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手陳在琮揚旗過終點 2019年美國西部耐力

0
1733

在美國擁有知名賽事歷史的西部耐力賽,今年來了一個不符合夏季炎熱的氣溫,由於阿拉斯加冷風氣流南下到加州,致使今年的西部耐力賽非常涼爽,甚至在最低海拔的高度也比往年的氣溫更低一些。這樣的天候,讓許多跑者得以突破個人成績、甚至有了更好的表現。

照片來源: wser100 https://www.facebook.com/wser100
照片來源: wser100 

今年共有369名幸運者加入參賽(申請者將近六千名),其中包含居住於台灣的陳在琮也前往參賽。這場比賽以爬升海拔多變與高低氣溫差為特色,能在24小時內順利完賽者都能獲得象徵完賽的銀色皮帶扣。台灣第一位本土完賽者陳在琮以25小時39分13秒在46屆的西部耐力賽中手執國旗跨過終點。

照片來源:Jay Hsu
照片來源:Jay Hsu

去年奪下優勝的HOKA ONE ONE品牌選手 Jim Walmsley ,今年再度衛冕優勝,以14小時09分28秒大破之前的30分04秒場地紀錄。這次開賽時他的表現非常穩定,不同於過去急著在前端拉出差距,這次他的表現格外具有耐心。這份耐心最終有了收穫,除了順利拿下第一名的成績,也突破西部耐力賽紀錄。不久前,Jim Walmsley才在 Project Carbon X 創下五十英里的最快完成紀錄4小時50分08秒,相信近幾年將仍然會是他的天下。

照片來源:irunfar
去年奪下優勝的 Jim Walmsley ,今年再度衛冕優勝 照片來源:irunfar

第二名為暱稱為坦克,同樣為HOKA ONE ONE品牌選手的Jared Hazen,2015年曾經參賽西部耐力賽以15小時37分第三名完賽,這次與好友 Jim Walmsley一同出賽,也同樣地跑出14小時26分46秒佳績,打破個人場地成績;去年在IAU越野跑世界錦標賽奪下第三名,來自英國的Tom Evans這次來到美國挑戰西部耐力賽,首戰就以14小時59分44秒不俗的成績拿到第三名成績。

第二名為暱稱為坦克的Jared Hazen 照片來源:irunfar
第二名為暱稱為坦克的Jared Hazen 照片來源:irunfar

女子選手部分,去年優勝的Courtney Dauwalter原本以創紀錄的速度前進,但最終因為臀部肌肉拉傷而退出比賽。而2017年曾經挑戰西部耐力賽,最後因為腿傷而退出比賽的Clare Gallagher,這次參賽與Brittany Peterson呈現拉鋸戰,兩人互有先後,最後剩下不到十公里時Clare Gallagher才進攻出去並取得領先優勢,最終Clare Gallagher以17小時23分25秒奪下女子優勝,而Brittany Peterson則以17小時34分29秒獲得第二。

Clare Gallagher以17小時23分25秒奪下女子優勝
Clare Gallagher以17小時23分25秒奪下女子優勝 照片來源:irunfar
Brittany Peterson則以17小時34分29秒獲得第二
Brittany Peterson則以17小時34分29秒獲得第二 照片來源:irunfar

第三名則是Kaci Lickteig,曾經在2016年獲得優勝的Kaci,歷經了傷痛與起伏,2017年與2018年的西部耐力賽甚至掉出10名之外。今年的她在訓練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在比賽的前半段都維持在前十名內,後半程逐漸加入終於取得第三名的位置,最終以17小時55分55秒完賽的Kaci,甚至打破2016年所創下17小時57分59秒的個人場地紀錄。

第三名則是Kaci Lickteig
第三名則是Kaci Lickteig 照片來源:irunfar

台灣的越野跑好手陳在琮,曾數度挑戰香港的越野跑賽事,以及義大利小巨人之旅130公里的越野跑、中國的柴古唐斯越野賽以及法國環勃朗峰UTMB越野賽,今年前往西部耐力賽成為唯一一位居住於台灣本土的台灣跑者,最終他以25小時39分13秒完成比賽,過程非常艱辛。

照片來源:Jay Hsu
照片來源:Jay Hsu
照片來源:Jay Hsu
照片來源:Jay Hsu

陳在琮表示他其實幾年前就開始抽籤,平均要七年才能中籤,他只抽了兩年,很幸運自己能中籤出賽。此外,這場比賽的高低溫非常驚人,有些高地甚至逼近零度,跑者甚至要邁步雪地。

照片來源:irunfar
照片來源:irunfar

他表示,不同於台灣的攀登型越野賽,美國西部耐力的爬坡其實不算高,而且可跑性相當高,每每都會跑在山腰腰繞。參加西部耐力賽是歡迎有跑者作為pacer援助選手完賽,很感謝幾個朋友幫忙援助。因為賽前他其實睡眠不足,身體非常疲憊。而這次雖然稍微超出自己預估的成績,但很高興能順利完賽,也很感謝舊金山的華人朋友們的幫助與支持,讓他非常感動。

照片來源:陳在琮
照片來源:陳在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