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馬拉松年年進化,你看見了沒?

0
1772

一年有數百場馬拉松競賽的臺灣,從最北邊的北海岸到最南端的墾丁都有馬拉松賽,從富有山林美景的南投到喊不出名氣的小鎮都有馬拉松路跑賽事。臺灣馬拉松是觀光、競技、旅行以及人文巡禮的綜合體。

台北馬拉松是每年的嘉年畫賽事 照片來源

從南到北,臺灣一年有數百場馬拉松賽

如果要談起台灣最好的馬拉松是哪一場?身邊這些跑友總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是萬金石馬拉松、有人說是太魯閣馬拉松、有人說國道馬沿途平坦,也有人說高雄馬現在也很夯。有些人喜歡補給好的競賽,有些人喜歡賽道規格合乎條件、有些人喜歡鄰近周邊的賽事,有些人喜歡找世外桃源好風景參賽。如果是一場鄰近台北、交通方便又能城市觀光、且合乎標準賽道條件的馬拉松呢?

如出巡大拜拜的臺北馬拉松

每年十二月分都有一場舉辦於涼爽天氣、全線大多平坦,並且有許多頂尖選手一起同跑的台北馬拉松。不諱言,每年都有上萬人前往挑戰,被譽為『大拜拜馬拉松』的台北馬拉松賽,其背後帶著不同於其他賽事的條件與競賽背景。

臺北馬拉松除了有悠久的歷史之外,就路線上來說,萬金石馬拉松要面對強大的海風吹襲,太魯閣馬拉松要挑戰一連串的上坡路段;國道馬雖然一路平坦,但沿線單調且完全沒有遮蔭,每年三月更常需面對高溫挑戰。即使是遠在台灣南部的高雄馬拉松也同樣遇到氣溫的問題,這些都是許多馬拉松跑者想要創個人最佳記錄需考量到的。

台北馬拉松的補給追求完整且標準

為什麼要跑臺北馬拉松

那麼台北馬值得你去挑戰嗎?當然是,台北馬除了可以稱之為台灣最具特色的城市馬拉松,更可以在平坦的台北街道上遊覽精華路段以及特色建築,同時整個路段通過AIMS/IAAF賽道專業認證,也就是你參加台北馬,跑出的成績是公認的,有心想要再登巔峰的跑者,可以拿著台北馬拉松的成績來作為申請其他國家馬拉松賽事標準門檻驗證的標準。

另外,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體育局也將2018年的台北馬拉松設定為國際認證觀察年,向國際田徑總會(IAAF)申請路跑標籤認證,也藉這個機會讓台北馬拉松的整個賽務規劃,能按照規範進行限時內全線道路管制,透過更完善的交通改道措施讓跑者可以更加安心地全力奔跑,也吸引更多有實力的國際專業選手前來台北馬挑戰更好的成績。

由於各方積極推動台北馬拉松朝國際田徑總會的銅標認證標章方向努力,讓台灣有心挑戰自我的跑者更願意選擇挑戰這場賽事,才能讓自己更有機會透過台北馬跑入另一個新境界。

突破現況,全力推動交通低衝擊競賽

相信當大家聽到台北馬將有最高標準的交通管制,對於台灣跑者來說絕對是最珍貴的好消息。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在都會地區舉辦長達42公里的城市馬拉松賽事,對民眾日常交通絕對是一大衝擊,也因此要做到最高品質的管制作業,實在是考驗主辦單位的決心,更要透過多方專業合作才能為跑者打造出一個完美又安全的跑步競賽環境。

挖掘歷史底蘊,感受魅力台北

其實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早在2015年開始,在台北馬拉松的路線規劃下足了功夫,與其他國際城市馬拉松一樣,將整個城市的特色融入全程路線中,更是一個吸引大家的賣點。

台北馬拉松路線逐年都有新的改變,讓跑者們更有參賽意願。照片來源

譬如2016年將有如暸望燈塔的最高地標台北101作為路線巡禮點,不論你跑到哪一段路程,都可以清楚地望見要終點,遙想就在不遠處。另外,結合現代化建築展現台北多樣化、摩登之貌,主辦單位更將台北四大古城門、中正紀念堂及忠烈祠等重要景點列入路線主軸,透過這些特色建築呈現出台北現代與過往歷史的交織脈絡,讓跑者穿梭在彷彿不同的時空背景之間,藉由跑步更認識台北的歷史發展淵源 。

不只跑得更好,還要跑得更快

台北馬拉松是菁英選手以及追求競賽跑者的試金石

臺北馬拉松自2015年持續改進後,不只賽事路線、制度有更新穎的展現。也間接使得參賽人數踴躍、完賽人數增加以及整體成績的上升。從2015年完賽人數14453(全程含半程馬拉松),到2017年完賽人數19117人,完賽人數上升了30%。除此之外,4小時內完賽人數也從2015年946人上升到2017年1759人,這樣的數字化顯現臺北馬拉松獨具魅力,而且也隨著跑友們一同成長、茁壯。邁向更好的未來。

台北馬拉松的進化絕對是值得每一位跑者前來體驗與挑戰,不論你抱著哪一種目的前來參與,讓我們一同在台北街頭來享受路跑,用心感受另一種充滿動力的城市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