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8年的大坑夜野賽之神話組(上)

0
20

第一屆是在2017年10月舉辦大坑夜野賽(下午四點開賽),路線跟這次差不多,2017年是一圈1號步道兩趟和這次3號步道兩趟的差別,後來因5號步道整修,這次是從二嵙亭左下至聖普宮接產業道路到3號步道叉路口,距離不長,是V型路線,第二圈比較辛苦。

時隔8年,還是很勇敢的報名了!這次不只是炎夏夜晚舉辦的壓力,還有年齡的增長,5/30第一次賽前練習,久未走大坑1-5號步道,汗流浹背,一直很納悶:「妳是哪來的勇氣?!」

一切都要從練習說起,賽前我來了四次,每一次都在找方法(怎麼有辦法跑第二圈)、抓練習平衡點、圓木棧道的適應(足弓易疲勞)、夏天身體越野節奏、抓完賽時間。

5/30,6h18’,3號步道才一趟,當時想怎麼有辦法走兩趟?!窮則變變則通,就安排了6/9北大武單攻(拉長身體夏日越野長時間適應力)。
6/16,7h24’,這是唯一一次走完全程(才一圈),心想應該要再安排一次長課!(6/24玉山主北前單攻)
7/4,6h40’,探改道聖普宮這段,3號步道也才一趟。
7/13,4h17’,賽前一週熱熱身。

賽事一圈(風雲組)是21公里,爬升2100m,說難不難,難在夏天舉辦,幾乎都是全身汗濕透(易感疲勞),難在賽道是圓木棧道,需要高度的專注力!

練習的過程中,驚喜的發現,這裡很適合不拿杖(被迫),練爬升XD,現在我越野還蠻依賴拿越野杖的,大坑夜野賽就是實打實的肌力挑戰。

賽前,我只有一個策略,就是第一圈要在7小時內完成,第二圈,就照賽前四次練習的速度就可以完成!當然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這麼簡單,要天時地利人和呀!這個人和,就是很重要的意志力+勇氣。

AED 拍攝提供
AED 拍攝提供

第一圈等於是我在賽前四次練習的複製和總和,下午四點出發沒多久在陡上2號步道,就遇到亂流,差點爆掉,跟著風雲組和神話組的神人,一起出發,節奏是會被帶著走!這一屆還增加了團體組(女雙組、男雙組、混合組)。

AED 拍攝提供
AED 拍攝提供

亢奮的心情讓我超喘,下1號步道時,趁機補了條果膠,千萬不要自亂陣腳,先調整節奏,1號步道登山口停車場水站是貞凱鎮守,我趕緊吃了兩顆牛磺酸,穩一穩。

鵬中拍攝提供
鵬中拍攝提供

5-1步道口補站站長是鵬中和喬在,我記得先將水袋裝滿水,下個補站是在3號步道停車場,每個選手都汗流浹背,全身濕透,差不多是晚上7點開始飄雨,我很希望下大一點,還可以降溫,本來以為是奢望,後來果然下大了,真開心。

3號步道停車場補站是彬哥和阿展,我每到這補站都在要冰塊,因為一離開就要爬升,喘就一直流汗,水和電解質都一直在補,因為大量流汗(怕超負荷),我也不敢喝咖啡和有氣的飲料,怕腸胃不適。

神許拍攝提供
神許拍攝提供

上到稜線3號岔路口,要先去清涼亭,這是我第二次賽前練習的策略,先去清涼亭平靜一下,才有辦法走第二趟3號步道,所謂平靜,也是要先上到頭嵙山再繼續走,天氣不好,所以沒有百萬夜景可以看,我記得第一屆,累到不行,看到百萬夜景非常感動。

第一圈清涼亭拍攝
第一圈清涼亭拍攝

第二趟3號步道下去,我是跟神許一起下去的,謝謝神許來幫忙拍照,我們還不這麼狼狽的時候。

從3號步道補站回會場遇到宏榮和家銘一起奮戰,宏榮在爬第二趟3號步道,鼓勵我們說:「我看完筱純的六日賽心得,她就是專注每一個小時,跑過每一個小時!」

隨著時間拉長,會覺得第一圈抓七個小時達標是不太夠的(第二圈容錯率低)!賽後聽到泛泛還在會場休3-40分鐘,真羨慕呀!

第一圈回到會場,一直覺得很熱,一直在流汗,在會場頂多休10分鐘,該吃吃該喝喝,記得加水,就趕快上路!

第一圈7小時達標
第一圈7小時達標

 

【盧明珠的勇敢挑戰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