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WMTRC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的賽道,吸入冷冽的空氣,眼前陡峭山形如壁立,那是所有越野跑選手談起就會眼神發光的舞台,「UTMB是賽季的冠軍,WMTRC是世界冠軍,是越野跑單項制霸的榮耀。」越野跑協會理事長周青用一句話道盡WMTRC的強度與地位。
UP Sports特別設計了中華台北應援 T-shirt,為WMTRC國手募資,款項全數捐給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提供選手出賽使用,十分用心
跑出台灣的山-WMTRC
10/22(三)晚間陰雨綿綿,但仍有超過70位觀眾到場支持《跑出台灣的山》講座。越野跑協會邀請江晏慶與WMTRC國手們,由理事長周青主持對談,分享最真實的賽事幕後與國際舞台的技術差距與觀察。今年共有33位台灣選手參加WMTRC四個項目,是史上最大代表團。他們於9月25日至28日遠赴西班牙坎弗蘭克庇里牛斯(Canfranc-Pirineos, Spain),與世界菁英同場競技,展現台灣越野跑的實力與韌性。
為了選拔出WMTRC國手,主辦單位特別將賽道選在谷關,模擬歐洲越野跑高落差、技術性高,期望讓選手模擬實際賽況,此次參加登高組的江晏慶回首這段歷程,他說:「那裡是國內越野跑賽事受傷風險最高的地方,很尖、很硬,事實證明就是這麼難。」多位選手在訪談中也提及,還好有選拔賽的模擬,讓讓他們可以在相似的賽事地形去放手衝刺。
江晏慶-從「心」挑戰登高賽
在越野跑超過十年的江晏慶,過去大部分參加長距離的賽事,首次為了「登高賽」備賽,從短距離的間歇課表開始建構心理,透過每週測驗提升爆發力,以及應對陡坡所需的肌肉剛性。他強調不僅需要上坡的累積,下坡也是同等重要,透過加強動態鏈的協調與反應,讓身體在變化地形中能更流暢地轉換力量。此外,他也提到「路線跟坡度專項化」,晏慶特別去找跟賽道差不多的路況測驗模擬,像是聖母山莊及三汀山等地,為正式比賽做準備。
除了持續精進自己的專項能力,江晏慶也在心理層面上升級自己,讓訓練更具穩定性與韌性。先前的他很容易被秒數影響,只要第一公里的秒數不佳就想要放掉,直到接觸的「意念」的概念,才有更進一步的突破。他解釋,意是發出去的,是向前的力量;念是守在心裡的,是能覺察、能有品質的。「當我往前的意志這麼重要,之後就不會輕易放棄了,因為會回來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態,也不是真的不好,有時候是心理影響到身體的表現,有這個覺察我就能夠去push自己,也更能夠提高訓練的完整度。」

賽前無論是課表週期、賽道模擬都準備充足,甚至去跑了合歡山馬拉松作為低氧的以賽代訓,實際抵達西班牙,氣候成了最大的考驗,賽前下雨氣溫冷冽,同時在高強度的衝刺中吸入大量冷空氣,江晏慶形容那感覺如同溺水,比賽更像是閉氣游泳看誰可以游比較遠,一路撐到終點,成績與目標設定相差甚遠,回到台灣甚至是吃中藥調整兩個禮拜。
即使賽事表現不如預期,江晏慶分享持續堅持的意義才能讓越野跑這條路走得更加長遠,「每個人的人生目的不一樣,推動的動力都是內在層面的,問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人生想長什麼樣子。」這些核心問題才是讓你在很累很挫折時,能夠義無反顧繼續跑下去的動力。
短距離越野組-台灣選手與國際差距
本屆賽事短距離越野組共有9位選手參賽,講座現場選手張致遠及吳智凱談起賽事經驗都提到面對陡峭的地形,台灣的競技能力距離國際選手仍有明顯的進步空間,主要是體能跟技術,張致遠驚嘆的分享:「這次有被歐洲選手的下坡能力嚇到,我們都比較保守,但他們是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用很快的速度去跑。」現場也播映國外選手下坡優雅流暢的動作讓在場聽眾驚呼連連。
而吳智凱賽前兩週扭傷,經過積極治療平安完賽,他分享教練的話:「遇到每一件事及挫折,用正面的心態面對,擔心的意念很快就散去。」傷痛之外專注於扎實的訓練週期備賽,他期待若還有機會參加下一屆賽事,會針對跑動能力增強。
長距離越野組-心態與策略細節決定成敗
長距離越野組共有9位選手參賽,王家杰、林聖紘與董孟芸到場分享,他們不約而同地分享賽事環境適應的重要性,除了前面多次提到的冷冽空氣及高聳地形,更多的是自身身體的調整。林聖紘回顧在西班牙的比賽期間形容「身體像是電池每天都在漏電」,因此,如何在台灣或透過移地訓練進行模擬,提高氣候、海拔及路況整體的適應性是關鍵。
 
面對漫長賽道與未知挑戰,許多跑者難免有畏懼感。身為攝影記者、也是選手的王家杰鼓勵大家不要害怕長距離,那會讓你在補給及策略收穫豐富的經驗;董孟芸則是分享她透過不斷測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補給方式,並且期望自己能更享受賽道,如她所說:「希望大家享受長距離帶來的快樂與痛苦,因為長距離可能發生的狀況太多了,所以有時候跟實力沒有正相關,很多細節需要被重視。」
經典起降組-多元運動背景展現越野潛力
經典起降組共有7位選手參賽,其中4位是江晏慶與upsport合作的「跨界。野行」計劃的學員,此計畫第一年執行就獲得亮眼成績,期望透過這個契機讓更多人願意投入越野跑的行列。講座當天來到現場的黃敏惠、吳佩倫和赫嵐妮,三位皆是雙棲選手,為越野跑帶來更多元的視角。
 
黃敏惠目前是不分科的住院醫生,先前是定向越野選手,備賽期間曾出現神經與肌肉連結不起來的無力感,經過國際賽事洗禮,她將接下來的目標放在身體的認識與修復。而吳佩倫則同時是田徑及定向越野選手,賽前一個月經歷扭傷、身體無力,以及角膜潰瘍,他選擇用穩定的心態面對,最終成功完賽。而赫嵐妮則是今年全運會3000公尺障礙的銀牌,現階段還是會以場內賽為主,嘗試在田徑與越野之間取得平衡。
本次講座能夠擁有豐富的經驗分享,有賴於不同項目的選手在彼此比賽時互為補給後勤,同時身兼攝影,因此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最難能可貴的是有隨隊防護員Leo自費前往,平時擔任大家的司機與後勤,比賽前後為選手調整身體及動作,他分享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選手經過調整後動作變得更流暢。此屆賽事他在選拔拿第四名無緣資格,透過另一種身份參與感受賽事的高度張力,也讓他誓言下一屆仍會奮力去爭取國手資格。
講座尾聲,江晏慶期許台灣越野跑日漸茁壯,台灣地形得天獨厚,群山環繞讓選手能接觸多樣且具挑戰性的路線;而要走向國際舞台,持續吸收世界賽事經驗與傳承訓練技巧是前進關鍵。「台灣越野跑要再提升,就是需要這些國際賽經驗,越野跑運動在歐洲是主要的戰場。」期許越來越多人跑進山林,感受越野跑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