公開的賽事當中,標籤賽事分為白金標、金標、菁英標與標籤賽事,合計共 303 場,比 2023 年增加六十多場,其中包含白金標 16 場,金標籤 45 場以及菁英標籤 65 場與標籤賽事 177 場,隨著標籤從菁英到白金,需要經歷重重的考量與規範,往往是以年計算才能提升。

金標與白金標賽事等標籤賽事,不僅要邀請國際等級的菁英選手,有更高規格的賽事要求,同時也會吸引更多外國朋友來台參賽、共襄盛舉。今年參賽臺北馬的外國朋友比往年更多,相信是所有參賽選手特別有感的。同時,人流也帶來龐大的消費能量與可見度,不僅能提高該主辦城市的觀光財,也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

在明年即將開跑的第七大馬澳洲雪梨馬拉松,是為白金標籤賽事,根據新南威爾斯州觀光旅遊局估計,升格為第七大馬之後,未來三年的觀光旅遊收入將增加 7,300 萬澳幣 (約莫為新台幣 15 億元),還不包含挹注健康與慈善募款等善行義舉費用。

全世界共有 303 場標籤賽事(含以上),其中在亞洲區域 (包含東北亞、東南亞與部分大洋洲) 有 100 場賽事,而台灣在地緣上屬於東北亞範圍,共有 89 場賽事。

在 89 場賽事中,白金標僅有 6 場,包含上海馬拉松、廈門馬拉松、首爾國際馬拉松、東京馬拉松、名古屋女子馬拉松以及董家琪、陳逸寧、張芷瑄明年即將前往的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金標籤賽事則有 22 場,包含位於中國的北京馬拉松、成都馬拉松,位於日本的大阪馬拉松,位於香港的渣打香港馬拉松,以及位居台灣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臺北馬拉松。

升格標籤賽事的意義與效益到底在哪,根據臺北市立大學陳季暐、曾昆一教授於 2021 年提出的『高服務品質馬拉松賽會發展契機』中有很細微的說明 (這篇真的很值得花時間閱讀):

一、WA/AIMS認證:爭取 WA 標籤與 AIMS 認證可提升賽會服務品質。
二、賽會獨特性:結合地方特色並創新馬拉松賽會獨特性以吸引更多國內外跑者。
三、精緻化賽會:在賽道承載量之環境限制下定位賽會服務對象,專注服務特定組別的比賽。

申請一場標籤級賽事,不只能提升賽會服務品質、也能吸引更多海內外跑者,並與國際接軌,提高國際能見度、也能落實行銷城市、創造經濟產值、爭取地方政府合作機會等等。在政府、企業與民間單位都能獲得三贏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升格標籤賽事是如此困難,但民間與政府、企業都合力贊助之故。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資訊,日前 11 月份,台灣榮獲英國歷史最悠久且最具影響力的旅遊雜誌《Wanderlust》,評選為「全球最嚮往旅訪島嶼 – 銀獎」(The Most Desirable Island (World) – Silver Award)。《Wanderlust Reader Travel Awards》為該雜誌年度重點活動,廣泛邀請全球旅遊愛好者參與投票,反映大眾心目中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地點。台灣此次以美食、文化和自由氛圍、自然景觀如山脈、森林和海岸、戶外健行及生態體驗等獲得銀獎,再創國際能見度。

除了觀光、美食之外,運動氛圍也是相當有可見度的台灣特色。擁有 IRONMAN 賽事與 Challenge Taiwan 兩大品牌,也曾受到 XTERRA 肯定選為亞太錦標賽場地, IAU 世界超馬總會也特地選擇台北舉辦 24 小時世界盃賽事,再加上今年的聽奧田徑錦標賽,以及明年即將開賽的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台灣不只是以旅遊觀光、晶片產業聞名世界,運動發展也能擁有一片天。

《Wanderlust Reader Travel Awards》

『高服務品質馬拉松賽會發展契機』

2025 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延伸閱讀】

一期一會 專注當下 董家琪挑戰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

臺北馬拉松全馬限定組 限量一千組賣出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