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2005年2月開始跑步,原因是為了減肥
2008年4月開始接觸路跑,UMC國際馬拉松5.6K組
2008年12月完成人生第一次半程馬拉松(台北ING)
2009年11月完成人生初次的全程馬拉松(太魯閣)
2010年12月完成人生初次的超級馬拉松(寶二水庫50K)
2011年5月人生初次的100K(南橫100公里)
2011年10月人生初次的12小時賽(淡水海洋大學12H賽)
2012年12月人生初次的24小時賽(2012東吳國際超馬24小時)
2013年2月第一次獲得冠軍(2013超馬嘉年華)
2014年4月Challenge Taiwan 226K初超鐵
2017年12月台北馬破3,2:59:04(正式賽道破3)
2018年1月渣打馬 PB 2:56:44
To be continued…
【序】
會想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奶爸午跑班成員之一的志傑想以公司路跑社的名義邀請我至他們公司演講關於跑步的主題,而我想了一下覺得分享自己10年的跑步經歷與經驗順勢檢視自己這10年來的點點滴滴好像挺不錯的,就接了下來。
剛好最近於運動筆記分享了一系列奶爸文章,這次的演講主題就定為:奶爸工程師的跑者魂。
註:跑者魂一詞是仿照最新出新書的真男人張嘉哲的書名:永不放棄的跑者魂。
在開始正式文章之前,大家可以參考don1don於2012年進行專訪時所寫的文章:微笑跑者-鄒宏傑
【十年】
接觸到路跑賽事要追溯到2008年4/13的UMC國際馬拉松,當時才剛出社會工作半年多,一位同事看我平時下班都會留下來到健身房跑步機運動,便邀我是否要參加看看。平時我大概都是跑個30-40分鐘,總距離大概在6~7K左右,看了一下簡章有路跑組5.6K與我平時跑的距離差不多,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去玩看看就參加了,點燃心中的跑者魂。
當年11月及12月分別參加了美津濃接力賽與台北ING初半馬,算是正式開啟了我的跑者之路,截至今年2018年4月,我整整在賽道上待了10年,途中經歷了轉職、交女友、結婚、生子、奶爸的階段,而跑步這件事始終陪伴著我,而未來我也將繼續跑下去!
2008美津濃接力賽
2008台北ING初半馬
【座右銘】
「人生不是只有跑步,但跑步豐富我的人生」 by N大 2011.7
2011年7月在某次練跑中,我邊跑邊想著跑步對於我是什麼?為何跑著?
邊跑邊看著那美麗的山色(前往宇老的路上),我想通了:「跑步豐富我的人生。」藉由跑步走遍全國各大鄉鎮、認識了許多充滿正向能量的跑者,也連帶使自己的未來總是充滿正能量,甚至我的老婆也是透過跑步這個連結才得以認識進而交往結婚生子。跑步已成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現在不跑步都覺得渾身不對勁,跑步已經豐富了我的人生,而當然人生不是只有跑步!
獨自一人跑上宇老
【我愛跑步,跑步愛我】
記得當兵新訓兩個月在成功嶺時,跑步的時候分隊長總是要我們喊口令邊跑步,那時的口令就是:「我愛跑步,跑步愛我;天天跑步、天天快樂。」
這樣的口令在我開始正式跑馬之後才覺得真的是這樣呢!
曾經有一小段的時間在跑馬拉松陷入了小低潮(2012年4月),那時因為小有成績開始對於自己有些期待(2012北大12小時跑出125K的成績),本想在4月的濟州島100K超馬跑進10小時內應該不難,但最終只以10:31作收在心情上難免有些失落,變得對成績很在意,跑步不再像以前開心。
2012年濟州島100k超馬
過了幾場比賽的調整心態,我在北宜公路55K超馬的路上重拾了跑步初衷:【快樂】,不再追求成績,練到那跑那到,盡情地享受當下就對了,當時的目標就是笑顏跑步,而招牌的笑顏就是這時開始的。直至今年3月的萬金石馬拉松挑戰SUB255雖失敗,但在後半馬時我想起了笑顏跑步這件事,因此在後半馬的每張照片幾乎都是笑顏的帥照,也算是不錯的收穫,至於挑戰SUB255就留至年底吧!
