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不是送我來這裡起跑 是來完成比賽的

0
813

人們知道,在高海拔處,因氣壓較低,會影響人體吸入空氣中氧氣的比例,可能無法滿足高強度的運動需求;於是當 1968 年奧運選在海拔 2,259 公尺的墨西哥市舉辦,各國選手得忙著找類似的場域進行適應性訓練。

照片來源:mainichi.jp
非書中照片 照片來源:mainichi.jp

不過高海拔對於不同項目的影響是略有不同,像在田徑賽場上,短距離、跳遠、投擲等項目,因空氣稀薄風阻較低,是有利於運動員表現;美國跳遠選手 Bob Beamon,在此高海拔與順風上限 2.0 公尺/秒雙重幫助下,創下八點九公尺的貝蒙障礙,直到 1991 年(二十三年後)才被同胞邁克.包威爾 Michael Anthony Powell 以 8.95 公尺打破。

跳高部分,也有革命性的突破,美國選手 Dick Fosbury ,採用創新的背向式技巧(在此之前選手都是採用腹滾式),以兩公尺二四拿下金牌,雖沒打破當時的世界紀錄,但此技巧成為後來的主流,也因此背向式被稱為「Fosbury Flop」。

但同樣屬田徑項目的長距離賽跑,卻會因稀薄空氣之低氧狀況,影響選手發揮,尤其在馬拉松更為明顯。

1968 年是首次採用 PU 材質跑道的奧運會,1964 東京奧運時還是煤渣跑道。

參賽選手包含上屆東京奧運馬拉松金牌阿貝貝、第五名的匈牙利選手 József Sütő、第八名的日本選手君原健二。另外在上屆東京奧運同屬衣索比亞代表隊的 Mamo Wolde、Demissie Wolde 兄弟(Mamo 上屆在十五公里時退賽,Demissie 則以第十名完賽),這次則只有 Mamo 入選。

東、西德首次分家參賽奧運,美國是唯一至今每屆奧運都有選手參與馬拉松項目的國家。

比賽實況

可能是擔心高海拔對人體的影響,起跑時所有人的配速是偏慢的。十公里時,領先群仍是大批選手跑在一起;二十公里時,由比利時選手 Gaston Roelants( 1964 東京奧運三千公尺障礙賽金牌)、英國選手 Tim Johnston 領頭,後面緊接著 Naftali Temu(一周前剛拿下本屆奧運一萬公尺金牌與五千公尺銅牌)、衣索比亞 Mamo Wolde、東德選手 Jürgen Busch、土耳其選手 Ismail Akçay 等四位跑者。

二十五公里,Temu 跑在前頭;三十公里由 Mamo Wolde 取得領先,後段幾乎是獨跑,最後以三分鐘的差距,率先衝過終點,為衣索比亞連續拿下三屆奧運會馬拉松金牌;日本君原健二銀牌,紐西蘭 Mike Ryan 銅牌。

第二、第三名差距僅十四秒,上屆奧運日本選手円古幸吉終點前被逆轉的狀況沒有重演,而円谷未竟之夢(本屆奧運前因壓力過大自殺),由君原健二接下完成,只是日本人夢寐以求的馬拉松奧運金牌,還是未能拿下。

已連獲兩屆奧運金牌、加上同樣來自高原國家衣索比亞的阿貝貝,本應為本屆馬拉松金牌最大熱門;但他在一九六六年於韓國 Incheon–Seoul Marathon 獲得第一後,因傷已有兩年沒完成任何一場馬拉松賽,一九六八年奧運會賽前仍未痊癒,且狀況不好。雖然穿著大會安排的 No.1 號碼布出賽,但只跑到十六~十七公里處就退賽,沒能完成,反倒是同樣來自衣索比亞的隊友 Mamo Wolde,上屆沒能完賽,本屆以兩小時二十分二十六秒拿下第一,但成績遠慢於上屆阿貝貝所創下的兩小時十二分十一秒的奧運紀錄。

比賽結果

  1. Mamo Wolde 衣索比亞 2:20:26
  2. 君原健二 日本 2:23:31
  3. Mike Ryan 紐西蘭 2:23:45

國家不是送我來這裡起跑,是來完成比賽的

本屆奧運馬拉松成績並不亮眼,倒是發生一件激勵人心的故事傳頌至今。

賽事進行到十九公里時,來自東非坦尚尼亞的 John Stephen Akhwari,在與跑者爭搶位置的過程中摔倒,肩膀著地撞上人行道,膝蓋受傷,關節錯位;但他沒有放棄,包紮後仍然持續跑向終點;最後以慢了金牌超過一小時的三小時二十五分二十七秒完賽,排名五十七名,也是最後一位完賽的選手。

照片來源:alchetron.com
非書中照片 照片來源:alchetron.com:alchetron.com

當他跑進田徑場時,已一拐一拐寸步難行,四周看台上只剩下零星觀眾,太陽下山、天已黑;等他穿過終點線後,還留在現場的一位記者問他,受傷後為何仍堅持繼續跑,他說:「我的國家不是送我五千哩遠來這裡起跑的,而是送我來完成比賽的。」(My country did not send me 5,000 miles to start the race; they sent me 5,000 miles to finish the race.)

照片來源:alchetron.com
非書中照片 照片來源:alchetron.com

這件事這句話,讓 Akhwari 成了奧運永不放棄精神的代言人。有時候跑得快不如跑得有故事呀!只是同樣的事若發生在近代的馬拉松賽,可是只有被強制回收的結果。

文章來源: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關於奧運馬拉松的熱血故事

 

【延伸閱讀】

2XU 三項全能 以鐵人信仰轉動人生的天空

創造最美回憶 越野鐵人卡媽:進階的是人生,不是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