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慫恿他人嘗試跑步

0
607

如果你已經是個跑者,那麼問問身邊的人:「甚麼情況下你才會認真思索把運動納入生活這件事?」很多人遇到了健康的問題而開始運動,有些朋友則是因為生活需要調整而開始運動。即使我們知道身心健康是必須當下開始耕植,卻仍然因為許多生活、工作等理由而拖延著。

照片來源:runningmagazine
照片來源:runningmagazine

拖延、逃避某些事是現代人的通病,無論是工作或是訓練、運動上,即使知道一周三天,一天30分鐘的慢跑也足以為健康帶來正面幫助,抵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但人們還是會有萬千說明抽不出30分鐘的理由。

在2020年消費者心理學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一百七十一名試吃軟糖,軟糖的口味從美味的果汁軟糖到難以下嚥、帶著泥土味或酸敗雞蛋味道都有(前提是安全的)。人們對於好口味的軟糖會抱持著不耐煩、興奮的心情,但對於不喜歡的口味則抱持厭惡、甚至連等待都變成煎熬。這並不意外,許多諸如棉花糖實驗等都表示:人們希望當下擁有美好事物,而推遲辛苦、不舒服的事物。譬如一個很老的問題:你願意拿下當走2000元,還是兩個月後拿到4000元?

「棉花糖理論」回答了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健康亦如是,有些人健康、有些人身子衰弱,因為許多人不願意當下投入『感受辛苦』的運動,而把時間留在『放縱』生活上。心理學家表示,這是因為正面與負面的預期效益是不對等的。期許當下的享樂,未能去重視隨長時間運動流汗而得來的後期健康效益。人們樂於想像未來振奮人心的美好事物,卻難得未雨綢繆,重視未來可能出現的負面狀況。

該怎麼告訴別人,你應該開始運動以長保健康?幫助他轉換一個念想。

如果對方認為跑步或訓練是一項有益且正面的事情,那麼就會想去做,並從實踐中得到滿足感受。而如果對方認為它是件消極,而非必需的事,就會推遲延後去做,或者是『勉強』自己去運動。改變一個人對於運動的想法是『正面或負面』有很大的差異,隨著想法上的更換身體會做出響應,從而在腦中營造一分興奮與期待感。每一次面臨間歇訓練時總會有些不安,但可以想像為『做好訓練,未來就會更強壯』或者是『我不想訓練,感覺很累』。抱持積極與否的態度,將會改變人對訓練所產生的反饋。每一次的跑步運動都會流滿身汗、喘氣吁吁或是感受疲累,但如果跑得更慢、或是三五好友拋開下午茶行程,改成夜晚的跑步活動呢?

【延伸閱讀】

動身體同時也要動腦 不可省略的三個運動心法

生活中能擊倒你的很多 但跑步這件事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