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營古道」因終年多雲霧雨、濕氣重,年雨量約有5200mm,有如長期沉浸在水中,因而得名。堪稱台灣植物密度第二,僅次於南仁山區,早年此路線為原住民與漢人間貿易之通道,當時也是平埔族馬卡道人移居東台灣的主要線道。
原古道以枋寮鄉玉泉村(石頭營)為起點,經崁頭營、歸化門、浸水營、出水坡、姑仔崙社至台東大武。整個步道設有許多崗哨,清朝叫做「營」,日本時代稱為「駐在所」,管制人員進出,加強治安,營及駐在所位置重疊性很高,最大的駐在所派駐人員多達三十人。日本人為了鎮壓排灣族而修築為理番道路,因此道路的最高警備點為「浸水營」,因而稱為「浸水營越嶺道」。
浸水營古道自助跑馬
由一群熱愛跑步的同好,自助超馬團隊(硬鐵泛家族~硬邦邦、鐵人及泛泛)自辦此路跑挑戰古道賽事,其目的為推廣南台灣浸水營古道美景、山林特色路線、提倡環保與自助的跑馬文化,這次共有九十多位健腳勇者參加。過程中主辦單位也相當細心,因在浸水營古道大樹林西進登山入口處〈大漢林道23.5K叉路〉安排一個自助補給點〈唯一的補給點〉,在起跑時間前不久,陸續看見每位參賽者將個人補給品以塑膠袋(或紙袋)自行包裝好,並註明姓名或識別交主辦單位代運送;有的選手們未曾到過本次高海拔賽道現場,為求安全起見,彷彿抱者要去遠足的心情,大包小包的送上補給車〈午餐想吃豐富些…〉,畫面為其壯觀也是賽事其一特色。
【圖】在枋寮車站集合,準備出發前
【圖】行前裝備
【圖】出發前的大合照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也主動提供豐富補給品,BEER 50罐(鋁)、沙士 48罐(鋁)、運動飲料1.5公升24罐、礦泉水1.5公升12罐(補充不足,請自備) 、西瓜、香蕉、梅粉、餅干,糖果等。
再者,本次賽道不分組別年齡男女,參賽者共九十二位,競賽路線為55公里,總爬升達1905m。本場自助超馬賽道為求賽事安全考量,隨行有緊急醫療技術員EMT”資格的5員跑者自動參賽,也讓南部首場古道跑步賽事更添一份安全。
上午06:30團體照一拍完,選手一起倒數五秒後歡呼出發,疵石為維的陽光稍許露臉,展開古道實踏的跑程。由枋寮火車站出發→向中興路→右轉德興路(接中山路)→過1號省道。許多當地早起民眾加油聲不斷,不時追問我們要跑去哪裡,了解後鼓勵聲更為驚奇,跑者也因為鄉民的鼓勵而更有前進的動力。
跑者的路程,繼續東行經枋寮中華路→建興國小新開分校→大漢林道 →浸水營古道大樹林西進登山口(大漢林道23.5k叉路)→浸水營駐在所遺址→古里巴保山→出水坡→姑仔崙社舊遺址→姑仔崙吊橋→加羅坂大橋→大武溪河床→加羅坂部落→大武火車站(終點),比賽結束關門時間,為當日下午16:30 (10小時),而無法完成全程之選手,比照國外自我越野挑戰賽方式,須自行返回終點。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文獻題到,在1945年後,浸水營古道一度成為國軍特種部隊山地特戰訓練場所。到1968年間,國防部為了在大漢山區頂端建立雷達站,也將從水底寮至中央山脈的路線開發為軍用車道,也就是跑者所跑的大漢戰備道,而古道西段的路線大部分被新路取代,過去為開放前,除當地原住民外,東段則很少有人行走而逐漸荒廢,一直到1990年間,在保育相關單位與學者進行古道調查時,才又重新開始受到重視。
目前浸水營古道長約15.4公里,車輛不可通行,民眾靠步行約一天之內可走完全部路程,古道海拔落差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可以遠眺南、北大武山、姑仔崙山。也因此,能在原始林中奔跑更增加橫貫挑戰跑者的探險感。
