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律師跑入第十一傑 張加恩首場臺北馬拉松

0
10289

在今年柏林馬拉松以大會時間 2 小時 49 分 03 秒,晶片時間 2 小時 48 分 08 秒完賽、站上百傑第 11 位的張加恩 Trillium ,現居住於美國首府華盛頓擔任律師一職,在特別返台探親的假期裡,承愛迪生跑步訓練班邀請在台北展開一場分享會,其中談到她的訓練與跑步歷程。

在 12 年前往海外求學的加恩,有著劍橋大學碩士、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的高學歷,其人生初馬是在 20 歲的那一年,以 4 小時 07 分完賽。相隔多年之後 (2023) 的第二場馬拉松以 3 小時 07 分的成績完賽。而在今年波士頓馬拉松以 2 小時 57 分 15 秒完賽,相隔數個月的柏林馬拉松則一舉跑出了 2 小時 49 分 (大會時間),晶片時間 2 小時 48 分 08 秒,也隨即站上長跑競技網女子百傑第11名。

今年回來台灣,除了探訪親人之外,也即將參賽她在台灣初馬─臺北馬拉松。

DOJO 團隊訓練致勝

在 2021 年開始跑步的加恩,是美國跑團 DOJO 的成員之一,據加恩分享, DOJO 成員約莫為六十人上下,多半都是大學田徑選手出身的跑者,實力相當雄厚。

「 DOJO 很多團員的成績大概都在 2 小時 20 分到 30 分,大家都是以馬拉松競賽為目標。」她表示:「我不太自己一個人跑,多半是跟團隊一塊訓練。有夥伴訓練比較會進步。」

一週約莫會有六天時間投入訓練,其中三天為輕鬆跑,其他三天則是強度課表,舉例如下:週二的田徑場跑 400 公尺十五趟,週四則是 ZONE 2 區間的持續跑,週六則是長距離課表 25 – 30 公里。她估算了一下,在訓練期的週跑量會上看一百公里,月跑量大概是四百公里左右。

「有時候輕鬆跑我會帶家裡的狗 Atlas 一起去跑步,牠是邊境牧羊犬,很能跑。」加恩笑說:「牠五公里可以跑 11 分多。」

因為工作之故,加恩早晨七點練跑,完成課表後迎接九點的上班時間,為了顧及平衡生活等考量,她不安排傍晚的跑步訓練,而是以跟朋友邀約、留給自己為主。對她來說,在華府工作除了壓力大之外,不時需要加班,也免不了有應酬、交誼的行程。

左起:Kiki 、張加恩、愛迪生
左起:Kiki 、張加恩、愛迪生

跑步不只是跑步

除了日常跑步之外,加恩也會安排每週一到兩次的重量訓練。「之前去跑越野的時候受傷,覺得自己的肌力很不夠,」她說道:「所以加入重量訓練。」同樣的,為了讓肌肉維持品質,每個月也會安排一兩次的按摩放鬆。

從跑步以來,除了跑越野扭傷腳之外,加恩沒有受過傷,為了降低受傷風險,她也格外用心。「團員裡面很多人都是七八年以上資歷的跑者,大家都受過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所以我也特別警惕。」她說:「平均一天會睡七到八個小時,晚上十點就會上床睡覺。而且我甚麼都吃,不戒食。」她強調,飲食營養與睡眠對恢復的幫助很大。

飲食方面,加恩的早餐會吃簡單方便的麥片,中午與晚餐則是沙拉,以及簡單的飯、馬鈴薯、雞肉等等。「如果你的訓練量很大,吃足卡路里就很重要,食物只要是天然健康的,對身體都有幫助。」加恩笑說,她也不諱言偶爾會跟三五好友聚會喝點小酒。

「如果隔天是訓練課表,我前一天晚上就不會喝酒。」她笑說:「否則起床的狀態會很差,跑課表很辛苦。」對加恩來說,她承認自己對跑步是有點天賦,但專注於訓練與堅持才是維持訓練一致性、跑出好成績的關鍵因素。

「天分是一種恩賜,」她說:「所以我很重視也珍惜跑步。」

在近幾年馬拉松崛起的張加恩,儘管參賽場次不算多,卻累積了很好的迎戰經驗,也學習做心態的調整。「之前準備加州國際馬拉松,有幾個月訓練課表都能完成,訓練狀態也都很好,原本目標是跑到 2 小時 50 分,結果最後是 2 小時 52 分,我心情不好、沮喪了兩個月。」她說:「反而是壓力越低、很放輕鬆的時候,才能跑得越好。」

回到台灣除探親之外,加恩也特別報名了臺北馬拉松,這是她在台灣的第一場馬拉松賽。「我在柏林馬拉松已經達到目標了,所以臺北馬就會輕鬆地去跑,不會刻意要跑成績。」她說,與其說是比賽,不如說是去體驗臺北馬拉松的路線與氛圍。儘管每年都會回來,但對台灣、對家人仍有濃郁的想念。

即將迎向 2025 年,加恩的下一場目標賽事是芝加哥馬拉松,期望能再次突破個人最佳。「參加馬拉松比賽很花錢,要訓練、買裝備,還要住宿、機票或是伙食費甚麼,但是,再多的錢都買不到跑馬拉松的快樂。」她燦爛地嶄露了笑容,拋開了華盛頓律師的光環,骨子裡仍是熱愛跑步的跑者。

關注追蹤

 

【延伸閱讀】

賽前焦慮了嗎 三個方法讓你處理焦慮心情

從入門到高階 集結 ASICS 好評專業跑鞋 新色上市備戰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