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進步需要打持久戰 維持日常運動的好處

0
904

1640 年代,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提出了心物二元論的觀點,是指人是由「心靈」和「肉體」兩部份所組成,這個論點維持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二十一世紀,科學家才證明笛卡爾是錯誤的:我們的思想與肉體並非完全獨立個體,相反的,彼此互依互存。

照片來源:skagwaymarathon
照片來源:skagwaymarathon

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與肌肉分泌的蛋白質會影響情緒,大腦神經化學物質會影響我們背部疼痛感和心跳速度。當我們有規律地活動身體時,得以更好地控制情緒,會更有創意地思考,並保留更多的信息。養成規律的日常運動有以下好處:

對抗精神壓力

大量研究表明,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身體健康,還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倫敦國王學院 2019 年一項分析檢查了四十多項研究,研究追蹤了 267,000 人,探索運動與抑鬱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發現,規律體育運動可以將罹患抑鬱症的機率降低 17% 到 41%,無論年齡和性別如何,都可以觀察到顯著影響,無論是跑步或舉重都適用,其他研究也發現了類似效果。

運動不僅有助於預防精神疾病也能改善,國王學院研究人員另外進行了一項審查,調查了 1,487 名患有抑鬱症的人。研究指出,40% 到 50% 的抑鬱症患者對運動療法有積極、良好的反應回饋(但要特別注意,運動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唯一解方。雖然運動確實有幫助,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如果需要,請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勇於踏出舒適圈

俗語說,適應不舒服,踏出舒適圈。這句話在哪都適用,不只是跑步,即使詢問舉重運動員,他們也會告訴你,有效訓練之後,難處也不那麼困難了。

很多人認為運動會讓你疲憊而無法專注,事實並非如此。體育活動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增強大腦功能和能量。更有幫助的是,運動教會身體體驗疼痛、不適與疲勞感,並嘗試接受,而不是立刻反抗或逃避。

伊芙琳·史蒂文斯 Evelyn Stevens 是一小時騎乘 47.980 公里的世界紀錄保持人。她表示,在最艱難的間歇訓練期間,與其想著『我希望這一切趕快結束』,她反而會試著感受疼痛並正面心態接受它。體育活動教會你如何接受事物的原貌,看清楚並決定下一步。

此外,發表在《英國健康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原本不運動,到接受每周二到三次健身房的大學生自主報告,學生們吸菸、飲酒與喝咖啡的數量減少,並且吃得更健康、改變消費習慣並增進學習品質。兩個月的定期運動,學生們更有自制力。令人鼓舞的是,這些人並不是突然變成瘋狂上癮的運動員,他們只是從不運動,到純粹養成運動習慣。

活在當下

體驗心流的其中之一方式是身體活動,身體活動有助於引導思想。但要實現這一點,首先是拋開讓你分心的設備或使用音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體育活動教授普里科·馬庫拉 Prikko Markula 寫道,對於運動員來說,要體驗心流,他們必須專注於當下。

運動如此行為,或說是生活中一處領域的實踐,而給其他領域帶來積極變化。運動過程中,你關閉網路、關閉聲響而進入無干擾時間。心底越不受干擾,就越考慮保護其他重要之處。運動幫助人們活在當下,你會感受當下的狀態:加速或減速、是訓練的疲勞感還是真的受傷。來自身體的反饋會讓你更有自覺,進而也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保持耐心

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訓練邏輯:高強度、低訓練量,有些訓練使用心率,而另一些則使用自覺感知。然而,訓練成功的關鍵不是計畫與方法,而是耐心與堅持。

提高身體素質的關鍵在於『漸進超負荷』,以艱苦的方式訓練之後,讓身體休息恢復,進而逐漸增加強度與持續時間。重複與維持一致性是訓練關鍵。訓練成果不是一蹴可幾,可能是數個月或數年後才有明顯的效果。你必須承認這一點,要保持耐心去養成肌肉與肌腱。身體的進步需要打持久戰。有規律的運動練習,突破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滴水穿石,保持耐心。

運動是一個連鎖的效應,運動本身就是踏出舒適圈的實踐、以此鞏固你的精神力量,讓你活在當下並養成對生活瑣碎事物的耐心與毅力。

內容來源:outsideonline

【延伸閱讀】

跑個痛快 越痛苦越快樂 你是什​​麼類型的越野跑者

有痛看醫生 微痛戴護具 跑步要戴護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