【圖】東端浸水營古道
【圖】大武溪──東端古道盡頭
整個的賽道橫貫台灣東西兩地,它循著中央山脈大漢山東、西兩條長稜而開,越嶺點標高為1,450 公尺,這兩道稜線坡度都十分緩和,路線幾乎成一直線,古道全長約47 公里,沿途設有石頭營、歸化門營、六儀社營、大樹前營、大樹林營、出水坡營、溪底營、巴塱衛營等遺址〈部分年久失修已毀壞〉,當時皆有官兵駐守,有時跑跑停停,看見荒涼的樹林中有著遺址的歷史痕跡也別有一番特色。
歷史文獻記載,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因排灣族拒繳槍械,而爆發「南蕃騷亂事件」〈浸水營駐在所事件〉,日警、眷屬全數被殺,房舍被燒毀,很可能管制太嚴苛招致排灣原住民挾怨報復,歷史文獻未記載事件之前因後果。昭和11年(1936年)日本人撤癈浸水營駐在所,1945年台灣光復,2015年5月我們這群跑友行經拜訪時,眼前只見殘餘石砌駁坎,房舍、圍牆早已灰飛煙滅。日軍也於大正六年,依循三條崙道及卑南舊道的路線整修,並調整部份路線。
【圖】木炭窯遺址
用雙腳跑出最美的風景
跑在大漢林道前往大漢山雷達站下方的浸水營古道上,除了享受這五星級坡度路段的挑戰以外,遠曜小琉球、枋寮、東港、大鵬灣,南台灣豔陽照頂,不時海風徐徐吹過,也可歇息片刻補充水分,途中經過的農舍工寮及遼闊山景,讓一個又一個的歷史畫面與場景,在腦海裡冉冉升起。
再累再疲憊的雜思與想法,在抵達大漢林道23.5k叉路的那一刻後開始興起,望著補給點後方的路,告訴自己,原始古道美景正要開始。領完自助補給包後,短暫休息片刻,再與活動主辦人陳邦生大哥短聊後繼續出發,開始古道探訪的正式行程,跑者與登山客的差異多分為速度,但背負採訪攝影賽事紀錄的我,見美景須捕捉,其速度也不能過慢,雖然不易,但也別有一番特殊滋味。儘管身體出現疲倦,但回想過去幾百年來踏過這段路的前者,坎坷山路為完成其任務都能通過,疲憊感頓時拋在腦後。
【圖】站在姑仔崙吊橋遠眺大武溪上游
【圖】遠眺群山
在黃昏前終於順利抵達大武姑仔崙吊橋,而到此也是古道越野賽的一段落,從高海拔下切於此,聽著大武溪上游河床內,溪水滾動著碎石碰撞出的水花聲,下到河床用溪水洗個臉,將跑鞋脫去浸泡短暫片刻,頓時一切的累都化作甜美的回憶,告訴自己,終於完成任務。
沿途山徑雖然沒有遇到許多的野生動物,但在這次路程,卻讓我多次看見藍腹鷴、老鷹、貓頭鷹、果子貍、豪文式蜥!相信這些動物見到我們這群跑者一定覺得….是在追我們嗎….?
邊跑邊紀錄,是我多年來參賽的作業方式,全副輕便攝像裝備,藉由多年的賽事攝影紀錄經驗,用畫面、文字與勤腳將精彩的賽事公諸於世。雖然速度快不得,又抱著擔心被關門的心情….,不斷告訴自己,古人都行我也行,也讓讀者知道:『畫面是用雙腳跑出來的』往往這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圖】肥大的馬路
【圖】穿山甲洞
【圖】負重跑
【圖】舊部落地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紹】
宋德威
現職:
戶外探險運動 自由攝影師
雲豹工作隊 總教官
don1don運動網站 特約攝影
曾任職:
中視新聞、蘋果日報、東森新聞 攝影記者
曾任:〈民間〉
高雄市防災協會 陸域總教官
高雄市攀降協會 理事長
台中市搜救協會 山訓戰技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