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跑日本:日本跑步文化感想之一

0
2091

各位跑友大家新年好!2018年新年快樂!這篇文章應該早點發的,但是因為迫在眉睫的入伍令,硬是被親朋好友綁架神隱了好多天,拍謝啦!今天發的這篇主要記錄我對日本(迷人的)跑步文化的粗略見解。

你們之中有人讀過 Adharanand Finn 所寫的「跑者之道」嗎?(和寫「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是同一位作者)如果沒有,而你卻對跑步相關的書籍非常感興趣,我會強力向你推薦這本書。 儘管許多西方人對「肯亞」和「衣索比亞」獨領長距離跑道的事實知之甚詳(特別是各地享有盛譽的馬拉松比賽),我周遭卻鮮少有人知道日本跑者的驚人實力。

雖然我不能提供日本選手在「中長距離」賽事中完勝美國的確切數據,說他們在大學級別的遠距離賽事中跑勝美國人,卻已是輕描淡寫。我這裡有一個可怕的統計數字:去年日本的「上尾城市半程馬拉松」就有超過360名選手跑超過1:10,而排名前197名選手則跑了Sub 1:06(也就是5000公尺平均約15分35秒)。 相較之下,據美國路跑統計協會的計算,全美「整年度」也只有101名選手在賽場上跑過這個成績!

那為何日本人於國際跑道上的名聲沒有反映出這一點呢? 私下認為 「Ekiden 駅伝競走」也就是日本的驛站接力賽,才是背後的罪魁禍首。

Ekiden 泛指長跑接力賽,是日本獨創的體育賽事。在這之前,跑友們可能聽過美津濃每年11月在金山舉辦的團隊接力賽,那便是Ekiden。Ekiden的歷史悠久,原創於西元1917年,第一場比賽從東京跑到京都,歷時三日。 至今,Ekiden 儼然成為日本秋冬季的主要賽事,和美國的越野賽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差別在於,Ekiden跑的是柏油路,也常用來實行慈善目的以及培養企業員工的團隊默契,因此,參賽者不只侷限於高中生,大學生和專業選手。

而長跑接力賽中,最受歡迎的莫非關東地區的「箱根駅伝」。此賽徑由東京延伸到箱根山村,第二天在蘆之湖折返。參賽大學通常以「淘汰賽」方式篩選十名選手作為校方代表,其競賽成果一般於秋季初見分曉。(沒報名的大學若是有優秀選手想參加,官方也有保留名額。)總體來說,每年1月2日和3日所舉行的箱根Ekiden,可謂年度最盛大,也最受矚目的體育賽事,其觀眾數量高達上百萬人,可見熱衷程度。對於日本觀眾賦予「箱根駅伝」的熱情,說不意外是騙人的,這點就是身為跑者的我也有自覺,無論如何,耗時曠日的長跑視頻都談不上有多「刺激」,更別提「箱根駅伝」每一支都長得嚇人的半程馬拉松路線(最短的路線大概19公里,最長的有24公里那麼多!)。

那麼,備受關注的「駅伝競走」到底是怎麼變成日本於國際長跑界的絆腳石呢?你可能會問,這,就要追溯整個國家的意識形態根本了 ── 也就是日本所崇尚的「集體主義」。

由於「駅伝競走」沒有個人名次之分,各選手所歸屬的隊伍方成為評分標準。雖然官方會承認腳程最快,以及超車最多的跑者,其比賽重心還是擺在團隊的「整體運作」上。 換言之,如果一名選手中途受傷,被取消資格或減緩速度,整支接力隊都會受影響(被取消資格的隊員會被強行退賽),反之,若是有隊伍錯誤利用具有「特定優勢」的運動員(比如上坡下坡特別快的選手,通常跑第5或第6序位的),那麼不管其他隊員有多迅速,整隊還是會被全員的平均時間拖累。

雖說當今人們普遍排斥「過度概括」的刻板成見,尤其是「東方集體」與「西方個人主義」的對立觀念,But 這些「刻板印象」卻有其存在理由:縱使是粗糙的概括,這些特定印象總歸是種無法避免的經驗堆疊。

Ekiden在日本被視為富有傳統色彩的運動競技,當地人對此項運動的嚴謹態度顯而易見。一般而言,Ekiden的隊伍意味著一切,選手的個人榮耀與隊伍的整體榮譽環環相扣,是同舟共濟的關係。過去幾年,我吸足了Ekiden視頻,和數量可觀的賽事記錄來證明這點:據我所察,參賽的跑者和教練總是對自己隊伍的表現難掩激動,不論是勝利的喜悅或者失敗的羞辱,他們注定淚灑現場。同時,因日本舉辦長跑比賽的頻率與美國比之少很多,跑者總是被寄予太多期望,本末倒置最後爆氣的選手大有人在。幾個星期前我在日本大學就驗證了此點,開跑時,許多日籍選手硬著頭皮跑在前頭,他們出發的速度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耐,想當然爾,到了必需維持速度的5公里關頭他們也相繼殞落。

Ekiden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比賽距離長達數百公里,後期的跑者往往孤身一人,馳騁的時候通常只伴著教練的麵包車(車體配備擴音器,以向跑者發出指令和鼓勵)和圍觀群眾的歡呼聲。 鑑於駅伝後期長時間的單打獨鬥,即使是意志最堅強的跑者也很難在賽道上跑出自己一貫的速度。 儘管如此,頂尖的學校依然跑速驚人,部分選手都於65分內跑完半程的距離,依地形不同,少數跑者能於62分內完成相同的距離。

綜上所述,我個人對駅伝競走抱持著相當複雜的感情,哪怕日本跑者的速度爆錶,本質上來講,日本仍然是個趨於封閉的國度,他們的專業人士很少主動參與大型的國際賽事,也因而少了許多切磋與交流的好機會。矛盾的是,當初日本奧運國手Shizo Kanakuri 1924年創立箱根Ekiden的初衷,還不為了發展世界級選手,把日本長跑帶上世界舞台?那麼,他們現下的運行方式不就與創始人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嗎?

文章來源:Aidan的長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