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這個大驚奇成績,更讓我意外的是,我隔天收到學弟趙哥的訊息,恭喜我成為百傑。啊?百傑?那是什麼?原來是「台灣長跑競技網」歷代排名中的「女子馬拉松歷代百傑」,首次入榜排在 87 名!
一場破PB的賽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東京馬雖然是我第四場全馬,但卻是我第一次到國外跑馬拉松,就算日本再怎麼近,心裡還是緊張難免。我很幸運剛好在賽前兩個月有機會到東京,試著在皇居外面跑了幾圈,不過還是一直很擔心比賽時究竟會有多冷?會不會下雨、會不會飄雪?好不容易認真練習準備了幾個月,如果遇上又濕又冷的天氣,真的會很鬱悶啊。
出發前不時關注東京的天氣預報(比看台北氣象的次數大概多了十倍吧),有人提早抵達還回報東京下大雨之類的消息,我光是想像要在攝氏 5-10 度的雨天裡跑全馬,手腳都忍不住冰冷起來。
幸運的是,老天爺非常賞臉,東京馬當天的天氣非常好,連一點點要下雨的跡象也沒有,起跑前的等待過程雖然稍微感覺冷冷的,但出發後我就把禦寒的外套和雨衣都丟了,半路上圍脖也拿下來丟掉,還覺得陽光有點曬人,好像一路上是馬拉松守護神用天氣在幫跑者加油一樣,話說跑完隔天就馬上變冷還下雨,可見東京馬真的有特別受到眷顧。
東京馬的賽道就是一整個平坦,前 5K 有微下坡,加上剛起跑很 high,速度就會忍不住催下去,最後大概在 38K 和 40K 處有上下橋(但 2017 年更改路線後連這兩座橋也沒了,變得更好跑)。
由於我對於突如其來的爬升這件事,抵抗力非常的差(就是表現會變得很爛),所以就像煩惱天氣一樣,沒弄清楚那兩處上橋到底是長怎樣,也覺得有點焦慮,好啦我知道我也太患得患失了一點。
我還特地事先詢問了幾位跑過東京馬的朋友,A 君說:「如果不是你現在問,我也想不起來東京馬有上橋或上坡啊」,B 君說:「那就是很緩很緩的橋,沒有什麼好擔心的」,C 君說:「兩座橋都很緩啦,但因為出現在最後了,所以會稍微掉一下速,可是真的很緩,不用太在意」,事後看來,他們的意見都很中肯,只是聽完我依舊無法領悟到底該如何應付它們,本來很想去實地考察一下,結果被說我很無聊、不要浪費時間了好嗎,而遭到阻止,只好作罷。
還好 EXPO 會場有播放整個賽道的縮時影片,就是帶你從起點一路跑到終點,讓你看看沿途的景象、起伏的程度、賽道的狀況之類的,我非常認真的盯著影片看,總算覺得比較放心了:「喔,原來那兩座橋就這樣子而已嘛⋯⋯」。
不過,所謂「非常認真」,後來證明其實是自以為認真啦,事實上第一座橋有兩次起伏,但我根本沒注意到,以致於我邊跑邊覺得奇怪,第二座橋已經到了嗎?可是距離好像不對耶?可能是我記錯了?我抱著僥倖的心態說服自己兩座橋都過了、接下來沒問題了,而當真正的第二座橋出現時,才吃驚的發現原來剛剛是個誤會,對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自己有點生氣,但跑到 40K 的我實在是累了,就算相當程度掉速我也只能隨他去啦。
以上大概是天時跟地利的介紹。當然,大會在沿路上的補給安排也很重要,水站都很長,不會讓大家擠成一團,有水和運動飲料,至於其他補給,印象中有香蕉和蕃茄,剩下的都不記得,而且我忙著跑都沒時間吃,私補更是和我無緣,很抱歉無法跟大家介紹。我也沒能跟加油群眾擊掌,有點小遺憾。
