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全運會前幾個月,許多謠言甚囂塵上,說是全運會馬拉松路線會設定在萬金石馬拉松的同一路線。這不訝異,之前盧明珠明珠姊就跑過 102 年全國運動會馬拉松(臺北市),當時就是跑淡金濱海公路。
從三級警戒到二級,從緩解封到微解封,最終整個馬拉松輪廓就清晰了──板橋河濱自行車道──繞三圈整,再加微幅的延伸湊滿 42.195 公里。由此,新北市政府體育處為了確保距離符合,為了 0.195 公里 (當然不是這麼清晰),使用可移動式的拱門。
折返點兼補給站的浮洲橋下離我家不到一公里,這裡是我練跑的路線,也常看見新北市愛跑者等許多社團都在周邊練跑。新北市人對這條路線可以說相當熟悉,要定義的話就是單純、簡單、適合競賽。歷經了三屆的全運會競賽,雖然不是選手,但還是陪著跑者們走完整個 42.195 公里,從 106 年宜蘭、 108 年桃園到 110 年新北,我確實有在新北市全運會看到用心的一面。
在賽事折返點(浮洲橋下)與艾美碰面時,我們聊了今年的補給動線,先前在 108 年桃園馬拉松上演海豹搶食秀,今年新北則是一張桌擺放兩個縣市選手的補給,整補給動線就等同於浮洲橋遊憩區的大小。賽後問過選手,大夥的印象也都滿好的,沒人對此有異議。即使是參加了三十屆全運會(含區運會)的何信言大哥在賽後也沒有壞印象。
接著是路線部分,全運會的路線多半是離群區(離車水馬龍跟人流越遠越好),但要畫一個完整、只有少部分重疊的四十二公里路線談何容易。所以路線重疊或封閉式的繞圈跑就成為趨勢。如同一個田徑前輩說的,是提供場地讓選手較勁,不是讓跑者觀光巡禮。
同時,主辦單位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從旁觀看,為選手打氣。我後續跟鐵人教練楊志祥在新月橋附近碰面,這兒是去程與回程共道,如果一開始就待在這兒攝影的話,預計可以拍到同一名跑者達六次之多。
在折返點附近遇著了馬馬詹明叡、明哲…還有秉豐教練與張永政教練,馬馬摸了摸河濱道路的柏油問說:「這柏油是不是新鋪的?」後來沿著路線前進,發現沿途的柏油路面確實跟之前跑步時截然不同,後來證明確實是為了讓選手們跑得順暢,主辦單位重新鋪了柏油(很厚工)。
一圈 14 公里,去回程大概分別是 7 公里,『相信跑步訓練營』的陳秉豐教練告訴我,繞圈賽路線對於搶攻、先跑出去的選手(譬如老鄧或賴怡廷)比較有利:「繞圈因為可以比較多次的看到後面的選手,所以彼此可以計算差距跟配速,看是要先放手還是繼續進攻。但如果是 A-B 點回去單程折返,通常只能看到一次,領先者比較難評估領先差距,而後追者可以持續緊盯前方差距略有優勢。」
這前提都要在自己能掌握的配速,包含對手中後段能力、自己的以往的跑法是否可以駕馭等等…選手們得以盤算後續該怎麼跑──第三圈的折返後是 7 公里回終點,也恰好是 35 公里左右。許多跑者們,也大概是折返後開始決勝負。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非戰之罪的吹風。全運會田徑開賽前天,台北還處高溫狀態,沒想到一個瞬息萬變,氣溫就整個冷下來,低氣溫適合跑,可河濱自行車道的風一點也不客氣,迎戰強風大概是這次比賽的難處。可相較之下,還是比 106 年的宜蘭更友善些。
綜觀幾屆的全運會馬拉松,新北市全運會馬拉松的成績平均來看是較佳的,路線平整沒有太多起伏,也沒有桃園馬拉松爬高架橋、或是宜蘭全運會迎風強襲的隊伍。選手們不只盡力也盡興,整體評價來說相當正面。
112 年全運會將於臺南市舉辦,希望屆時也能讓選手們跑得盡興,觀眾們看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