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之環境溫度知多少

0
1237

夏日炎炎,氣溫往往高達36、37攝氏度。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處在一個高溫的環境之下。倘若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高,那股悶熱感又更是令人難受。而熱急症的事件也就層出不窮。所謂熱急症,泛指因為周圍環境溫度上升之後人體所產生的不適感,其中包含有熱痙孿、熱衰竭、典型熱中暑、勞動型熱中暑等。而引發熱急症的因子除了環境溫度與高濕度(相對濕度80%)上升之外,還包含有過重(BMI>30)、心血管疾病、正在發燒的患者、燒燙傷的患者、缺乏睡眠、肌肉疲乏、過多的衣物、或是一些藥物的作用等等。預防熱急症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不要在高熱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然而從事戶外活動的我們是無法選擇天氣的。也因此,我們要熟記指標,能夠保護你我自己的安全。

當過兵的人應該都聽過,今天紅旗不適合操練。這個綠、黃、橘、紅的分界是怎麼來區分的呢?根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採用的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是一個判斷現在的周遭環境是否會容易引發熱急症。其計算公式如下:
在室內或是樹蔭遮蔽物下的戶外:WBGT=0.7x濕球溫度+0.3x黑球溫度。

如果是在戶外的陽光下:WBGT=0.7x濕球溫度+0.2x黑球溫度+0.1x乾球溫度。

當我們所計算出來的數值介於(1)小於21攝氏度為安全;(2)21~25度為注意;(3)25~28度為警戒;(4)28~31度為嚴重警戒;(5)大於31度為活動暫停。換言之,如果我們在警戒以上的WBGT活動就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熱急症,而在嚴重警戒以上的溫度進行活動,產生熱急症的機率就更高。所以,當我們可以選擇活動場域、活動方式的時候,應該要避免在高WBGT的環境下。如果不行,那麼也應該注意參與活動人員、工作人員的體力狀態、飲水狀態,是否還能夠持續活動。如果已經出現脫水的症狀,那麼應該要暫停或改變活動地點。

WBGT是一個很棒的指標可以幫助我們辨識。然而,並不會有人隨身攜帶三種球的溫度計而且計算公式。也因此,就有廠商開發出各種直接顯示現在是否為熱急症高風險的環境指數計(如下圖)。有了這樣的指標計,我們可以更簡單直接的測量環境的溫度、濕度,也能夠清楚的辨識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有高的熱壓力(Heat Stress)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附帶一提的是,在熱急症的發生之前。往往會先出現的是脫水的症狀,而在高WBGT的環境之下活動,光喝水是不足以應付的。況且,如果我們在大量的流汗時又大量的補充水分而沒有補充適當的電解質。那麼不僅僅無法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更會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濃度降低,產生所謂水中毒的症狀。下一次,我們就會從脫水這個現象談起,怎麼來做好水分的補充。

附記:
6/27日在八仙樂園所發生的意外事件,造成近500人的受傷。有近200名的患者是重傷需要加護治療。請各位在關注這件事情的同時,也從新檢視您所即將要參加的戶外活動,是否有做好完整的風險評估與規避。保險,並不是完全的風險承擔方式。

炎炎夏日之環境溫度知多少

夏日炎炎,無論是在高低海拔都應該注意外界氣溫的改變。

炎炎夏日之環境溫度知多少

即便是在冰雪的環境當中,也要隨時調整自己的衣著以避免熱急症的產生

炎炎夏日之環境溫度知多少

一鍵測量的指數計,能夠幫助戶外活動者,判斷熱急症的風險。

 

本文作者/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樹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SHARE
Previous articleThe North Face 2015 戶外訓練營 越野跑 精進班
Next article哈薩克亞洲盃鐵人三項 18歲小將謝汶娟奪銅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_副本_副本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結合了緊急救護與戶外活動的專業,以戶外安全教育、戶外倫理教育、戶外活動風險辨識、緊急應變教育,作為四大發展領域。提倡的戶外哲學是「自由自在地徜徉於山林之間」,而座右銘是「享受」。希望國人能夠了解什麼是安全、辨認風險後,再能步入戶外、翱翔山林。   洪維忼(Robert)戶外安全對策本部的本部長。 1983 年生,台灣出生的金門人,並以金門為傲。自小參加童軍運動,偏愛在山林中自由的感覺,活動範圍包含登山、露營、攀岩、攀樹、傳統射箭、潛水等,更因為喜愛戶外活動,於研究所時期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戶外活動組,進行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的專業能力研究;博士班期間於英國Coventry大學進行Wilderness Education for EMTs的研究;也曾遠赴美國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進修戶外與登山的教學及安全知能。 除了是童子軍木章持有人外,也是美國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 Centre 的Master Educator、台灣唯二的PHTLS指導員、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美國NOLS Outdoor Educator結訓、航空醫學會中級空中救護員、CPR與基本救命術指導員。多次協助教育課程訓練、戶外活動醫護站(例如:渣打國際馬拉松、國中小攀豎活動)、專業救護技術員培訓課程等。 在戶外活動十餘年後,深刻體認到緊急應變的重要性,因此從2007年開始參與臺北市義消總隊緊急救護大隊擔任救護義消的工作,而更於服役期間於新北市消防局海山特種搜救暨專責救護隊,參與各項搶救工作。2013年自英國返台後,遂成立「戶外安全對策本部」提供各項教育的推廣。   戶外安全對策本部Facebook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