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踏出週期化肌力訓練的第一步? – (下)

0
9519

文/耐力網/羅譽寅
FB-10-1:該怎麼踏出週期化肌力訓練的第一步? - (下)
上集提到,為了讓身體肌力在生理適應期(Anatomical Adaptation Phase)得到全面性的發展,一次訓練需要多達9-15個訓練動作,除了要進行下肢跟上肢的訓練之外,核心肌群訓練也是這個週期的訓練重點,因為核心肌群決定了四肢的運動能力。

核心肌群可簡單分為兩大類:淺層核心肌群與深層核心肌群,這兩類肌群分別負責身體不同的功能,位於淺層的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內外斜肌、腰方肌、背闊肌等,這些肌群主要的工作是控制脊椎/腹部的動作,如向前彎、往後仰、轉身等,而位於較深層的核心肌群包括腹橫肌、多裂肌,它們所負責的功能與運動員或一般人的「健康」可謂息息相關,這些較深層的核心肌群主要是用來維持我們脊椎的穩定度,那麼脊椎的穩定度對運動員來說到底有多重要?我們一起來看看圖多奧.邦帕博士(Tudor O. Bompa, PhD)在《運動員的週期化肌力訓練》(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一書中怎麼說:

  A poorly developed trunk is a weak support for hard-working limbs. Strength training programs should first strengthen the core muscles before focusing on the arms and legs.

 Core muscles act as shock absorbers during jumps, rebounds, or plyometric exercises; stabilize the body; and represent a link, or transmitter, between the legs and arms. Weak core muscles fail in these essential roles, limiting the athlete’s ability to perform. Most of these muscles seem to be dominated by slow-twitch muscle fibers because of their supporting role to the arms and leg. They contract constantly, but not necessarily dynamically, to create a solid base of support for the actions of other muscle groups of body.

   一個缺乏鍛練的軀幹(核心肌群)只會為運動中的四肢帶來虛弱的支撐,所以肌力訓練計劃在最初的階段應該先強化核心肌群,之後再集中在手臂與腿部。

   當我們進行彈跳或增加式訓練時,核心肌群會進行收縮來吸收衝擊力、穩定身體、同時也擔任身體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傳遞鏈。虛弱的核心肌群將無法帶來這些重要的功用,限制了運動員的表現能力。這些肌群大多數是屬於慢縮肌纖維,因為為了支撐手臂和雙腿,它們需要不斷地收縮(但不一定是動態的)才能營造出一個穩固的基礎來支撐身體上各種肌群的動作。

出處:Tudor O. Bompa & Michael Carrera (2005). 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 2nd edition., 47.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uman Kinetics.

 

簡單地說,核心肌群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穩定我們的軀幹,只要核心肌群能提供足夠的穩定度,四肢的力量才能有效的傳遞出去;可能很多人會好奇,到底要怎麼訓練核心肌群才會有效地提升運動表現呢?在此我要先說明,如果你只是想要線條分明的八塊腹肌,那以下的訓練動作並不適合你。

前面提到,運動員要有好的運動表現,核心必須要夠穩定,因此,仰臥起坐絕對不會是好的訓練動作,因為不管我們在進行任何一種運動,身體都不會需要進行捲腹的動作來提升表現(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駝背有助於跑步、游泳、投籃或投球的表現),所以我們應該訓練的焦點集中在核心肌群的「穩定能力」,非「活動能力」,而核心肌群的穩定能力又可簡單分為「抗伸展」(Anti-Extension)與「抗旋轉」(Anti-Rotation)兩種能力,「抗伸展」是指核心抵抗軀幹前後、左右彎曲的能力,而「抗旋轉」是指核心抵抗軀幹左右水平旋轉的能力,這兩種能力結合起來才能打造出穩固的核心,達至提升運動表現的效果。

以下提供幾個初階的「抗伸展」與「抗旋轉」訓練動作,把這些動作加入到生理適應期將更有效提高訓練效益:

抗伸展訓練:

棒式(Plank)

側棒式(Side Plank)

橋式(Bridge)

抗旋轉訓練

跪姿抗旋轉

耐力網LOGO(160象素寬)作者:羅譽寅/編輯:徐國峰

圖片來源:羅譽寅、耐力網

我們相信訓練是科學也是藝術,而訓練的藝術是科學化的極致表現。

耐力網官網】【FB粉專

SHARE
Previous article如何克服水中焦慮
Next article功率、速率、心率和自率,DOCHI?

