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環台第四天:與自己對話

0
2450

第四天:東澳(蘇花公路)東海峰旅舍–和中教會,42公里

GOPR0034

【圖】:東華鐵人隊隊長羅譽寅很真切地道出我們一天的生活,與在蘇花公路上跑者與騎士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與機械之惡:在山路上,我騎著腳踏車緊緊的跟隨著跑者的腳步,聽著他們的腳步聲,還有樹林中的鳥叫聲,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十分平靜、舒適,慢慢地跟隨著整個環境進入大自然之中,突然我們身後發出一陣陣的巨響,一輛一輛的大貨車、大卡車、汽車、重機從我們身旁呼嘯而過,我不敢亂動,穩穩的騎在白線上,跑者們也只能靠著路邊慢慢的前進。品賢用無聲的力量來形容跑步,此時此刻我覺得非常適合,跑者的腳步聲、樹葉聲、鳥叫聲、風聲譜出一段美好的交響樂,可是屬於城市的大貨車、大卡車只要一經過,所有這些美好的聲音都被蓋過去,就像沒有發出聲音一樣,只剩下一大堆噪音、廢氣。

P1130170

【圖】環島跑者球狗感動地說:接近漢本車站的下坡路段,像是一幅山海交織成美麗的圖畫,流動的景緻一幕幕撼動我心,這是我們的台灣,這麼動人的島嶼……我現在正自由地在這段路上奔馳,如此幸福。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路上風很大很涼吹起來舒服極了……一天的辛勞過去,這就是蘇花給我們的犒賞吧!

環島跑者品賢〈邊境未盡〉:當你親身走入蘇花公路,試著將自己投射在其中,你就會一點一滴地刮除過去民眾口中所提到的可怕模樣,且揭露那曾未遇見的美好;崎嶇蜿蜒的山徑僅是個開胃菜,雖然重挫人心、精神萎靡,但那可以促使你嚐到主餐之外更多層次的滋味;山徑的背後是無垠、蔚藍的海洋,回首探望走過的路、曾駐留的鄉鎮成了一筆一墨,渲染成一幅幅鮮豔亮麗的畫,那樣視野的衝擊是難以言喻、難能可貴的,只要帶著一顆透明的心去探視,隨著時間、陽光的變化而產生不同滋味。能記的,都用腦袋記下了,而無法緊握住的視野衝擊,只好選擇鬆開拳頭,換個手勢,去擁抱逆拂的風吧!

P1130143

今天早上五點二十剛從東澳的旅舍踏出步伐時,腳步異常沉重,路上一點風都沒有,就像在完全密閉的透明玻璃屋裡跑步一樣,汗水被擠出身體,沒幾分鐘就浸濕全身衣物,腳也像綁了鉛塊似地,速度慢到我自己都快失去耐心,但從過去的經驗知道「環島過程中起床後的前幾公里都是這樣的,之後就會漸入佳境」,的確如此。

GOPR0287

【圖】完全不適合人行的狹小的隧道

三公里後碰到進蘇花後的第一個長隧道,狹小的隧道中大家神經自然緊繃,速度不自覺加快,每次有車進入隧道中,僅管還有數幾百公尺,那引擎與車輪壓過地面所形成的巨大聲響,都像在催逼我們加速快跑。但隧道一跑完,身體與精神都醒了,早上那種絕望的沉重感也跟著煙消雲散,而且也開始下坡路段,南澳就在眼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n2l1zGxcCQ
從蘇澳進入蘇花公路後的第一個隧道

P1130175

【圖】左側是落石區,雖有鐵網保護,但還是不自覺想盡快通過。

IMG_3929

【圖】中午在蘇花公路下的冷泉洗去27公里的疲憊

P1130141

【圖】坍坊不斷的蘇花公路

長距離運動的迷人之處在於折磨身體過程中它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訊號,這些訊號有的是痠、有的是脹、或緊或僵或痛,肉體與精神都要不斷受到這些訊號揉躪消磨,從科學的觀點來看,這些揉躪都是為了阻止你繼續跑下去,此時就必須不斷與自己對話,說服自己跑下去。

所以耐力選手必須沉默,也必需孤獨,因為人是無法與兩人同時對話的,當你過度訴說疼痛與抱怨身心的疼累時,就是在尋求他者的認同,尋求認同就無法學習獨自面對這種種揉躪消磨,也就無法獨自處理與克服。就像品賢說的:「要對付自己」。「嚐試著將自己心境投射於環境中,沉浸在一種渴望孤獨的狀態,不想說話,只想與內心對話、憑藉著自身的消化系統去處理眼前每一個人事物,任何曾令我感到驚天動地的大事最終也化為不起眼的漣漪,在腦海中消逝無痕

我自己也已有好久沒有花時間認真與自己對話了,跑環島的過程中就是迫自己面對自己的不堪,強迫自己處理心裡的糾結,與自己達成共識……肉體的痛能催化這些過程,讓簡單的道理開始發酵:只要有「耐心」,不急躁,花時間一步步向前進,任何事情都能完成,不見得是個人的完美成果,但絕對能完成。

P1130109

【圖】背後是正在趕工中的「蘇花替代道路」

IMG_3771

【圖】途中與協同幫忙的所有夥伴合照(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鄭佾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郭芝伶與林火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廖文瑄、賴欣薇、鄭巧玫)

IMG_4011

【圖】第四天結束日:夜宿和中教會,感謝洛金基佑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