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愛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專訪醫護鐵人洪緯欣醫師

0
245

緯欣氣質有一份具象真摯的樸實,談論過往時眉宇深鎖的面容,卻在談論鐵人運動時眉飛色舞。擁有許多身分符號的她,是母親、是女兒、是教育者,是屏東地方醫療院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也是台灣鐵人賽事安全協會(現改名為中華民國體適能健身運動發展協會)的榮譽理事長,更為運動愛好者熟悉的角色,是奔走於賽場上的醫護鐵人。

在緯欣的人生故事,「責任」與「堅持」是反覆出現的關鍵字。一路走來,她不斷在不同的角色中切換自我,既要努力守護病人健康,也希望給孩子快樂成長的環境,同時要在龐雜繁複的生活裡擠出屬於自己的時間。然而,沉重的負擔與婚姻的窘迫壓垮了她。在賽場上消失七年之久、熱愛運動的女鐵人,因為小女兒意外離世而再度站上起跑線。

「後來我才意識到,你要先學會愛自己,你才有能力去愛別人。」緯欣說道:「你要先能照顧好自己,才能去照顧別人。」在今年四月份,她以 16 小時 17 分 58 秒跨過 IRONMAN 澎湖國際鐵人三項賽。「關門前踏進終點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又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運動是我成長的方式

「我從小就很喜歡運動。」被問及運動歷程時,緯欣隨即回應:「還沒十八歲就拉著我爸去當時的加州健身房簽約,讀書求學的過程也玩過滑板、後來騎腳踏車環島。」在年輕歲月就熟悉游泳的緯欣,直笑說也喜歡跑步,只是跑得不夠快。

運動是伴隨她成長的方式,在醫學院求學時期也時常透過運動紓壓,於台北榮總就職時,還與醫護夥伴創辦『胸腔戰士龍舟隊』。

從北一女畢業後,南下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後回到台北於台北榮總接受住院醫師訓練。那段時間,儘管醫療工作日常與學習非常耗時,但她仍盡可能抓出時間運動,也逐漸找到自己對醫學臨床工作的定位。

「我當時給自己一個目標就是,要在 30 歲以前完成三鐵。」她說。在忙碌的執業生涯,雖然沒有太多冗餘的時間練跑長距離,但為了避免運動傷害仍會固定進健身房做肌力訓練。肌力訓練是她維持多項運動的根本,至今仍是如此。

能游能騎也能跑,鐵人三項可說是一項深具魅力的運動。於是乎,在 2016 年看到醫護鐵人的招募廣告,她心想,繳會費就能成為醫護鐵人會員,還能獲得好看且獨一無二的醫護鐵人三鐵服。

「我當時還懷疑是不是騙人的,但想一想,就算被騙也還是有一件三鐵衣,好像也還好。」緯欣笑說:「結果我就成為醫鐵的第一批會員。」她認同醫鐵在場上幫助他人的理念,加上專業的醫療知識與親切、溫和的個性,不只後來成為協會的理事長,也成為醫鐵團隊中最具聲名的人物。

忙碌於工作、生活,遑論還要投入運動訓練。無論是鐵人三項、馬拉松、自行車都是辛苦的挑戰,然而,緯欣卻樂此不疲,她表示,要有一定健康的身體才能照顧好病人、家人以及擁有好品質的生活。那些都不是靠金錢就能換來的。

失衡的人生道路

再順遂的道路也會遇到起伏,再筆直的路徑也會崎嶇蜿蜒。

投身醫療產業是一種使命,緯欣先後在北榮與高榮接受訓練與執業,累積了紮實的臨床經驗。身為胸腔內科醫師,她接觸到許多慢性病、癌症病人,需要花大量時間解釋病情、規劃治療。她說:「我是很認真的人,不管是對病患或是對工作。」長時間的門診與醫院值班,同時還要巡房、安排氣管鏡,忙碌卻不馬虎的工作態度,屢次獲得大家的肯定。

步入職場不久,緯欣的人生也隨之迎來重大轉折── 2019 那一年,她升格為母親──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同時,也帶來了生活節奏的翻轉。

「有了小孩之後,人生完全不一樣。」緯欣坦率地說,在那之後,她一邊在醫院上班,一邊得兼顧育兒。由於與丈夫的價值觀有差異,不僅不支持她的運動休閒,甚至認為她應該把全部心力放在孩子身上,使得她必須放棄所有的運動。下班後的時間,被滿滿的責任填滿。

