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當年,初嘗鐵人三項競賽的感動,即便已經過了多年,當年的心情仍猶如昨日。林澤浩 Renny 在西元 1999 年參加鐵人三項競賽,首度參賽就生出了興趣,不只挑戰國內諸多賽事,也前往世界各地挑戰鐵人賽。在海外見識國際賽事的高規格條件及要求,他的第一分衝動就是希冀把 IRONMAN 品牌引進台灣,不只希望國內賽事規格更加提升,也吸引海外選手來台參賽。
在這幾年的持續耕耘下,鐵人賽事變得越來越蓬勃,也見到了更多同行投入,尤其是運動補給的專業科學化及在地化,幫助了運動表現整體提升,這也是Renny非常開心見到的躍進。
「我們台灣的天然條件不差,四面環海也有很好的戶外條件,有墾丁、有台東,還有澎湖。」 Renny 說道,「台灣可以做很多不同的競賽,這也是我一路走來的構想。」
於 2010 年成立台灣鐵人三項公司之後,有三個廣為人知的變革隨時間而推進。首先是在同一年取得 WTC 授權 IRONMAN 賽事主辦權,在墾丁舉辦了 IRONMAN 70.3 TAIWAN ,當年度有 25 個國家好手參賽,同場較勁選手共有二千多名選手;之後更是於 2012 年推出自有品牌 LAVA ,同年分別在新北市福隆和屏東墾丁舉辦 51.5 公里及 70.3 鐵人賽。兩年前跳脫傳統窠臼所推出的 LAVA TRI 玩賽樂園更是受到各界好評,大幅度地帶動台灣鐵人三項運動風潮。引進 IRONMAN 國際規格競賽、打造國內自有品牌 LAVA ,以及推陳出新、廣邀各界的玩賽樂園。林澤浩 Renny 被譽為鐵人三項界的 GAME CHANGER 。
世錦賽才是鐵人的信仰
將 IRONMAN 品牌引進台灣的念頭, Renny 表示,當初想要在台灣舉辦國際級鐵人三項比賽,在 2010 年 70.3 之後,他對整體的賽事執行與民眾的參與熱度相當引以為傲。
「在 70.3 之後,我知道台灣是有能力、也有充分的水準舉辦國際賽,我相信在未來,台灣選手不必遠征海外,也能在我們自己的地方與國際選手競技。」他說道。如今, IRONMAN 70.3 TAIWAN 不只是享譽國際的經典賽事,也是台灣耐力運動挑戰者的必經之路。
「對我來說,真正的鐵人就是獨立完成 226 公里的才是鐵人。」 Renny 說道,儘管發起了風靡全台的玩賽樂園,但他仍對鐵人賽有著執著的信念。在 2014 年歷經種種討論與構想,決定在擁有乾淨海域、美麗自然環境的墾丁舉辦 IRONMAN TAIWAN 賽事。過程中的一切都是挑戰,從賽事安排到推動運動觀光的周邊等等,為的是希望打造出能與國際競賽相媲美的經典競賽。最終,這場 226 鐵人賽不只成為國際知名的競賽,也讓全台灣的三項運動員奉為圭臬。
在打造 IRONMAN TAIWAN 賽事之餘, Renny 也沒忘了身為鐵人三項運動員的熱情。每一年前往海外世界各地參賽,極力爭取夏威夷鐵人世錦賽的資格,同時也將海外的賽事體驗帶回來台灣,期許打造堪比國際等級的本土賽事。
「對所有鐵人三項選手來說,能前往 KONA 肯定是夢想。夏威夷 KONA 世錦賽一直都是我的目標,」他說道,「在台灣打造一場條件不輸給 KONA 的比賽也是我的目標。」
從 2003 年在紐西蘭完成第一場 IRONMAN ,相隔多年,終於在 2024 年以選手身分踏過完賽終點。如果說鐵人世錦賽是 Renny 的夢想,那麼 IRONMAN TAIWAN Penghu 就是他獻給熱愛鐵人三項的夥伴們的一封情書。
「在疫情嚴峻期間,不要說海外選手不能來台灣參賽,台灣能不能有足夠選手撐起這場賽事都很困難。」他說,早在疫情解封之後,就有重啟 IRONMAN TAIWAN Penghu 的構想。在與團隊們溝通協調之後,決定在 2025 年 4 月 13 日再啟這項計畫。
「今年澎湖會頒一百位選手名額,讓他們參加世錦賽,男生 65 個名額前往尼斯,女生 35 名前往夏威夷 KONA 。我自己也會下場參賽,爭取前往尼斯世錦賽的機會。」他說道。
在 2022 年,因應鐵人選手人口逐年上升,夏威夷腹地出現賽事瓶頸, WTC 推出將世錦賽移至法國尼斯舉辦的消息,採用兩日賽作法分別提供男性、女性選手兩地開賽。儘管此舉傳出不同意見的聲浪, Renny 仍樂觀其成:「譬如東京奧運的馬拉松項目是用北海道札幌市的路線,我想不管是奧運、世錦賽,比的是『競賽』不是地點,選手沒有選擇地點的權利。我想,只要是好的賽道,都應該有資格列入世錦賽的賽道。」他也不諱言,期待有一天鐵人世錦賽也有機會移師到澎湖開賽。
運動補給品的GAME CHANGER
在去年完成夏威夷鐵人世錦賽之後,隨之而來是四月份 IRONMAN TAIWAN Penghu , Renny 坦承澎湖的競賽條件與夏威夷大島相同嚴峻,不只要維持常規的訓練,在運動裝備、補給上也要特別注重。
涉獵鐵人三項、耐力運動多年至今, Renny 著實接觸過數以百計的運動補給產品,很難遇到一項讓他有感且耳目一新的運動補給品。而在近年來,首次接觸了鋭速運動醫學所推出的水動能電解質液與雙速咖啡因雙層錠,這兩款不只推陳出新成為運動員的 GAME CHANGER ,也讓補給的科學變革推進到更上一階格局。
走南闖北在海外各地參賽,每到一處總會多留心其他選手的裝備、補給品, Renny 可說是見識過多樣化的運動產品,見證跑鞋從薄底鞋走向厚底碳纖維跑鞋,也見證運動能量補給品的崛起。
