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是關鍵 台灣自行車業餘競賽的過去和未來(下)

0
377

我很珍惜身為程式設計師的角色,因為他必須了解每一個細節,客觀看待資料,在腦子裡重整,透過程式碼將複雜與反覆的行為轉化為簡易操作的方式,快速而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即使老闆都未必了解自己的公司到這麼細緻的程度。透過這個角色讓我看透一個體系與風氣的形成,以及問題之所在。

辦比賽要如何賺錢?

在我為騎士協會服三年多的過程中,大多的問題我都可以用程式解決,然而最難解答的問題是:辦比賽要如何賺錢?我為了找到答案甚至還幫協會洽談贊助商整整一年,但發現拉到的贊助「金額」(不是拿物資或服務來換),連一個工作人員的年薪都付不起。協會一直喊窮,撙節支出,要賺錢真的很難。

這對「好姊妹」——Alberto Contador 以及 Andy Schleck在2010環法賽,上演一齣打鬧又和好的戲碼。
這對「好姊妹」——Alberto Contador 以及 Andy Schleck在2010環法賽,上演一齣打鬧又和好的戲碼。

脫離自行車競賽這個坑之後,我跳入另一個坑:環法轉播權。三年間下略三萬字直接講結論:失敗。問題跟前一個一樣:要如何賺錢?以我當時的人生歷鍊,賺錢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像,根本無法落實的。接連幾場的挫敗,人生真的會產生迷惘。後來在我姊半推半就之下把我從迷惘中拉出來,叫我放棄環法轉播和出版,專心做已經握在手上的車衣生意。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學習何謂商業,歷時七年還在進行中,下略十萬字。如果哪天我又脫離賣車衣這個坑,我可以慢慢與大家分享,甚至教你怎麼從無到有。簡言之,系統化和無個人好惡是最重要的兩個關鍵。人的腦容量有限,唯有系統化才能管理無限量的事物;摒除個人好惡的意義是接納市場上更多的聲音。這兩個關鍵,目的都是讓生意(或個人的心量)更廣。總之,生意是經營起來了,Santini這個牌子從沒沒無聞,到現在車友大多知道、買過甚至熱愛。這時再回頭看以前那個難解的問題:辦比賽如何賺錢?答案一條條跑出來。

雲端社群競賽平台:遍地開花

基於過去的經驗以及當前社會文化與科技,我對下一階段業餘自行車賽振興方案,有一套完整的構思,稱之為「雲端社群競賽平台」。首先要打破的是主辦單位和參賽者的角色藩籬。絕大多數辦比賽的主辦單位,都被搞臭過,原因不外是成績系統不周全、補給不當或發生令人遺憾的意外。皆大歡喜的活動只有一種:軟綿綿的騎遊活動,沒有強度沒有成績比較,就沒有爭議。

Nivea-Fuchs是史上第一支「非自行車產業」的贊助車隊(1954-1956),這在自行車競賽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Nivea-Fuchs是史上第一支「非自行車產業」的贊助車隊(1954-1956),這在自行車競賽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步

沒有主辦單位會希望把賽事搞爛,做不好一定有理由,而參賽者的想像和與其他活動比較,會造成期待的落差。主辦單位收到太多批評,放大絕就是:「辦比賽這麼容易不然你來辦辦看啊!」為什麼不?假如競賽資源以現代科技來幫助很容易取得,在一個交通衝擊不大的時間地點來辦比賽,即使只有三五好友或鄰近社區來參加。當參賽者轉換角色為主辦者,每個人都有組織比賽的經驗,才能真正理解何為競賽核心,減少不必要的批評。

競賽資源可由公眾平台來提供,包括選手註冊、車隊註冊、主辦人註冊、賽事註冊等等。成績系統亦由平台提供,最單純的無晶片比賽可以用普及率甚高的GPS碼錶來計時,上傳到平台再擷取起終點時間,算出成績。需要高速辨識或大量快速記錄成績,亦由平台出租終點攝影或晶片。終點成績在雲端計算公佈,歸屬到每位選手。比賽產生的照片,亦可上傳至平台,由GPS時間地點比對或影像辨識,幫助每位參賽者容易找到自己的照片。