北宜公路55k超馬賽
2018萬金石馬拉松後半程
【百馬】
百馬指的是跑了100場的全程馬拉松(或超馬),會知道這個詞是因為當時最大的路跑入口網站:跑者廣場,其中有一項馬拉松普查,每個人都可以申請帳號開始登記自己的跑馬場次、成績作為個人的記錄之用,而該普查在當時的最高境界就是百馬,若成功完成百馬將獲頒百馬獎以茲鼓勵,而過程中也有10馬、30馬、60馬獎,在每年固定的賽事場次進行頒獎。
馬拉松普查網站
這邊截錄一段馬拉松普查的宗旨:
「藉由本馬拉松普查的活動,將跑友們以非凡的毅志力,不畏辛苦地持續追求馬拉松的成果,予以彰顯和肯定,並呈現給其他跑友做為激勵的參考,鼓勵人人持續跑步運動,找回健康、追求體力。
馬拉松完成次數的多寡,並非普查的終極目標。馬拉松完成次數不斷地增加和累積,才是真正目的。因為能夠「持續挑戰」馬拉松,表示跑友的身體保持無恙,生活過得順暢。換言之,唯有長期保持「健康和活力」生活型態,才能強化體力和活化生命,也才能挑戰馬拉松。因此,馬拉松普查的最大意義在於鼓勵跑友:持續運動強身,豐富生活內涵,提升生命品質。」
2009年太魯閣初馬
很多跑者會被追馬數而吸引,而我也不意外,在2009年跑了太魯閣初馬及後續跑了幾場馬拉松之後我也開始瘋狂追馬,慶幸的是自己還算是頭腦保持清醒,雖然比賽還是報名很多,常常每週南征北討地出賽,但最高的原則及目標:【不受傷且享受跑步帶來的樂趣】,因此在初期的30馬左右,我的心態就是去旅跑,藉由跑步這項運動到全國各地進行旅行,每週不再是宅在家裡打電腦上網,而是早早出門去運動和跑友交流,看看各個鄉鎮城市的風景,享受完(玩)賽的喜悅。
十馬獎盃於2011年台南星光馬獲頒
註:當時我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笑顏完跑,千萬不要忘記自己跑步的初衷:快樂,當時有了個稱號叫做笑顏完跑的N大
30馬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全馬成績是否能夠達到當時市民跑者的次級夢想SUB330,開始上網找訓練的相關資料閱讀,試著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練習了兩個月,終於在2011年的10/29的遠東新世紀馬拉松以3:22:24達成了SUB330。
2011遠東新世紀馬拉松
SUB330之後開始轉往超馬發展,甚至中間也玩了標鐵/半超鐵/超鐵,直到2014年的台北24小時超馬賽做為我的第100場馬拉松,用24小時賽做為百馬,我可能是第一個吧!
2014年超馬嘉年華24小時做為百馬
百馬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過程,我並沒有因為百馬後就對跑步興趣缺缺,甚至完成了這個里程碑之後,我更想做的是能夠在超馬24小時這個領域中打破由全國記錄保持人陳俊彥所締造的244.835KM。
註:2014年3月結婚後便計劃生小孩,很幸運地在4月得初老婆懷孕後,我減少報名比賽的場次,慢慢從馬場上消失,當然我還是有在跑步只是很少參賽,而24小時賽跑出超過240k的目標就等以後有機會再挑戰了。
【連馬】
連馬現在不知道還流不流行,現在我已經不連馬了。
註:很多跑者因為連馬而受傷,連馬其實對於身體的負荷還滿大的,而我之所以在當時沒有受傷的原因除了心態外(不受傷且享受賽事),另一個原因是基礎有氧底子打得夠深,雖說是跑馬10年,但其實早在2005年念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每天跑操場10~15圈培養基礎體力了。
早期2011年是開始連馬的第一年,幾乎是週週有比賽(全馬以上)的連週馬,那時對於可以出去跑賽事加上順便看看全台灣各地的風光覺得非常有趣。
翻了歷年的記錄發現2011從年初幾乎一直比賽到7月才有稍長的休賽時間,其中還跑了一場第一屆的南橫100k,是我開啟超馬的啟蒙賽事,認識了PTT的暴力哥、念哲、昱廷。
初百k-2011第一屆南橫100k
N大這個稱呼差不多就是2011這個時期慢慢出現的,因為連馬多,幾乎當天比賽完或隔天都會發一篇心得文到PTT的路跑版上,跑友就直呼我叫N大,久而久之我也自己叫自己N大了,直到2014年才較少上去發心得文。
金門-台南-新北-屏東-高雄-東京-桃園-綠島-台中-南投-台北-苗栗-台東,2011的上半年幾乎全國跑透透還外加一個日本東京。
2011東京馬拉松
那時並不追求成績要多快,追的是跑馬的樂趣(順便集百馬),也奠定日後超馬的底子,而東吳超馬24小時的參賽念頭也慢慢萌芽。
【超馬】
說到我的初超馬:2010年12月的寶二水庫50K(繞寶二水庫5圈),說實在我已經忘記為什麼會報名這場超馬了,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有兩個原因:在新竹離家近、體驗一下超馬的滋味。
第一超馬:寶二水庫50k
跑完初超馬的感覺跟跑完初馬有點類似,就是我完成了!我透過自己的雙腳跑了一個從小到大從未到達過的距離,那種心靈上的滿足就是我想要的,即使身體和雙腳都已累癱。
2011年5月我報名了一場不知道是否能夠完成的賽事:第一屆南橫100K超級馬拉松。在這場賽事之前,我最遠跑過的距離就只有54.3K(2011年的拜年馬拉松),甚至我不知道該如何準備100K的比賽,只知道跑就對了,但也不是有勇無謀去亂的,這場100K前我可是有練習的,而練習的方式就是連馬。透過每週一場42公里的馬拉松鍛練腳力及有氧基礎,而站上關山車站的起點想的只有一件事:在時限內完成初100K,最後以11:31:09的成績在12個小時內完成。
同年的10月發現了一場超馬比賽:海洋大學12H超馬,因為有了南橫100K完賽的信心且當時的完賽時間就差不多接近12小時,因此認為這場12小時賽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甚至100K絕對不成問題,而能夠跑多久就盡力而為!