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熱衷於求知的心態,慢慢也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裝備與補給品──在他出門訓練的肩背背包裡,總少不了 HOKA 品牌跑鞋,以及 RACE ON 水動能電解質液與雙速咖啡因雙層錠。
過去十多年的參賽經驗裡,最熟悉的莫過於能量膠、咖啡因與運動飲料。 Renny 表示,他習慣在訓練前、或是比賽一大早喝一杯美式咖啡,企圖透過咖啡因讓自己清醒過來,專注在比賽上頭。長期下來,身體早已適應了咖啡帶來的低微效果,喝一大杯咖啡也常讓他跑廁所。最終,仍然是雙速咖啡因雙層錠帶來了煥然一新的體驗。
「咖啡因錠很厲害,吃了之後,你會清醒過來,專注在訓練或是比賽。」 Renny 說道:「吃了之後也不會一直想跑廁所。」
市面上不乏咖啡因錠產品,然而,雙速咖啡因雙層錠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傳統的咖啡因多半是快速釋放,代謝也相當迅速,運動過程中需要多次補充才能保持平穩狀態。而雙速咖啡因雙層錠的設計原點是控制咖啡因濃度,確保咖啡因效果能在釋放同時,亦能保持長時間的穩定效果。這才是專為耐力運動員設計的咖啡因錠。短效的咖啡因譬如一百公尺衝刺,但耐力運動員需要的是長時間效果的馬拉松產品。
「不只是比賽或訓練,一大早想專注在工作上也可以吞一顆。一天最多就只能吃兩顆。」 Renny 笑說:「我自己在下午就不敢吃,吃了晚上會睡不著覺。」
多半是一大早投入訓練的他,也會安排午後的間歇訓練課表。嘗試在下午四五點訓練前吞咖啡因錠,訓練效果不差,但當晚精神清醒,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此外,Renny 的建議是,如果一早就有給定的強度課表,或是周末的長途自行車騎乘或長跑課表,在開跑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內會吞一顆咖啡因錠。不過多久就能專注在訓練與比賽上頭,不只能增加續航力,也不擔心會有咖啡因上癮的問題。
除了雙速咖啡因雙層錠之外, RACE ON 鋭速運動醫學所開發的水動能電解質液也一舉改變他過去的補給習慣。「以往訓練都會準備運動飲料或是吞鹽錠。」 Renny 說道:「運動飲料喝太多,口感很膩,果糖不容易消化,腸胃會脹。單吃鹽錠,也不代表能補足電解質。」一改過去的補給方式,他在早晨訓練前會撕開一包水動能電解質液,將它倒入水瓶內,再另外攜帶兩包水動能以備不時之需 (或是給朋友)。
「攜帶方便,使用簡單不拖時間,而且很有效。」他說:「比賽時放幾包在褲子口袋,在補給站搭配水吞下去。」水動能採用高單位電解質,一包等於十顆以上鹽糖的含量。儘管無法解釋水動能電解質液在保水度的身體感受,但長距離課表解渴效果很好,以及訓練完成之後,不會有身體被榨乾的感覺卻相當明顯。
「鋭速建議是訓練、比賽每一個小時吃一包,如果怕電解質不夠,一小時吃兩包也可以。電解質也絕對補得夠。」 Renny 表示。水動能電解質液的電解質含量比一大把鹽錠、或者是兩瓶 500 cc 運動飲料更為充足,而且熱量更低,口感也相當清爽。從一開始嘗試時的半信半疑,到現在訓練時隨身攜帶,水動能不只改變他對運動補給的想法,也確實幫助他維持日常訓練、身心不斷電。
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本著推己及人的心情, Renny 也拿著水動能與咖啡因錠分享給周遭一塊訓練的夥伴。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如果一群人都能變得更快,那麼整體的成績就會更加提升上來。幫助身邊的朋友,如同當年籌辦鐵人賽事的初衷,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成為鐵人三項運動的信徒。這份心思一直都未曾改變。
鐵人生涯的下一步
從引進 IRONMAN 國際賽事品牌,到推動 LAVA 本土品牌以及玩賽樂園等等, Renny 不諱言希望鼓勵更多人勇於嘗試鐵人三項運動。從參賽選手的臉上看見認真、專注的模樣,以及跨過終點之後,交雜疲憊與滿足感的笑容,難以言喻的情緒。那是他每一次完成賽事之後的心境。
「大家都很喜歡東京馬拉松,我自己跑過,覺得比賽氛圍跟賽事規格很好,你會還想再去的比賽。」 Renny 說道:「我希望我們自己辦的賽事也是這樣,不管是 IRONMAN TAIWAN 、 LAVA 或 LAVA TRI 玩賽樂園,都會讓喜歡的人一再回來比賽,也讓有心嘗試但很多困難,像是不會游泳、訓練不夠或者是害怕被關門的人,也讓他們願意嘗試去挑戰。」
說起鐵人三項運動時總是神采奕奕的 Renny ,骨子充斥著運動員的血液,靈魂裡也藏有一份不屈服的驕傲。獨立完成多場 226 公里賽事的自信,彷彿能提醒自己,只要願意花時間總是能做得到。
追蹤 RACE ON 鋭速運動醫學相關資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