至於人和,為了東京馬,我就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了很多準備(真的是各式各樣),練跑就不用說了,維持身體狀況良好、讓身體沒痛沒傷,一有什麼小狀況就趕快想辦法治好(這點就要特別感謝 PT 王耀瑩和神手學長楊得琳),儘可能的減輕了一點體重,連我喜愛的羽球和壁球也都放棄不玩(因為它們造成運動傷害的機率實在太高了),以往會做的貼紮也準備妥當,選擇了我覺得最適合的裝備,仔細思考過一路上該安排的補給,賽前還特別實施肝醣超補法,全部加總起來,讓我順利完賽,晶片時間 3:24′ 23”(大會時間 3:25′ 56”),均速 4′ 47” 24,直到現在我回想起來,仍然覺得是一個很奇蹟的數字。
24 手錶顯示總距離是 42.83K,只多跑了大概 600M 左右,如果先不管測不準的可能性,考慮到進出水站、無法總是跑在最短距離的路線上這些因素,我覺得這個誤差算滿小的了。
這次實施的肝醣超補法,其實也是從網路上學來的,比賽前 4-7 天盡量少吃麵或飯這類澱粉,改用吃肉跟青菜填飽肚子,比賽前 1-3 天就多吃澱粉類的食物(這時候就要放棄每天早晚量體重了⋯⋯),讓身體儲存多一點肝醣,比賽時就能撐久一點 25。
25 更完整的作法應該在少吃澱粉的那幾天配合高強度運動將身體裡儲存的肝醣消耗掉,後面幾天肝醣「超補」的效果會比較好。
此外我聽說奇亞籽是「跑者的超級食物」,我就買來加在蜂蜜水或豆漿裡每天喝。起跑前吃了 BCAA、能量膠和 E+ 超能量飲,之後在 10K、20K 也都有吃 BCAA 和能量膠,本來計畫在 30K 再喝一瓶 E+ 超能量飲和 BCAA、能量膠,但考慮我實際配速比原本計畫快了不少,所以提前在 28K 喝掉 E+ 超能量飲,30K、35K 再吃 BCAA 和能量膠,從成績來看,這次補給策略還滿成功的。
東京馬參賽人數有 36000 多人,從起跑到真正通過起點需要一些時間,出發後,跑起來的感覺好舒服,恰到好處的溫度和濕度、夾道的加油聲、身旁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一切都讓人覺得非常美好。雖然前面有 5K 的下坡,但我不敢衝太快,後面的路還長著呢。我前五個 5K 配速都相當穩定,連我自己也嚇一跳,到 30K 的均速還有 4′ 44”,即使開始覺得有點累,不過我覺得自己表現滿好的,還能保持著愉快的心情,直到那兩座橋出現。
其實在第一座橋我就已經掉速了,但至少有想要努力撐住的念頭,只是內心小混亂發生的第二座橋,讓我有稍微崩潰的感覺,加上我看了看錶,已經比我原訂目標高出太多,我當時心想:「這樣也夠了吧!」,就乾脆放掉了。
快要跑進終點的時候,「剩下 1K 了」、「剩下 195M 了」、「剩下 100M 了」,地上標示著最後的那一點點距離,大會時鐘一分一秒計數著,我知道再擠出一點力氣就可以在數字跳到下一分鐘前完賽,或許那速度談不上衝刺,但說什麼我也要想辦法跨大步些。於是,我完成了,比 BQ 快了 14 分鐘。通過拱門,我有點不敢置信的再回頭看一下,就稍稍的哭了。
當下腦袋空空的,想說的話只有一句:「嘿,我做到了」。
我跟著大家慢慢往前走,拿了運動飲料和水、獎牌、浴巾、橘子、香蕉、肌肉噴霧(再繼續往前走有椅子可以坐下來噴)、花生醬三明治跟我沒打開的一盒好像是餅乾之類的東西(這個可以一一寫下來,是因為賽後有很多時間把袋子翻出來好好清點),工作人員替跑者拍手或擊掌,說著「Congratulations !」或「お疲れ様でした」,臉上滿滿的為你開心的誠摯笑容,非常真切,包括拿衣保袋的地方也一樣,你會覺得能來參加這場賽事,真好 26。
26 我在寫這段的時候,恰巧碰上 2018 年東京馬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看到大家紛紛 PO 上東京馬照片,以及真男人張嘉哲以 2:19′ 59” 完賽的歷史一刻,感覺真是美好的緣分。
本文摘自《沒有不可能的人生—從素人跑者到台灣女子百傑》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