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SALOMON S-LAB SENSE騁馳山林~

0
5523

大概是三、四個月前吧! 世界級越野跑之王,同時也是Salomon的運動員-Kilian Jornet,像山羊般奔跑穿梭於河谷峭壁間的影片開始在Facebook上被跑友們瘋狂點閱、按讚、分享的同時,我也跟隨著這股潮流為這一系列的影片(Kilian’s Quest)所著迷、幻想…

salomon_2

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一個多月前竟有幸成為Salomon Taiwan的簽約運動員,而首先接觸的產品即是Salomon Running Team的標準競賽裝備S- LAB。
在S-LAB系列中名氣最響的野跑鞋名為”Sense”,這是Salomon製鞋工程師與Kilian共同開發的競賽鞋,也是我接觸Salomon的第一雙跑鞋。

salomon_1

承襲Salomon競速系列的裝備特色,Sense在乾淨的白底上有著大片的焰紅色,且為了因應競速需求,外型與馬拉松鞋類似,有著透氣的鞋面,且以專利鞋舌技術-ENDOFITTM由內部包覆足弓,穿起來十分舒適及穩定,林立在曠野色系的越野鞋之中,就如同它的名字般,獨樹一格。

salomon_sense_s_lab

為盡早適應它以應付接下來的相關賽事,因此初次見面沒多久,我就帶著它到有著複雜越野地形的擎天崗附近山區練跑了! 有著相同的武器,當時腦中浮現Kilian奔跑時的形態和動感,我便嘗試著那樣做…

salomon_3

在移動、跳躍的過程中我發現,Sense為了追求輕量化(weight: 195g)而捨棄了競速中相對不必要的累贅(如:鞋腹上過厚的支架),而選擇強化(硬化)楦頭來保護足部最脆弱的腳趾,是很聰明的作法! 這點是許多輕量化越野跑鞋設計上經常忽略的一個重點,沒人想要在用力跨踢的同時,因腳趾頭碰撞到堅硬的岩石而痛得不得不停下腳步…

salomon_4

雖源自於歐洲,但楦頭的寬度卻很適合亞洲人,在不至於產生晃動的空間下,這樣的寬度恰好可以容許長距離跑步中漸漸脹大的腳掌,而Salomon的Low Heel drop以及PROFEEL FILM工藝技術,則是以貼近腳掌落地時的弧度設計,配合在中底內嵌入一TPU網狀薄膜,來增加踏地後的前進效率、穩定度,並保護跑者的足弓。

salomon_5

圖片來源: Salomonrunning.com

Sense的輕量化競速概念,讓它的形態像極了我們熟悉的路跑鞋、馬拉松鞋。輕量化的底盤,不免讓人擔心其耐磨性…
結束了這次的野跑訓練,我將它帶回台中,做了許多次的長距離公路跑,結果顯示,4min/Km內的配速,在柏油路上里程數累計超過100公里,並無明顯的磨損,是Salomon的科技厲害,還是因為我的跑步重心越練越好,腳步變輕盈了呢^ ^

salomon_6

談到Salomon的運動鞋就一定得提到”快扣鞋帶系統” (Quicklace system),這樣的設計讓我在今年The North Face 100K越野挑戰賽中途的轉換區,不花吹灰之力的快速換鞋,迅速且安全的進入越野賽段。

salomon_7

奇怪… 跟安全有什麼關係? 是這樣的,快扣系統若設計不良,不但會使束緊後的鞋面鬆緊不均,引發腳背的不舒適感,還會讓您的鞋帶在外頭叮咚晃,以致於在活動期間容易勾到障礙物,引發悲劇。而Salomon的快扣系統,因特殊的專利鞋帶搭配結構設計,使束緊後鞋面受力平均,且可將外露的鞋帶塞進鞋舌的網狀帶裡,是個很棒的創意!

salomon_8

上圖是鞋帶外露的危險狀態

salomon_9

嗯~~ Safely!!

在國際的越野跑賽事之中,以選手身上裝備來講,與國內最不同的是,所有人腳上穿的都是清一色的越野鞋! 我想,這與國內越野跑發展歷史以及路線特色有極大的關聯。在”號稱”越野挑戰賽,但卻含有高比例公路賽段的競賽中,讓對時間斤斤計較的選手們,選擇忽略危險、但相較短暫的越野跑時光,而把決勝重心放在平坦卻漫長的柏油路上,因此挑選了輕薄的路跑鞋,甚至是馬拉松鞋參賽,以致於一不小心就可能在越野賽段中跌了個大跤,造成受傷或遺憾。
Sense擁有競速型路跑鞋的重量、越野鞋的抓地力和保護性,對於要求完美表現以及熱愛奔馳山徑的跑友們而言,它確實是難得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