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自己的比賽 許績勝教練的遠眺

0
3566

進入許績勝的研究室,老師正忙著日前參加全大運的選手造冊申請獎金。他笑說:「這個很重要。」名單上每一個學生都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無論時光流轉,那分為學生爭取福利的心意持續都在。

提起許績勝,人們直覺想到的是他在1995年別府大分馬拉松創下2小時14分35秒的全國紀錄。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塊鍍金的匾額,但對老師來說亦是一分對台灣長跑的使命。從31歲創下全國紀錄至今,他所想、所言仍是如何提升人們對台灣長跑的關注與重視。

五十六歲的許績勝,氣度上謙謙君子,說起話來不疾不徐,偶爾回憶起過往的趣事還會笑出聲。身為教練一職的他笑說「學生很怕我」,也坦言教練位置並不容易。儘管如此,愛才也惜才的他不遺餘力地付出,不只是帶選手們練跑,也在課餘之外花時間教導有意學習的學生們日文。

百分之兩百的信任

「教練跟選手之間,總是會有…對立面。」細數過往,從選手退下到成為教練、教育者,許績勝說:「重要的是如何取得平衡點跟共識。」他提出日本人常說的『兩人三腳』,如果教練與選手之間沒有默契、配合彼此,就很難有所突破。在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許老師的隊上有45個人,每個選手面對訓練的態度都有不同。只要選手肯努力,教練就絕對不會放棄。

對於一個肯努力的選手,必須把所有眼光放在訓練上,而生活周邊的其他都是為了輔助訓練為主。許績勝首先談到體能訓練三個要素:肌力、速度與耐力。擁有好的肌力才能練出好的速度,而速度耐力是建立於肌力與速度的基礎之上。但訓練不只是跑步而已。

「對於選手來講,甚麼都需要訓練。跑步需要訓練,睡覺也需要訓練,如果去到外地睡不著、或別人故意吵你怎麼辦?」許績勝接著說:「營養也要訓練,以前我不吃生食,甚麼東西都要過火熟了才敢吃。像是生菜沙拉、優格、起司或是生魚片、納豆我都不敢吃。教練告訴我,選手要百分之兩百相信教練,吃那些食物對你有幫助。於是我一點一點克服了,慢慢地喜歡上這些食物。」

許績勝喝了一口水接著說:「當你的訓練都做好了,就要對比賽有信心。跟自己比就好,不用跟別人比。只要你能贏得了自己,就可以贏得了別人。自我心態就是最大的敵人。」對於教練與選手關係而言,彼此互相提攜,才能在生理與心理上有加成的幫助。

高懸未果的六個問題

十年前跑步逐漸盛起,幾年之後又趨向平穩緩和,但這幾年下來,跑步的人口多了,也越來越多跑者被看見。談起台灣跑步環境,老師淡淡地說:「現在是比我以前當選手時好很多了,但我想還可以更好。」從日本回到台灣之後的許績勝提出了『六個問題』,至今高懸未果。這六個問題包含了選手父母、學校、企業、國家政策、選手本身、教練。

「我跑了十七年,但是家裡反對我十六年,」許績勝笑說:「嚴格講起來我是很不孝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仍然存於一般家長觀念中。與其讓孩子去跑步,倒不如好好讀書趕快畢業。許老師惋惜地說,有些選手很有才能,但因為家裡反對,最終只能另尋他路。即便萬分惜才卻也只能惋惜。

「再來則是企業能不能走進來幫忙。」許績勝說,育成一個選手需要很大的資源:裝備、移訓啦…,這些選手的家境都不好過,如果有企業願意雪中送炭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他談到在2010年帶著張嘉哲、吳文騫與何盡平前往日本移訓,當時遇到日本大塚製藥實業團隊伍,大塚製藥一年花在二十五個選手上共計三億日圓。許績勝自然而然地就問說,那麼國家給你們多少減稅優惠。對方則是回應他『為國家訓練選手是他的義務,訓練出優秀選手則是他的榮耀』。

話鋒一轉,許績勝談到國家政策,儘管現在的政策有補助有獎金,但錦上添花仍然需要持續。「一個馬拉松選手的養成,短則六年,長則十二年。」他說道:「我自己是三十一歲創紀錄的,馬拉松是晚熟型的運動,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的成長都需要時間。」如果國家願意持續投入資源栽培,方能有選手在未來開花結果。

而針對選手與教練兩方面,選手礙於生活的現實面,則是許績勝的切身之痛。「我的選手很肯練,也很努力,」老師說道:「但因為家境問題,有些選手必須要去打工賺錢幫忙家裡。」每當選手們跑出好成績,老師就會積極爭取資源或獎學金。走過窮困的日子,他能明白選手們的現實困境。

在教練這方面上,他表示教練同樣需要成長,不能拿過去的一套來培育現在的選手,訓練與科學日新月異,教練的思維也必須跟得上。「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不一樣,我覺得教練開訓練課表就像醫生開藥方,你要聆聽選手的回應、看選手的表現去診斷,才能開出適合他的課表。」最後許績勝也提到媒體一面,不管是賽事轉播或是新聞報導,如果能給予選手多一點鏡頭,讓他們多曝光一些贊助商的LOGO,增加多一點知名度,對整體運動的未來都會有所幫助。

創造自己的比賽

如果訓練是形體上的,可以量測、可以看見也可以計算的,那麼無法計算衡量的選手心理素質是如何的呢?如同小說《強風吹拂》中所說,形容一個跑者最好的方式是什麼?不是快,而是強。許績勝老師則是結合兩者,在許多競賽脫穎而出。

「思維可以影響身體的運作,心理是可以影響生理的,」許績勝說道:「我常常跟選手講,你要越跑越瘋狂,跑到後面起雞皮疙瘩,那你就成功了。」他接續解釋,過去自己在比賽時,即使會場再吵都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只聽得到教練的聲音。當跑者訓練到位,比賽越到後面越專注,身體也會越來越興奮。

「如果你跑到後來覺得自己可以,你就一定可以。如果你心底覺得我跑不到,你就真的會放棄。」許績勝說:「我以前跑400公尺二十趟,最快的一趟是最後一趟,跑52秒。」說著說著,老師挽起袖子露出雞皮疙瘩的手臂。那份過往的回憶又勾起興奮感。

跑者要創造自己的比賽,而不是受人左右,受到其他選手影響。「我在大二的時候參加公路接力賽,最後三公里,有三個隊伍的人一起在拚。有一個人發動攻擊跑出去,我變成是被動,再怎麼追就算到終點也還是差那麼一點點。」許績勝談起記憶深刻的往事:「第三年的時候我牢記教訓,也是在最後三公里的時候,不等他們發動攻擊我就先走,採取主動,所以在那一年我拿到區間冠軍。」老師常提到,選手們要相信過去的訓練,一如相信自己的教練。

從年輕時開始跑步成為選手,後來成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教練,育才無數的時光裡許績勝談起跑步仍是說不完的熱情與感動。彷若啜飲一杯濃茶,有苦澀也有回甘滋味,選手的長跑之路也許停下了,但身為教練的長跑之路卻仍然持續。常在田徑場第一道旁,眺望並為選手們報秒數、加油的許老師,陽光斜照下,猶能看見當年剽悍奪勝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