在這個組織架構下,平台並不是主辦單位,而是站在協助的立場幫助各地小比賽組織起來,有基本的競賽樣貌並且留下完整的記錄。假如遇到大型賽會單位虧待選手,你會忍不住大聲開罵,但如果主辦人參賽者都是好朋友,同樣情況你大概只會給個「瑕不掩瑜」的評論吧?這樣可以減少主辦者和參賽者的衝突。

以這種「遍地開花」的方式舉辦比賽,平台掌握的是珍貴的數據。我先前提過系統化和無個人好惡(無我),是讓商業運轉成功的兩個關鍵。讓越多人使用平台提供的競賽資源,平台的價值就越高。什麼價值?社群的行銷價值囉!在平台上贊助商可以知道哪邊的比賽辦得有聲有色,哪位選手成績優越,在投放贊助和廣告時更為精準並且能夠定價。是的,定價是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環,你說贊助一對一級輪組給選手,是太多還太少?沒有標準答案。但如果用網路投放廣告的觀念來看,越多人關注的選手或賽事就越有價值,透過平台的分析,選手就能得知自己的身價。賽事也是。

很多人都提議多辦繞圈賽、小比賽,也有熱血人士著手辦了起來。這是好現象、正確的方向,但最終要產生價值,必須要有系統化的累積,過了某個門檻後能量才會爆發出來,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商業轉換。這也是十年前俱樂部聯賽大爆發的原因:有系統、有累積,數據充分了,就有人認真投入了,包括選手、車隊經理和贊助商。

從民間的自主性開始

我與老外冠軍的不同觀點的是:與現有官方協會溝通,不會有助自行車競賽風氣的提升。風氣若是刻意產生的,那背後一定會有令人不舒服的因素,最後只會令大眾失望而已。風氣必須是起源於民間,風氣起來了,數據累積了,要談路權或資源才更有籌碼。在沒有籌碼前,我不認為與那個已經把自行車競賽風氣糟蹋到谷底的官方協會溝通,會有具體的成效。他們以前已經做不好了,在沒有新的樣貌與遠景之前,未來怎麼可能做得好。我們想要的競賽樣貌,必須我們自己經營,政府/協會站在協助立場,幫助我們達成。等民間的能量起來了,才會出現一個符合我們期待的官方協會。

Santini Cycling Wear收藏室
Santini Cycling Wear收藏室
「海盜」Marco Pantani 的Bianchi座車。不是復刻版,是真的騎過。
「海盜」Marco Pantani 的Bianchi座車。不是復刻版,是真的騎過。

提出這個「雲端社群競賽平台」的想法,並沒有要求或希望政府、財團或協會去執行,或者「只有我」能夠去執行。這是一個方向,如果你今天看了我寫的文章覺得認同,捲起袖子開始辦比賽、寫程式,朝這個方向邁進,那你也進入這道「流」裡面。點點滴滴的力量匯聚起來,過了門檻就成氣候。在我的能力範圍我會去突破最困難的環節,可能是在系統上或商業轉換上,把分散在各處的力量串起來,找到自行車競賽社群的存活之道。

十年前的俱樂部聯賽我們已經走過一次,堆疊到某個高度眼看只差幾步就能成功。十年後社群網路科技更普及,訊息的流通更加透明快速,社會無聲無息地進化了,再努力一次,自行車競賽文化很有機會變成像歐洲一樣百年永續。「雲端社群競賽平台」是一種思考架構,不必等到平台真的呈現出來了大家才開始行動。我已經把過去的俱樂部聯賽樣貌告訴大家了,未來我還會陸續把社群平台關鍵拼圖一片片呈現給大家,讓有心人士取用。只要最後的完整圖像都在大家的心中,拼圖總有一天會完成的。

文章來源:劉宏一

Santini Cycling Wear Taiwan臉書粉絲頁

Santini 義大利專業自行車服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