婚姻裡的價值觀差異,也讓緯欣陷入掙扎。丈夫重視金錢與投資,認為應該「錢滾錢」去買房,而她則覺得錢夠用就好,一家人維持好的生活品質,快樂成長最重要。陸續生下三個孩子之後,五口一家擠在夫家所有的狹小雅房裡。一個人帶著小孩學游泳,一個人帶著小孩去戶外、去公園玩樂。五年的歲月裡,她漸失光彩、也漸失生活的熱情。

「我後來才意識到人生失去平衡了,我越來越不快樂,變得越來越像黃臉婆。」緯欣說道,一當想到這些,我只能騙自己再幾年就會熬過去,提醒自己再忍耐一下。

警鐘總是敲得又急又響!在小女兒遭逢意外之後,淚流滿面的緯欣,才得以回顧並重新檢視過去五年的生活。壓垮她的不是充實且忙碌的醫療使命,也不是孩子們的殷殷相伴,更不會是運動生活的日常,而是付出的努力不被認可、滿盈的愛卻遭遇否定,價值觀的差異與情感疏離。

最終她決定要找回自己。

學習去愛自己

脫開了價值觀分歧的婚姻束縛,也揮別了以淚水度日的時光,縱然談起心愛的小女兒依舊不捨流淚,卻也只能緬懷並感恩小女兒的陪伴。刻骨銘心的傷痛如流水一般,永遠不會乾枯,只會漸漸地淡去。牢記著小女孩的面容,也記著自己笑著走過的那些歲月。

在過去,緯欣坦承一度把自己逼得太緊,她說道:「我常常給自己設定太高標準,想把工作、家庭、運動都做到最好。但最後發現,我反而是壓榨了自己。」諸多壓力甚至引發了身體的過敏反應,每當壓力湧上來,她後頸的某一塊就會嚴重地發癢、不適。

走過那段辛苦的歲月,她學會了調整心態與思維:「後來告訴自己,不要追求完美而逼迫自己,把該做的做好就好。確保病人能受到良好的照顧與聆聽,也確保孩子跟我有好品質的相處,我也能保有屬於自己熱愛的生活。」

調適不是為了妥協,而是慢慢找到與自我的和解方式。

緯欣回憶起投身醫護鐵人參賽,活躍於賽場上的時光,懷念起陪伴其他選手、鼓勵新手們加油,給予幫助的吉光片羽,最大的成就感並非自己的成績,而是領受來自他人單純的一句感謝,一通臉書上的私訊感謝,以及看見他人喜極而泣的淚水。如同在醫院執業的日子,來自病人的一句感謝總讓她打心底暖起來。

輕聲的一句感謝是很有力量,很有重量的。「揹著醫護鐵人的身分,在賽場上來自其他選手的感謝,或是在醫院內,病人願意等我看診,或是對我致謝,都讓我更有力量。」她說,一如前文所提的,你要先學會愛自己,你才有能力去愛別人。你要先能照顧好自己,才能去照顧別人。這也是為什麼,九年來擔綱醫護鐵人的使命感從未放棄。

You are an Ironman

回到賽場上的她,重新穿上跑鞋,也同時與醫護鐵人共同創辦了全球百鐵認證。這是一個以公益為目的,零收費提供鐵人三項及自行車愛好者完賽紀錄登錄的平台,從初鐵賞、三鐵賞、五鐵賞、十鐵賞乃至百鐵賞,成為全球首創的百鐵認證線上登錄平台。鼓勵更多人開啟、探索人生的新旅程。

今年初,緯欣挑戰了連日賽,前一天 113 公里、隔天則是 51.5 公里,是為了備戰最終也最大的夢想──IRONMAN Penghu──過去七年沒有比賽的她,花費了一個半月準備,憑藉著一份堅持踏入終點線。她說,比賽教會我,體力拼得過,但「意志」才是最後撐到終點的關鍵。

這一條路走得漫長且深刻,她說,重新開始,永遠也不嫌晚。

如今,緯欣仍服務於屏東地方醫院,生活、工作與運動都漸趨穩定,也找回生活的節奏。「我知道這樣的日子不會一帆風順,但至少我現在比較健康,也比較快樂。」她說。

不再追求完美,也不再把自己壓到喘不過氣。對她而言,人生就是持續選擇、持續取捨。無論是醫師、母親、運動愛好者,這些角色不會消失,而她正學著在多重身份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

緯欣的人生故事裡沒有華麗的標題,也不是驚心動魄的冒險。但她的經歷卻映照了許多專業女性的共同處境。在職場與家庭之間拉扯,在責任與自我之間掙扎。她選擇誠實面對自己,不隱藏衝突與痛苦,也不放棄追求快樂與自由。

保持真誠,正是緯欣最動人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