這場初12小時賽的完成距離是113.35K,我記得當晚回家後有一點點血尿,原因是當天實在是太炎熱又水喝不夠脫水的關係,自此之後我跑超馬都會特別小心不要脫水。
第二場12小時賽-台北海洋大學
這兩場關鍵的超馬比賽給了我很多信心,我知道自己可以跑超馬,對於電視上曾經報導過的東吳大學24小時超馬賽似乎覺得可以努力看看?
【24小時賽】
第一次參加24小時是2012年的東吳24小時賽,這場比賽是有資格限制的,基本上最好有跑過24小時的經驗且成績達到一定水準,不然就是在12小時賽要有不錯的發揮,我靠著當年在北大12小時跑出的125K的成績掉車尾入選了當年度的24小時賽選手。
2012年北大12小時超馬賽-成績125K
第一次的24小時賽其實不知道如何準備,只知道就是多跑一些累積距離,最好做幾次的B2B練習,記得賽前做了兩次到現在都覺得很瘋狂的練習。
第一次的B2B是發生在當年10月底石岡馬拉松賽。
比賽是星期日而我在前一天的星期五晚上開始進行密集地練跑。星期五晚上是交大環校15圈約33K,而隔天早上則是到18尖山進行了共60K的長跑(來回12趟),晚上甚至跑去喝大學同學的喜酒,隔天驅車下台中進行石岡馬拉松42K,三天下來總計135K的里程真的很嚇人,現在回想起來只記得很累但沒有受傷真的是有氧底子打得夠好!
2012石岡馬拉松
第二次的B2B則是兩週後的第一屆田中馬拉松。
這次一樣是星期五晚上開始先在台大田徑場進行了60K的繞圈長跑(晚上9點至隔天凌晨約3點),目的是讓身體熟悉熬夜跑步的感覺,稍做休息後在早上7點左右至台大附近的河濱進行了共約30K的長跑,下午又跑去劍中劍18K的山路,晚上回新竹睡個覺,隔天驅車前往彰化跑了42K的田中馬,三天合計150K,現在打字寫這段回憶都覺得不可思議!
