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光景,Merrell儘管是美國戶外第一品牌,但是在越野跑鞋的注重上仍沒有太講究,重心幾乎都在戶外登山健行用鞋。近年海內外越野越盛風行,許多人的胃口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期盼更高強度的活動,更快又更刺激的山林活動。
而這一兩年,Merrell設計出一系列的All out越野鞋款,不只展現了在越野跑市場的野心,也成就了非凡的氣勢。
【設計概念】
All out Peak與Charge在往昔走戶外風格的鞋款中,此次揉合了不同的元素,在設計面上結合登山、越野跑兩種運動型態。期許在提升跑步的動能之外,也留住登山鞋的舒適感與包覆性。
Peak的楦頭儘管是掛一般的D楦頭,但事實上卻相當適合寬楦腳板的亞洲人。透過全鞋平面圖會發現,在前腳掌的位置有腳板拓展的空間,一來可以增加舒適感,二來在做側面滑降的動作時能保持穩定。
許多跑鞋的鞋帶統都是採用一體成型的鞋面,而Peak鞋款的鞋帶系統卻是用鞋帶勾勒兩條自鞋身外側拉引的穩定繩 (藍橘相間) 的方式,在官方網站稱為HyperWrap 360 Degree Fit system。許多跑鞋使用『外層穩定片』的方式,意旨是要增強包覆性,而使用鞋帶勾勒穩定繩也是同樣的道理。讓越野跑者在跑動、跳動過程中,鞋子與腳背的穩定度能讓腳指不會往鞋尖去撞造成黑指甲。因此,在鞋面前側只有越野款鞋原生設計的保護感,而沒有刻意加強前擋的效果。
【實測報告】
挑選越野鞋,我習慣以四個重點作為遴選的重點:耐磨、防滑、輕量、抗撞。耐磨是必須的,跑鞋消耗得比賺錢還快就恐怖了。輕量是參照競賽長短或是實用度而規劃設計導向。抗撞就是類比腳底板經過長期踩踏樹根、石頭之後是否能有效延緩疲勞,也不容易因腳底板沒力踩到樹根來一招五體投地。
單隻腳的重量達318公克,以重量來說稍微沉重了些。結合登山健行與越野跑的理念很好,但優勢無法兩全。在講就避震的中底厚度下,造成重量也必須相對提升。增加舒適性與避震感是長時間登山健行客的美夢,但無法輕量化也同時成為競速負擔。
跑鞋側身旁有著如閃電紋路的鞋體設計,一來是支撐腳踏上去的重量,強化避震的效果。二來是搭配前面所說的HyperWrap 360 度Fit系統增加包覆感。包覆感的提升,使得滑進鞋子上的碎石跟細沙不容易滑到腳底板處。
Peak的跟趾落差是6mm,以越野鞋來說是很不錯的高度,可以使用到阿基里斯腱等肌肉做為使力點,如果遇到技術地形時用腳跟下踏也不易造成傷害。
鞋子的腳後跟處,可以發現鞋底向鞋身延展有一個弧形的曲線。這個曲線設計主要是引導腳步從腳跟踏入,向前作滾動的導入系統,在公路鞋上亦不少見,但在越野鞋以及登山鞋幾乎是最常見的設計。跑者競速時幾乎不會用到導入系統,而是以全腳掌或前腳掌下腳,但跑累了或是健行時用腳跟下腳就會格外輕鬆許多。
這次鞋舌的設計是採用V字型而非常態凸型的設計,穿著短襪不會磨到腳頸部的皮膚,伸腳向前時也沒有阻礙。鞋墊有不錯的柔軟度,舒適度很夠。
綜觀越野鞋齒痕,幾乎是大顆粒呈現迴力鏢的阻力塊,前掌處是開口向內,跟處是也開口向內,就像伸手去抓泥土一樣,五指都會向內去捉。而鞋外側則是較小的橄欖球狀塊,輔佐大顆粒抓緊沙土之後再提升穩定性。
透過鞋底的設計,不難想像適用於軟土、黃土及砂礫地型,抓地痕夠深,就像滑入高爾夫土坑的汽車,只有吉普車或是顆粒大的車胎才能扭力奔出。在台灣容易潮濕的山林環境,Peak鞋款用於爬山或是土徑的越野跑都適合。
跑鞋大底是使用黃金大底Vibram的 Megagrip,抓地的設計加上Vibram的搭配,在乾燥或是潮濕的地面都能提供很好的抓地力與耐用性,在耐磨及防滑的選項上加分。
實際穿著時,腳板處的足弓支撐有些微隆起頂住腳掌,是為了增加避震的效果及強調腳跟導入系統的滾動性。但如果是足弓較低或是扁平足的跑者,會感覺支撐感太過明顯造成些微不適;而一如上所說,在強調避震能耐下,跑動過程確實感受有些沉甸。
【結論】
在台灣山林地型中,適用於黃土滑土的Peak非常給力。加上耐磨的大底與避震、舒適感的提升,不管是用於登山健行、越野跑都有很不錯的表現,能有效地保護雙腳及延長運動時間,正如其稱呼『Peak』,穿著它就可以跑上高峰。像一台重量級的戰車,橫掃黃土路面時完全毫無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