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 夢想 及自我的肯定,一群好漢們決定出發前往日本。自己成績自己拚,想要好成績,無疑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台灣沒有選手所需要的地利,那為何不主動積極外尋?
有著兩次前往日體大參賽的張嘉哲帶著三個學弟游國泰、賴孟昕、陳秉豐報名日體大長跑紀錄會,用心籌備了七個月,終於在五月底出發了,原本艱辛困難的籌備顛費流離,幸好一路上有贊助商大力幫忙:哩想飛行Fly Goodwill、DWD Triathlon 休閒鐵人社團、盈碩能源有限公司、DVTT、Jason,讓此次出賽能夠進行順利。
台灣天氣炎熱潮濕,選手熱身後流汗,溼度高的台灣不能讓汗水蒸發,體溫升高造成心肺系統過度負擔並干擾散熱,進而影響運動表現,濕度增高會抑制人體散熱功能,使人感到悶熱和煩躁。當濕度過高時,腦部松果體分泌出的褪黑激素量增加,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就會顯得昏昏沉沉、無精打采。除了會使體溫上升、心跳加速外,還會使耗氧量上升、活動肌群使用肝醣量增加,並且產生更多的乳酸,以致影響選手的運動表現。而日本濕度低,即使氣溫高,選手熱身後仍然穿著防風外套,加上日體大比賽氣氛好,種種因素造就日本是長跑競技的理想國。
為什麼是你?
台灣長跑選手這麼多,為何就偏偏是游國泰、賴孟昕和陳秉豐?
「就算向別人借錢,我也要去!」
同樣一筆錢,你是否願意花錢求進步,抑或是你選擇讓自己的裝備更帥更酷。張嘉哲說:感謝有前兩次的經驗,所以才有這次這麼成功的日體大之行。
有著天時地利人和、這次的長跑紀錄賽每位成員都破了賽季最佳:
游國泰800m 1:52.62
賴孟昕1500m 3:54.97
張嘉哲10000m 32:33:36
陳秉豐 1500m 3:57.18 創個人最佳
陳秉豐 5000m 15:11:63
游國泰說:「心態進步很多,感謝贊助,因為贊助商的大力幫忙讓大家可以安心比賽,感謝隊友互相支持、互相照顧,更感謝張嘉哲學長大大小小的事,從報名到出發,所有事務都是學長親力親為!」
張嘉哲說:「其實是想讓運動員學會獨立,學會不依賴別人也可以自己出國比賽,這次帶學弟前往日體大,也是想讓一個夢想被實踐,從無到有,而這只是一個開端,往後還有許許多多的夢想等著被實踐;這趟不僅訓練學弟的勇氣及膽量,也希望可以為學弟帶來不一樣的比賽經驗,更讓他們了解到比賽也可以靠自己,不需要靠別人。機會是自己創造的,想要有更好的成績,一切都操之在己。」
台灣選手往往在比賽後,一心想要離開比賽場地,想去放鬆想去紓壓,因為田徑場帶給你太多壓力,想奪牌想拿冠軍,卻忘了跑步最初的初衷,而眾多的壓力下,讓你待不下去,所以一心想離開。
賴孟昕在日本完賽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嘉哲學長,我們明年還可以再來嗎?」
「這句話表示,在這裡比賽,只剩下想要跑步的單純。」張嘉哲
比贏更重要的事
沒有開口問,永遠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兩年前,看到嘉哲學長自費前往日體大長跑紀錄賽,沒想到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兩個一起實現我們夢想中的一部分,從前就只能從 youtube上看影片,而今天 youtube上的影片裡就有著活生生的自己,怎麼不讓人熱血沸騰。」孟昕說。
「要是我跟孟昕當時沒有勇氣,不敢開口,我們就錯失一個機會了,機會就在眼前,沒把握住的還是沒把握任。」秉豐說。任憑機會就這樣從眼前流逝?改變是一瞬間的,改變是需要勇氣的,我們追求更好的環境、追求更好的成績。
這次的日體大,讓我們不只是單純的追求成績、追求結果,我們收穫的比成績、比結果多更多。心靈上的充實、眼界的開闊。
日體大長跑紀錄賽是由大學生所舉辦的比賽,並獲得日本陸上競技協會的認證,在台灣這是多少選手所企望的規格,儘管台灣目前沒有這類的認證賽事,但在離我們不遠的日本就有很多這類賽事。
孟昕:「如果我有機會可以在青山學院唸書,要我當三軍四軍我也願意!(笑)」
在日本比賽,跑道上鳴槍起跑,每位選手都奮力向前衝,毫不保留;在台灣則不是,沒有選手想當第一個,大家都想保留最後實力到最後關頭,這感覺不太像是在比長距離,比較像在比百米!這是為什麼我們喜歡在日本比賽的原因之一。
在經過一連串賽事之後,再參加日體大長跑紀錄賽,明明身體原本應該是疲累的狀態,但四人卻在日本跑出賽季最佳的成績。
原本最初的目標是達標亞錦賽,但來到日本後,發現這趟行程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達標亞錦賽:學會獨立、學會自主、學會互助。我想這是這次行程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
如果下次還有機會,我還想再來日本比賽,但嘉哲提醒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存錢,誰都不知道下次會不會像這次這樣幸運,可以募到這麼多資源和資金,讓我們在這次的行程中一切順利!
感謝這次的夥伴一路互相扶持互相照顧
感謝小幫手Ellen 曬傷仍然幫我們到最後讓我們可以安心比賽
日體大長距離紀錄會
哩想飛行 Fly Goodwill
DWD Triathlon 休閒鐵人社團
盈碩能源有限公司 Solarium Taiwan Ltd.
DVTT
海外小幫手Ellen
行動藝術
Jason
TOSH
圖/張嘉哲 文/柯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