耐力網的目標

耐力網是一個專注在「科學化」與「個人化」的耐力訓練平台。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線上平台,讓更多人知道科學化的訓練方式。讓更多耐力運動愛好者,在時空的限制下,也能透過「網路」這項工具,達到科學化訓練的目的,突破個人的極限,追求更好的表現。

我們相信訓練是科學也是藝術,而訓練的藝術,是科學化的極致表現。

願景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網站把科學化訓練的知識不只推廣給更多人認識,更希望能實際運用在每天的訓練上,讓每個想變強的耐力運動愛好者,都能一步一步札實地突破個人的極限。

臺灣長跑競技網中「關於本站」中JY留下一句變強的核心概念:「用對的方法,努力不懈,堅持到最後!」「簡單來說,就是方法與時間,就這兩樣」。

 耐力網要做的就是把「方法」科普化,把國內外的耐力訓練資訊、知識、經驗整理出來,變成一套線上版的「GAME PROGRAM」,這套GAME的主角就是你自己,藉由我們提供各種方法(有耐力網的、也有各個教練的私房菜單)讓全球華人選擇。

因此,我們的願景是為全台各地的耐力運動愛好者找到適合的訓練「方法」,提供諮詢的窗口,協助他們實現想變強的願望。

緣起

這個網站起源於賽場上朋友的需求,我們時常在賽場與社團訓練時聽到朋友們不知如何開設一份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將科學化的訓練邏輯寫成程式,放上網路,讓所有對耐力運動有興趣的朋友,都能不受時空限制,利用網路開設一份符合目前能力的課表。

服務

耐力網站的服務包括「能力檢測」你目前的實力、選定目標賽事與規劃未來的「訓練計畫」、用量化的數據將「我的訓練」呈現出來,在「我的紀錄」頁面用量化數值紀錄今日與過去的訓練量;此外,專業的教練團將開設「耐力論壇」與「線上拜師」系統進行運動諮詢服務。

專注

  • 預防運動傷害

訓練與變強的基礎是建立在健康的身體上。通常訓練要超過原本的負荷才會有進步的成效,超過負荷後體能會下滑,透過恢復的過程讓身體變更強。但是如果超過負荷太多,體能一再下滑來不及恢復,身體就會變弱,一旦受傷或生病,訓練就必須中斷.所以科學化訓練的首要作用是避免運動傷害,避免的方式是特別強調鐵人的技術與肌力訓練,再利用數據監控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循序漸近達到適應與變強的效果。

  • 實踐週期化訓練

許多選手受到傳統訓練方式或武俠小說或電影的影響,以為訓練得越多強度越高就越有效,其實並不瞭解真正的中國武術,是講究養生哲學的,一陰一陽謂之道,但多數人只看見「陽」的一面,卻忽略了「陰」的部分,這「陰」也就是休息.

  • 重視肌力訓練

許多耐力運動員慣於只鍛鍊心肺能力,時常造成體能很好但肌力追不上的結果,如此反而容易受傷,所以本網站的課表的核心,始終以「先透過肌力把身體練得夠強,再來練跑步等體能」。

  • 減少訓練時間,提升訓練效率

訓練過程中很多訓練是多餘的,其實當天的訓練量已經夠了,再練更多或強度更高的課表並不會提升當天的訓練效果。我們追求的目標是:用較少的訓練時間達到目標。

  • 追求成績進步與個人PB

只要比過幾場賽後都會想要「進步」,希望下一場比前一場更快,「超越自我」是每個人內在都有的盼求。科學化訓練是我們追求「變強」的工具,這工具並不好使用,需要耐心,不急、不停地操弄它,才能不斷突破個人的極限,追求更好的表現。

  • 提供一個可量化的鐵人訓練課表

科學化訓練的核心本質在於「量化」,也就是把你目前的體能水準、進步程度以及將當次的訓練壓力用數字呈現,如此才能夠進行分析與統計。

  • 建立一個好用的訓練計畫開設平台

我們希望在這各校隊、運動性社團的教練或隊長能很方便地利用這個平台開設訓練計畫,讓教練方便監控,使學員能很快地跟教練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