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與山相關的風險 遇難如何應對自救

0
387

山上有甚麼危險呢?不只有直接與山相關的風險,也有心態上的風險。山上的危險可以依據性質分成數種類別。第一是與地形有關的危險。除了岩場崩落或落石,也包含穿越陡峭懸崖的窄道、溪流橫渡等;第二是天氣變化的危險。無論是大雨,或是雷擊、陣風或雪盲等,這些天氣的變化有時會引起體溫過低或是迷路的危險。而這兩種可以說是「直接與山相關的風險」。

另一方面,也有登山客自身造成的危險。可能是裝備不齊全,也有可能是沒有製作登山計畫書。尤其是登山計畫書的製作上本身包含許多意涵,若沒有製作就表示沒有好好地收集登山時必要的資訊,例如出發前路線確認、裝備檢查等。這可以說是一種間接造成的風險,因此妥善地製作登山計畫書即是在進行風險管理。

無論如何,充分地了解山和登山客本身兩者背後可能引發的風險,是避免遇難的第一步驟。

山難在還沒進入山前早已開始!無論結果是生或死,遇難者都有一項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事前準備不足。從根據自身能力挑選合適的山、規劃行程的方式,一路至各個季節的裝備判斷,這些全部皆屬於事前準備的範疇。對於上述的事物仍未熟悉的人,將容易引發山難。切勿忘記遇難自救從準備階段就開始了。

Q:緊急用品中,甚麼是必須的呢?
A:若進行大略地整理,其實並不多。

第一,攜帶雨具、頭燈和手機這三項相當重要。頭燈和手機都需要準備備用的電池,這點必須特別留意。手機是請求救援時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在山上接收訊號容易消耗電量,因此建議沒有使用時關機或是切換成省電模式。而且心情也會隨著備用電池的有無而上下浮動吧。除此之外,當然不應該撥打不必要的電話或發送訊息。聽說曾發生遇難者不斷地用手機呢喃著「我遇難了」,結果救援時手機反而沒電了。

第二,攜帶急救毯。雖然又輕又薄,但它是在遇難時對於體溫維持非常有用的物品;第三,建議準備避難帳篷和一條直徑 6 公厘、長度 10~20 公尺左右的繩子。還需另外具備繩結的技巧,這樣即使只有6公厘,也能於下降過程中,作為手部支撐和救援時使用。

再來是第四,急救用品;第五,清洗外傷的飲用水;第六,最低限度的糧食;第七,藥品、指甲剪或鑷子等小工具;第八,替換衣物。

理想是攜帶上述所有工具。品項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重量大約為2公斤。建議準備這些物品且放在一起,因應緊急狀況使用。

Q:遇難了!該怎麼辦呢?
A:無論如何,先判斷狀況!

雖然應對方式會因遇難的狀況而異,但無論如何首先先根據當下狀況迅速地做出判斷。若是伴隨受傷的情況,應立即施予急救。

如果是單獨一人,尚有意識且仍能行動的話,建議先進行止血等措施。接著若判斷自行下山是困難的,切勿猶豫,用手機請求救援。之後在能力範圍內,移動到可以遮風避雨的安全場所,在不耗盡體力的情況下等待救援。

如果是一名同伴遇難,判斷前往現場的可能性是相當重要的。原則上,切勿進行超越能力範圍的救援,避免發生雙重遇難的危險,所以不用強迫自己下降懸崖。若能抵達現場,建議先確認周圍狀況,再施予急救。而遇難者可以安全地運送的話,一般會直接下山,或是送至鄰近的山屋;運送不便的話,請用手機尋求協助。

如果有兩名同伴且無法使用手機,建議其中一人前往急救,另一人則前往鄰近的山屋聯絡救援。另外,也可以向同行以外的登山客請求協助。此時口頭溝通上容易發生差錯,可以的話用紙筆記下遇難者的姓名和遇難的地點,再交給其他登山客求援。

如果發生迷路且不知道當前的位置,請返回至可以辨認的地方。若不知道該怎麼回去,總之先攀登上到山脊,向下至溪谷往往會被瀑布、懸崖等險峻地形所困。判斷無法自行下山的話,請用手機請求救援。時間接近日落時請停止行動,開始為緊急露宿過夜準備。

文章來源:登山完全圖解Q&A / 創意市集

創意市集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