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教練會叫你單腳站時閉上眼睛呢?或是有時候會叫你在不看四肢的情況之下,做動作呢?
我們在跑步的時候,並不會盯著腳看,不會一邊跑,一邊看看自己的落地點,腳是否外外八內八,足弓是否塌陷等等動作,而是會往前跑。我們只會往前看,來判斷是否一路上的狀況,而當你踩到小石頭,也能夠感覺得到。這就是你的本體感覺,本體接受器來自於肌肉及關節,通過刺激,大腦能夠接收受器的訊息,來判斷四肢的相對位置,來控制肢體。
但本體感覺弱的人,在做精細的動作時,就沒辦法做得很好。如果要他單腳站,在不盯著腳的情況之下,輪流點在腳尖,足弓,腳跟的位置,就可能會偏離很多。雖然知道要往前點,往後點,但是沒辦法依靠感覺,把他點在準確的位置上。
這就表示雙腳接收器的不夠敏感,腦子裡雖然想做一件事,但是在沒有視覺的幫助下,始終沒辦法完成。
雙腳的本體感覺不好又會如何呢?
when you feel wrong, you move wrong. 當感覺有誤時,你就會做出錯誤的動作。
這句話很好理解,當一個人判斷錯誤時,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對於跑者來說,大部分人都知道,跨步會影響跑步的效率,儘管想做出改變,但短期內還是沒辦法更改。而本體感覺好的人,他能夠感受得到他四肢的位置,因為有意識,所以控制起來會變得輕鬆許多,當感受到不對時,能夠馬上做出調整,動作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那為什麼有些人想要短期內做出改變卻沒辦法呢?
活動度與穩定度
很多跑者沒辦法上單腳站立,要么是活動度的問題(關節卡住,軟組織過短,或者是筋膜沾黏),要么是控制能力不足。
如果是前者,那就得先把卡住,緊繃的地方處理後,再來建立新的動作模式。
前者是通過激痛點放鬆,筋膜放鬆等方式,而後者則是通過控制訓練(針對某個部位進行三維的刺激:矢狀面,額狀面,水平面),其中一個方式是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只要你能夠在外力的干擾之下還能夠維持穩定,那就表示你具備了一定的穩定能力,這時可以選者挑戰更高難度的訓練。
前者是通過物理方式處理,而後者則是建立神經連接。
穩定度的加強,也就意味著有著一個穩定的基準點,一把尺子,那在做動作的時候,我們就能很清楚的知道,現在手與軀幹的相對位置,腳與另一隻腳的相對位置。
而如果身體不夠穩定,那麼這個基準點就會是不固定的,要找出四肢的相對位置就會變得困難許多。對於本體感覺的訓練就會大打折扣。就會跟下圖一樣~大砲在獨木舟上發射,你不會知道下砲會打在哪裡?還是船翻了?
參考資料:
Running Rewired: Reinvent Your Run for Stability, Strength, and Speed
文章來源:活動度與穩定度對本體感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