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後,早起與晨練變得愈加困難。最安逸的時候,通常也是人的意志最薄弱之時;相對來說,鍛鍊意志最好的時機也正是在天光未亮之時。記得我們接下來要練習早起,這不只是為了習慣比賽的生理時鐘,也是為了:跟安逸對抗,鍛鍊我們的意志。
—
第三週:至少三天早起
第四週:至少四天早起
第五週:比賽前五天都早起
早起時間跟比賽當天一樣,例如6:00出發,4:30起床
—
不論多冷、不論被窩有多舒服,你都戰勝安逸,開始練習早起出門訓練了嗎?
大學時代在游泳隊訓練時,最痛苦的時光莫過於寒訓,每次練到最後都會嘴脣發紫,全身抖個不停,有次學長問到「你怎麼那麼怕冷?」我下意識的回說:「我只是覺得很冷,但我不怕冷」。之後,「不怕冷」的自我宣言在之後泳隊寒訓時總是一再在腦中反複迴繞。我還記得他看我的表情與當時回答的心情,這種心情一直延續到讀書、做研究與離開學校後的工作與訓練的心態上。
「感覺冷」與「怕冷」是兩回事,前者是皮膚的感覺或體溫快速流失的感受,而後者是指心理上一種膽怯的情緒。所以在身體不會失常的狀況下,很冷所以無法跑(無法下水)、很熱不想跑、太辛苦了跑不下去,都只是因為自己內在缺乏勇氣。怕了,就輸給自己了。
「怯」=「心+去」。「去」有躲避與逃離之意。《說文解字》中的「去」字,是從犬,去聲,意旨:躲狗而逃的害怕情緒。在跑步時,怕被狗咬與被狗追應該是跑者日常中常會遇到的場面,狗追你時想逃跑的情緒,古人就造了這個「怯」字來表達,之後這個字衍生成人在面對挑戰與威脅因為懼怕而產生一種想逃避與畏縮的心態。例如在戰場上「怯戰」或是在舞台上「怯場」都是。「怯聲怯氣」這句成語在形容從一個人說話時的語氣聽得出膽小害怕的樣子。
「怯」的相反詞是「勇」。
我們時常把各種無法達成的事歸疚於外在的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但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缺乏勇氣……所以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原本我以為這句話是孔子要把大部分人生的責任都歸在自己身上,但後來才明瞭孔子要表達的重點不是「被動承擔『責任』」,而是「主動運用『權利』」。我們不用受制於外在環境,隨時都有權利選擇改變、選擇行動、選擇往預設的目標邁進,僅管那目標只是在十幾度的凌晨出門訓練,或下水吃完菜單,低溫和訓練都讓人感到很痛苦,但我可以選擇不怕。
愈冷,愈要早起訓練。因為這是利用勇氣來鍛鍊意志力的最佳時刻。怕了(冷),就輸了!
感覺很冷沒關係、感覺很痛苦也沒關係,不要怕它,要直接面對它,在心裡大聲對自己說「我感覺到苦,但我不怕!」
#RunWithF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