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台灣鐵人三項選手視為上半年度最大賽的2019年韓國慶州亞錦賽,於6月22日圓滿落幕。此次中華台北隊派出17位選手參賽,最後也繳出菁英男、女最佳名次第十名的成績單,而菁英混和接力組也拿到第五名,表現可圈可點。
在今年亞錦賽上,我們除了可以在成績單上看到選手們的進步,同時也在比賽過程中,看到個人與團隊之間與以往不同的競技表現。本文將先帶大家回顧菁英男、女組選手的表現,而《台灣鐵人的未來在哪裡? 亞錦賽的下一站》則繼續帶大家來看看中華台北的隨隊教練魏振展、楊志祥如何看待青少年選手在亞錦賽的表現。
路跑階段成關鍵 國際賽成績有目共睹
首先來看看菁英女生組的表現,台灣代表選手分別為張綺文、郭家齊、張嘉家和黃于嫣。四人在游泳項目皆在第二集團上岸,包括最後在此賽事封后的日本女將上田藍也在此集團。(上田藍路跑成績為35分49秒)。進入自行車賽段,我國選手所屬的追擊部隊,靠著各國選手的積極合作,努力將原本1分鐘的差距,縮短至20秒。10公里路跑成了勝負關鍵。
張綺文路跑成績40分26秒,和總成績排名同樣都在第10順位。「這次收穫最多的部分是,看見自己的成長,」張綺文賽後分享說:「對於那個每天辛苦訓練的自己、犧牲時間陪伴我們的教練、還有身邊的家人、朋友,我想這應該是給他們最好的回饋。」
張綺文在上半年度經歷多場國際賽事之後,她的進步已反應在排行榜上。至亞錦賽結束後,張綺文的世界排名來到134名、奧運資格排名則是128名。
在亞錦賽獲得第11位的郭家齊,路跑成績為 41分18秒。雖然郭家齊未能達成在賽前設定擠進前10名的目標,但能夠健健康康的在賽道上奔馳,已是這幾個月以來家齊開心的事。「收穫最多的是漸漸找回自信心,因為受傷讓我對自己的實力感到懷疑,而這次在亞錦賽拿下積分,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選手受傷後能否恢復到以前最佳成績是一回事、如何找回信心又是另一回事。期待家齊仍夠繼續以正面態度面對困難,而挫折將使她變得更強壯。目前家齊在世界排名為170名,奧運資格排名則是124名。
突破以往保守策略 嘗試突圍創造更多可能性
台灣菁英男子組選手分別為張團畯、王威凱、林威志以及張家豪。游泳賽段台灣四位男子選手全都落在第三集團,但由於第三集團中的選手能力並不高,導致自行車項目在前兩圈的合作效果並不好,甚至被前方集團逐漸拉開差距。第二圈後,王威凱和張團畯從第三集團發動攻勢、勇敢突圍,最後成功把自己與前方集團的差距控制在2分鐘以內。
一向在路跑表現傑出的張團畯,在此次亞錦賽跑出34分44秒,單項排名第四,幫助他一路挺進到總排第10名。「收穫最多的當然是拿到積分,」張團畯說:「每一場比賽有好有壞,透過比賽檢視自己這幾個月下來訓練的成果。而游泳部分與教練討論過後,會再增加開放性水域的訓練,提升自己在游泳項目的心理素質。」目前張團畯世界排名第153名、奧運資格排名則是第129名。
扮演突圍火車頭的王威凱,或許是在自行車階段消耗太多體力,以至於最後的路跑沒能好好發揮,僅跑出38分14秒,最後總成績名列第18名。「選擇突圍是當下的抉擇,」王威凱賽後說:「即使跑步路線再平緩,也已經將所有力氣放在和隊友合作輪車,所以跑步成績一定會受到影響。」
在自行車階段遇到座管下滑干擾的林威志表示,他在下車後先利用前兩圈路跑調整身體狀況,在最後兩圈才開始積極反攻,以路跑36分17秒的成績,追過原本國內男子排名第二的王威凱,以總排第17名通過終點,並成功拿到隔天的接力賽資格。「下一場比賽是國內的梅花湖錦標賽,希望可以在游泳階段就拉出優勢。」
從以上個人表現來看,台灣選手的共通弱點還是在於游泳項目上的表現,若能在游泳階段卡到理想位置,相信在成績上會有所突破。
鐵人三項是個人運動 奧運卻是共同夢想
亞錦賽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有張綺文將中華台北女子鐵人的成績推進到前十名;又或是張團畯拿下多少奧運積分,反而引起討論與關注的則是王威凱與張團畯之間的合作模式。
我們從張團畯的臉書上節錄下這一段:
歸功於「他」—王威凱,在當下沒有人願意合作的情況下,秒差不斷被前方集團拉遠,我試圖要帶起集團的追擊氣勢往前進,但是過程中真的不是那麼順利,到了最後兩圈半,希望終於來了。
我常常告訴他比賽就是要嘗試,衝幾次之後你就會明白自己的實力在哪裡了,這一次他嘗試了,他當我的火車頭帶著我往前追擊,兩圈後我們拉開原本集團1分鐘的時間,與第二集團秒差不變。
下車前他說了一句話「我用盡我所有力氣了….等一下跑步跑快一點,看你的了」,這句話其實是非常震撼我的,每場比賽我都想要有個伴可以一起。
這一場終於找到了,就是他,他叫「王威凱」,一位不想當第一只想當「黑馬」的選手。
接下來再看看王威凱在臉書留下的這幾句話:
「突圍,往前追」是當下的決擇,如果這是我們在亞洲錦標賽拼下最好成績的最後希望,做不做?
有人問我鐵人三項不是個人的比賽嗎?我的回答是…亞洲錦標賽我代表中華隊。
儘管在賽前,選手們並沒有特別擬定所謂的作戰策略,但從韓國亞錦賽中我們可以發現,原本「孤狼型」的選手,在這一次選擇共同往前。不只成功將選手成績往上提升,甚至將中華台北團隊的氣勢提升到另一個新高度。
圖片來源:耕運動、張團畯、王威凱、林威志、張綺文、郭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