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員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國家有經費資源、公司企業有贊助的模式,第二種是國家沒有經費資源,單純靠公司企業贊助的模式;在某些國家,有第三種模式,國內的各運動俱樂部規模和制度足以贊助和培養職業運動員,提供選手薪水、生活費、比賽和訓練的經費等,如歐美、韓國與日本,俱樂部模式相當盛行!
我屬於哪一種呢?在台灣職業運動風氣相當不盛行的狀況下,我還勉強能算是上述第二種模式,在台灣體育圈裡算是非常幸運非常幸福的!很幸運地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現在的運動經紀團隊,在與運動經紀團隊合作幾年下來,找到了一些經費資源,讓我能尋找專業教練,安排移地訓練和比賽,很幸福的有機會可以到世界各地訓練和比賽,認識各國的教練與選手,學習各國不同的訓練方式,也讓我能走向國際,看看世界有多大!
「職業運動員」,簡短的五個字,所需要的能力和涵蓋的範圍,廣泛的讓我還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總括來說,食、衣、住、行,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安排。
食,職業選手每天的生活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飲食,飲食除了固定的三餐之外,還包括了訓練前、中、後的補給和補充,到了不同的國家,飲食習慣都不同,對於除了茄子、蝦子不吃之外,其他都來者不拒的我來說,飲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是為了節省費用支出,已經養成的外食習慣必須強迫改掉,上超市買菜,回家自己下廚,能吃就可以了!訓練和比賽中的飲食補給,依個人喜好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營養品,如Herbalifec賀寶芙、Enervit義維力等。但對於飲食有特別喜好或習慣的選手來說,到了某些國家,常會為了吃什麼而煩惱,再加上沒有下廚的習慣,常常會再出國家打包整箱的泡麵,或請家人寄到國外,安ㄋㄟ甘賀?
【圖】室友做的烤雞大餐
衣,從2012年開始,接連在紐西蘭的Christcurch、Wanaka、SnowFarm,泰國的普吉島,澳洲的Brisbane,以及今年6月中即將前往的西班牙Basque Country幾個不同國家移地訓練,在移地訓練的過程中,還會飛到其他國家比賽,每次都發現需要的衣服帶的不夠,不需要的衣服帶太多,每次都要麻煩在台灣的家人朋友幫忙寄,尤其是禦寒的衣物!基本上我們選擇移地訓練的國家,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要夏天,但有些國家夏天的天氣其實很涼爽,早晚氣溫甚至只有15度左右,甚至更冷…衣服帶太多,行李會超重,衣服帶太少,常常皮皮挫,一直到現在,出國訓練和比賽要帶的衣服還捉不到一個標準。
住,如果不多花點心思在尋找住的地方,這會是最花錢的的環節!每一次移地訓練、每一場國際賽事,訂機票不是首要步驟,最重要的是要先確定住的地方!不管是紐西蘭、普吉島或者是澳洲布里斯本,我都透過認識的外國朋友幫忙詢問,尋找較便宜的Home Saty,紐澳的花費都很高,以目前在布里斯本的Home Stay為例,一個星期160元澳幣(約3900台幣),不包含三餐,而一般在澳洲的Home Stay一個星期大約都要180-200元。Home Stay的主人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部份,在紐西蘭時是跟教練一起住,說實在的,壓力蠻大的!而現在的Home Stay主人也是從事鐵人運動,加上我有個以色列的室友,同樣是要爭取2016年里約奧運的參賽門票,在這住了將近半年,感覺像第二個家,住得舒服,訓練效果加倍!
【圖】慶祝Home stay主人Rob生日,找到好的Homestay很重要
出國比賽的住宿通常是聯絡大會,由大會幫忙安排。如果是跟著國家隊,協會會幫忙安排好。若是獨自出國比賽,則要考慮是否獨自一間,或者跟其他國家的選手一起住,分擔飯店的開銷。記得2010年到香港參加比賽,大會安排我跟哈薩克的選手住一間,住宿的負擔減半,也交了新朋友!
行,記得第一次到紐西蘭移地訓練時,除了住的地方之外,對於游泳、騎車和跑步的訓練地點完全沒概念,第一個禮拜教練怕我迷路,開車帶著我大概繞了一圈,當然,只繞一圈怎麼可能全部都記住?第二個禮拜開始,每次訓練前我都會先用Google地圖找路線,用手機記下來,提早30分鐘出門,沿著記錄的路名慢慢的找到訓練的地方,還好我的方向感不算差,沒有走丟,但有時候需要到較遠的山區或湖泊時,就必須搭便車或搭公車,交通一直是個比較麻煩的問題。而來幾次出國訓練,一到住處就先開始記錄訓練中心周遭的每一條路,鄰近的山和湖泊、海,若是超過騎車30分鐘的路程,就會記好該做的公車站牌,或者詢問是否能借用汽車。這些工作如果有教練在的話,會變得輕鬆許多,但身為一位職業選手,必須學會打理自己的所有事務,往後轉為教練時才能得心應手!
【圖】在國外為了節省開銷,腳踏車變成主要的交通工具,不管到哪都要帶安全帽
食衣住行是生活中必備的基本能力,在台灣生活機能便利之下,出國之後往往會失去這個能力,加上語言的問題,原本看似簡單的基本能力變得困難重重,獨立自主也成為職業選手必備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