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到最高點3310嘉明湖」送愛點亮孩子數位未來成果發表會

0
9

由臺大EMBA校友基金會、耕跑團、台北長跑扶輪社共同主辦,中山大學協辦的「愛到最高點3310嘉明湖」活動圓滿落幕,6/29-6/30路跑接力送愛團隊自高雄出發,橫越南迴山海,最終抵達嘉明湖,7/5-7/12舉辦「情緒解碼x機器人創造營隊」及圓夢之旅,將愛與教育資源送到偏鄉孩子手中。

活動最終成果發表會於7月11日晚間在台灣大學體育館的「後台backstage café」舉行,七所參與小學孩子們以短劇、簡報、歌舞等多元形式呈現學習成果,感動全場。

本次活動的核心理念為「縮短數位落差,翻轉偏鄉教育」,透過暑期數位學習營隊,結合凱比機器人、數位工具應用、創意簡報製作等內容,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並藉由跑團與贊助者親臨互動的方式,強化孩子與社會的連結。

發表會由可愛的機器人凱比帶來主題曲開場,拉開整晚感動序幕。策略大師李吉仁教授致詞,以「因緣俱足、協力共創及高度影響力」為這次送愛活動寫下註解。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董事長廖學茂則以「敢想、敢要、敢得到」勉勵同學敢於追夢,實現夢想。兩人均肯定活動對偏鄉教育帶來的正向影響,並鼓勵孩子持續勇敢探索。

緊接著,福原國小以「池上米」為主題,結合短劇與簡報介紹種稻流程與當地農業特色;初來國小則以凱比協助演出校園特色及情緒管理情境劇,展現學生對生活議題的深度思考與數位應用能力。鹿野國小學生分組介紹當地熱氣球節、紅烏龍茶、鹿野神社等文化地景,同時透過互動故事設計,引導觀眾思考情緒與選擇。

來自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則以自我介紹、舞蹈與凱比互動,展現自信與活力。他們用行動證明:「教育改變命運,而愛讓這條路不再孤單。」太麻里大王國小則以凱比介紹家鄉美景,並合唱校歌,唱出對家鄉與學校的熱愛。壓軸登場的卑南國小,結合柔道、舞蹈與團隊口號,展示學校體育與藝術並重的教育成果,並由學生親口感謝所有支持者,場面溫馨動人。

成果發表會最後由參與師生與送愛團隊代表共同上台,接受感謝狀,並在《胡德夫》歌曲輪播聲中落幕。來自台東大學、各校師長及贊助企業代表皆表示,看到孩子們的表現與成長,深感活動的價值與必要。

這一切的精彩與感動,都是因為一群來自各地的學生及老師——林珮如副教授、葉軒汝師培生,卑南國小負責人陳思媛、隨隊老師:魏嘉俊、陳秀菱、林雪琪,鹿野國小負責人:洪菁苓,隨隊老師:巫怡蓉、張雅錦,福原國小負責人:楊婉妤,隨隊老師:陳亭君、王世吟,大王國小負責人:林尹筑,隨隊老師:陳孝萱、林翔臻,大溪國小負責人:謝芝穎,初來國小負責人:何欣穎,隨隊老師:徐鄧鈺銘。另外也感謝國立臺東大學、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學生。

主辦單位打破了「教育不該因地理而設限,數位資源不該是城市的特權」,這次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數位工具使用與創造力,也強化學校推動數位學習的能力。送愛團隊透過奔跑與陪伴,拉近了城市與偏鄉的距離,更喚起社會對教育平權的關注。

今年是「愛到最高點」活動第二年舉辦,總里程達246公里。跑者接力奔跑,並結合在地學校互動,透過實體接觸,傳遞的不僅是物資與知識,更是一份看見與陪伴。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數位營隊內容,結合學校本位課程與社會資源,讓更多偏鄉孩子得以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這場活動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贊助者、志工、跑者、師長與教育工作者的支持。感謝你們用雙腳奔跑,用行動陪伴,用愛灌溉教育的希望田地。愛,已在偏鄉開花;未來,我們會一起繼續奔跑。

【延伸閱讀】

享受路跑的庄腳跑步水水 Arahi 8 放心跑得更安穩
我的人生下半場從這開始 張嘉哲轉型教練首開訓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