2012第一屆田中馬拉松
田中馬的隔週則是參加了冬山河100K,以8:37:25的成績打破個人100K的PB,直至今日這場100K仍然是我的PB。
2012第一屆冬山河100k超馬
正當我認為一切就緒迎接個人第1場24小時賽而低標少說也是國家標準的男子200K以上時,在當天24小時賽有了很大的衝擊,前12小時在掌握之中跑了113K左右,但後12小時整個荒腔走板,想睡覺、腳底板痛、腳痠通通一起來到,最後只能在寒風微雨中用走的一圈一圈將剩下的時間給用完,最後以170.297K的成績留下遺憾。
黑夜裡的東吳24小時賽
隔年捲土重來,但成績仍然未如己意,只跑了191.638K,詳細過程就不再贅述,可以參考當時的心得文及老婆寫的補給員文:
這兩場東吳24小時均未跑出心中想要的成績,在檢討中發現不是腿力不夠而是心力不夠。沒錯,24小時不單純只比你的腿部耐力,而強大的心理素質才是跑好的關鍵。
隔年2月我故意選了台北超馬嘉年華24小時賽做為我的第100馬,而全程的補給只靠自己,不再像是東吳那兩場有專門的補給員,因為重點在於自己是否能夠克服心魔,克服不想跑、想睡的念頭,持續不斷跑下去。最後我好像稍微趴在桌上睡了約10分鐘,其餘則是都在賽道上,即使再慢至少不是睡覺,最終成績居然也有189.712K,其實與前場的24小時賽幾乎無差異,雖然說沒有跑出更好的成績,但在心理上著實成長不少。
【冠軍】
讀書考試第一名的經驗我有,但從事運動而得到第一名則是從未想過。
第一次在比賽中拿到冠軍不是半馬/全馬,而是超馬。不過說實在話,超馬因為參與的人數較少,只要你夠努力認真練習都有一定的機會,所以即使拿到了第一名也只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不需要過度自我膨漲。
2013超馬嘉年華12小時賽-女友(老婆)餵食中
第一次的冠軍是2013年2月的超馬嘉年華12小時,成績是117.568K,雖說是冠軍但其實離我自己設定的130K的目標差距很大,而比較廣為資深跑友知道的是在當年10月在高雄國家體育場的12小時賽,繞著400公尺的操場從晚上六點起跑直至隔天早上六點,最終我以132.523K的成績拿下第一名,離賽前自己設定的133K差距約為一圈操場,算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對於該年底的東吳24小時有很大的信心,不過結果後來大家都知道:慘敗! 畢竟24小時和12小時還是略有不同,我當時尚未準備好自己的心。
從黑夜跑至白天,2013高雄12小時賽
註:高雄12小時賽前有說未跑到133k就理光頭,我在跑完賽的當天晚上就理了個光頭(但未真的完全亮晶晶的那種光頭)
未達標理光頭
【奶爸】
2015年1月大寶誕生,開始了新手爸爸的生活,頓時跑步已不是生活的重心,每天光是照顧大寶就很累了,尤其前三個月是寶寶無法睡過夜的日子,每天都睡不飽了,只想好好地休息,跑步則是等之後再說吧!
註:當時和老婆兩人二打一,直到二寶於2016年11月誕生後,就變成一打一了,老婆顧大寶,我顧二寶。
大寶三個月後慢慢地可以睡過夜,因此我的睡眠時間才變得比較固定,覺得應該可以重拾跑步了,雖說可以睡過夜,但要維持之前的夜跑則是不可能的,因為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回家,而不是前往交大進行練跑。
我想了幾個可以跑步的時段:早晨、中午、晚上小孩睡著後。
早晨其實有難度,雖說是睡過夜但早上寶寶餓了要起床餵奶,雖然說老婆可以幫忙餵(非親餵,而是養瓶餵),但小孩是兩個人的,只顧自己出門跑步太過自私,頂多就是遇到放假的週六日先和老婆說好會去晨跑,若小孩醒則請她顧一下,但這是只有大寶一個時才適用,後來二寶出生後進入二打二模式,我就不敢做這種要求了。
晚上小孩睡著後:這個時段其實是可行的,現在的二寶生活就是利用這個時段進行短暫約30分鐘左右的跑步,不過在只有大寶的時期我則是很懶,幾乎未在這個時段練跑過。
中午:這個時段是目前的主力練跑時段,當奶爸後覺得時間不夠用,以前午休是拿來吃飯午睡,而大寶出生後我開始將這個時段拿來跑步。
起初是只用跑步機,因為中午不曉得可以去那練跑,加上中午一般太陽都很強而換裝梳洗又需要一些時間,所以選了最省時間的公司跑步機。
不過這個限制在現在看來是只要有心,其實不管那裡都可以練跑的。練跑的地點包括:寶山水庫及寶二水庫的週邊、交大、青草湖、古奇峰、園區環狀路線,只要來得及回到公司上班的路線都在考慮範圍內。
中午練跑寶山水庫路段
自2015年初至今,我已經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午跑班跑者了,在成為爸爸之前就知道18尖山有一群跑者專跑中午的,那時不曉得為什麼,成為爸爸之後才終於了解。
【奶爸訓練法】奶爸訓練法的幾個重點:
(1) 利用週一至週五的中午時間跑山路(這個訓練法都沒有跑間歇)
(2) 利用週一至週五的晚上多跑一次,以體感為主,約30分鐘
(3) 六日或是遇休假日則只跑晚上一次以體感為主,約30分鐘,因為早上到晚上這段時間都要照顧小孩
(4) 賽前6週找時間請半天假跑長距離,平均約10天一次,而賽前兩週會開始減量,無長距離。
(5) 找實力相當或是高出自己一點的跑友來互相傷害,例如:Eason、志傑、Jack、亮臻,大家現在都是午跑班的成員。
午跑班成員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