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100線林道棲蘭神木園

0
3475
圖:棲蘭神木園(司馬遷神木-紅檜)

棲蘭神木園位於100線林道里程12公里處,海拔約1500公尺,面積15公頃, 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委外經營的森林遊樂區。

整個棲蘭山區的檜木林佔地一萬公頃,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檜木巨木群,樹齡從數百年到數千年, 被評選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景點之一。

民國91年(2002)內政部公告將於棲蘭山區成立「馬告國家公園」,這項計畫後來因當地原住民泰雅族強烈反對而決定暫緩實施。 棲蘭神木園,又稱「馬告神木園」。馬告(Makauy),泰雅族語是指「山胡椒」的意思。

棲蘭神木園地處生態保護區內,實施遊客總量管制,每日入園人數不得超過720人, 100線林道入口設有管制站,非經申請核准,禁止進入。遊客遊覽神木園,須先向退輔會委託經營的獅子林企業報名, 然後搭乘專屬的小巴士前往神木園。每天有三梯次入園參觀時段,分別從棲蘭山莊及明池山莊發車。 棲蘭山莊發車時間分別為7:50、10:30及13:20,費用成人票價770元(住宿客570元),包含交通及保險等費用。

我參考棲蘭神木園網站的資訊,入園須於一週前預約。這令人感到猶豫不決。因為入園門票不低,倘若預約之後, 行程之日,遇到下雨天,神木園區又雨又霧,迷迷濛濛,則如何觀賞神木呢?

圖:棲蘭神木園步道。

於是我決採取當日突襲法,碰碰運氣。

選擇一個天氣良好的非假日,上午九點前抵達羅東, 然後撥電話至棲蘭山莊,詢問當天棲蘭神木園是否還有候補的空位?

山莊工作人員回答,10:30的這個梯次還有空位,要求我須在10:00以前抵達棲蘭國家森林遊樂區現場報名。 於是順利報名成功。

當天才來宜蘭現場報名,萬一遇到額滿情況,豈不是白跑一趟?不會。因為我有準備宜蘭的其它備案行程。 若不成功,下次再試試看。後來發現下午13:30梯次入園的遊客更少, 所以可以選擇非假日(且非暑假)視天氣狀況,當天報名棲蘭神木園,成功的機率應當不小。

小巴士從棲蘭山莊出發,經由北橫公路(台7線)前往棲蘭神木園,車子經過北橫公路里程75K後,右轉100線林道,林道入口設有管制站。 由此進入,100線林道蜿蜒深入棲蘭山區,最遠可通往鴛鴦湖及司馬庫司古道入口,不過這片棲蘭山區管制極嚴格,僅開放學術研究或原住民祭儀才可能申請獲准進入, 一般遊客僅能造訪棲蘭神木園而已。

經過12公里的林道,抵達棲蘭神木園服務中心,這裡是步道的出口。車子續行駛林道約0.5公里,抵達步道入口。 由明池山莊來的小巴遊客已在此等候,與棲蘭山莊的遊客會合後,由專業志工導覽人員帶領,進入園區,沿途進行生態解說。

圖:棲蘭神木園(秦始皇神木-紅檜)

園區步道分為全程及短程兩個大小環狀,長程長約2公里,短程約0.9公里。若遇天氣狀況不好時, 有時導覽人員只好選擇走短程路線。棲蘭神木園與拉拉山國有林自然保留區景觀類似, 都以檜木巨木群著稱,沿著步道,沿途逐一參觀一棵棵的檜木巨木。

全世界的檜木有七種,只分佈於北太平洋沿岸溫暖潮濕地區的北美、日本與台灣地區。台灣擁有兩種檜木,即紅檜及台灣扁柏, 都是台灣的特有種。拉拉山的檜木巨木幾乎都是紅檜,據說只有一棵是扁柏,而棲蘭神木園則是紅檜與扁柏巨木都有, 而棲蘭山區更是台灣扁柏主要的分佈地區。扁柏是最上等的檜木,價值高過紅檜,木材更為珍貴。 例如,日本東京著名的明治神宮參道前的鳥居,即是用台灣扁柏打造的。

紅檜和扁柏都是檜木,外觀也很相似,讀過書面資料,知道可以從樹皮、枝條、鱗葉、毬果等特徵來識別, 在棲蘭神木園可以實際近距離的觀賞到紅檜及扁柏,在導覽人員解說下,終於可以清楚分辨出兩種檜木的差異。

圖:棲蘭神木園(孔子神木-紅檜)

棲蘭神木園在民國八十年(1991)就已經成立,原名為「中國歷代神木園區」, 當時退輔會將園內51棵紅檜與扁柏依樹齡年代,以中國同一時代的歷史人物來為檜木命名。

根據導覽人員的解說, 檜木巨木群以孔子神木最老,樹齡約2560歲;鄭成功神木最年輕,只有400歲;包拯神木最高,身長達51公尺; 王昭君神木最矮,身高只有20公尺;司馬遷神木最胖,胸徑廣達4.14公尺。

走在棲蘭神木園內,見巨木聳立,樹齡悠久, 檜木或發芽於春秋戰國時代,或成長於秦皇漢武時期;或與唐朝詩人同代,或與宋代文人同歲, 令人有歷史悠悠的懷想,也令人為這國寶級的巨木而讚嘆。

棲蘭神木園檜木巨木以中國歷代51位名人來命名,這些名人當中,只有鄭成功實際來過台灣。 其餘名人之中,鄭和曾經七次下西洋,最有機會來到台灣。

《明史》〈外國傳〉「雞籠山」記載,鄭和遍歷東西洋,各國爭相貢獻,惟獨東番(台灣)遠避不至。 鄭和因此非常生氣,送給東番各家各戶一個銅鈴,掛在脖子上,將東番視為狗國。鄭和討厭台灣,只是歷史附會傳說,並非事實。 而由此可以推斷,台灣真的很偏僻,黑水溝真的很危險, 當年鄭和浩浩蕩蕩舉世無敵的船隊,也不敢輕易航向未知的黑溝惡洋來一探東番。

其餘的49位中國名人,還有誰曾經有機會來台灣呢?在我看來,就是孔子了。《論語》有記載: 「子欲居九夷」,別人聽了問說:「那麼簡陋的蠻荒之地,怎能居住呢?」孔子回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見孔子有浪跡天涯的想法, 也不排斥定居於蠻荒之國。

孔子懷抱淑世理想,然而始終懷才不遇,因此曾經感嘆的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惜當時沒有成行。 倘若孔子真的從齊國出海,順著洋流漂向南方,或許有機會在台灣登陸。那麼東亞的文明史,將會因此而改寫。

文章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