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你呀,愛沙尼亞:2019 IRONMAN Tallinn賽記(下)

0
1253

IRONMAN TALLINN賽前變化

時間快速來到IRONMAN Tallinn賽前兩天(週四,比賽在週六),大會緊急在FB上公布了游泳賽道異動的訊息,原因是原本要游的海港,因為有冷流即將到來,會讓這芬蘭灣的水溫從18度降到12度,但有趣的是,賽後隔天會再回升到21-22度,這麼有趣的變化,又開了我的眼界。

原定的游泳下水點:Lennusadam Seaplane Harbour。
原定的游泳下水點:Lennusadam Seaplane Harbour。

原以為又要改成像去年IRONMAN Hamburg一樣,變成跑騎跑的鐵人兩項賽了,沒想到賽事說明會上,大會已經擬好了一套新劇本,要拉跋到原本下水點外約10km的一個名為哈爾庫湖(Harku Järv)去進行3800m游泳。

這看似小小的轉變,其實非常考驗大會的應變與處理能力,不只是賽道改變,單車賽道也跟著小改,還有原本轉換區T1與T2是同地點,現在變成T1改到湖旁,而T2不變,所以大會變成要清出兩個轉換區、兩組置車架空間與兩組志工。再者,隔天(週五)交車檢錄時,選手該怎麼過去T1?又該怎麼再交轉換袋去T2?週六比賽當天,選手該怎麼到游泳出發點?交通車安排好了嗎?牽一髮動全身!

但大會全處理好了,就這麼不到一天的時間裡,這點,我深表佩服。

賽前一天,搭乘大會接駁公車前往T1交車。
賽前一天,搭乘大會接駁公車前往T1交車。
新的游泳下水點:哈爾庫湖(Harku järv)。
新的游泳下水點:哈爾庫湖(Harku järv)。
新的T1轉換區。
新的T1轉換區。
交車完畢,因為是IM AWA GOLD Athlete的關係,生涯號碼最小的一次。
交車完畢,因為是IM AWA GOLD Athlete的關係,生涯號碼最小的一次。

IRONMAN TALLINN:游泳 1 時 09 分

比賽當天一早,是個不錯的好天氣,不冷不熱,下水點也夠寬廣,以Rolling Start出發,但區分為1小時內、1小時15分、1小時30分等以15分作一分區,選手相當有秩序,我排在1小時內的後段等候出發,目標63-65分完成。

下水後,體感比大會講的18.8度量測水溫略高些,是種剛好不冷不熱的感覺。

為了避寒,這次特地買了防寒帽前來應戰。
為了避寒,這次特地買了防寒帽前來應戰。
Rolling Start 出發。
Rolling Start 出發。

額外分享一點小技巧,在較寒冷的地方比賽時,基本上不建議賽前試游,尤其一游完後,到開賽時的等候空檔,只會讓身體更冷。我只建議做些小跑步、伸展把身體都延展開來,並且倒一些溫水進防寒衣裡,這時防寒衣裡就會像個保溫瓶一樣保持身體的熱度,同時水份也會讓防寒衣與身體更貼合,不會在下水時,突然被冷水灌入背脊而來一股寒意。

把這湖完整的游一圈就結束了。
把這湖完整的游一圈就結束了。

這湖的水比想像中或是在岸上看到的更黃,辨視度非常低,連手錶移到眼前都看不到東西,甚至游到一處我還以為是我頭暈了,怎麼眼前是一陣黑一陣光的?原來是頭入水時全黑,抬頭時又被剛露臉的陽光照射。

水濁而讓定位不易的時候,加深了要跟游的難度,此時我能採取的方法就是始終保持左右邊都有選手,我的游泳速度在歐洲賽事裡算中等,故會不斷有人超越,但只要左右邊都有人過去,就知道定位沒大問題。

只不過今天真正的問題是下背腰間異常的酸,不過游個20來分鐘左右,就感到當延伸手拉出去時或推水稍用力一些,腰間就多酸一些,賽前2天去當地游泳池游泳時,也有類似的酸軟感。不知是否是坐飛機的長途疲勞?或是飯店的床太軟而睡不好?不知道。

只清楚,訓練時很少發生這樣的事情,不過訓練時往往有選擇練與不練的權利,也有要不要提早結束的自由,但比賽沒有,無論好壞,這不過就是226km裡的不到4km,說不去回想日本時的狀況不可能,但今天明顯沒有那樣的「毛感」。69分後才上岸,自評也只能給69分了,只是也沒空再想再檢討,那是賽後的事,現在當下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沒毛感就好,時間不重要了。
沒毛感就好,時間不重要了。
賽前練游的地方,既乾淨又舒服的泳池:Kalev Spa Hotel & Water Park。
賽前練游的地方,既乾淨又舒服的泳池:Kalev Spa Hotel & Water Park。
游泳池的置物與盥洗區,明亮、整潔,只是游一次8歐元。
游泳池的置物與盥洗區,明亮、整潔,只是游一次8歐元。
泳池盥洗區。
泳池盥洗區。

IRONMAN TALLINN:單車 4 時 58 分

在先前IRONMAN的賽事裡,我通常會優先觀察單車賽道,尤其在180km裡,對路線、風向、坡段的熟悉度,會大大降低心裡的不確定感。有了功率計之後,我會再研究路線圖,甚至也會參考Strava上國外選手的資料檔或是找Best Bike Split的軟體,若有賽事路線檔的話,可以更清楚抓出一套功率配法,而這180km單車,要說簡單、好騎,也就真的很簡單,就是根據訓練資料,抓出能配完180km的計劃,再看誰能將目標瓦數控在多穩定、持續多久時間、補給有沒有到位,計劃愈是簡單,執行起來愈是容易,比起純單車賽,那真是簡單許多了。

騎車出發。
騎車出發。

但難就難在這場比賽完全無法先看過路線,不像我以往一定會租車把KONA的、漢堡的、亞歷桑那的路線都繞過一次,甚至騎一段。而愛沙尼亞不承認台灣的國際駕照,故無法租車,完全無法先將路線圖植入腦海裡,故我連路面柏油是好是壞都不曉得。內人甚至提議乾脆叫台Uber,載我們把單車賽道看一輪,但我實在花不下這筆錢,只好作罷。

同時,僅管大會有提到除了游泳賽道不能試游外,單車與跑步路線都是能試騎與試跑的。只不過方才說過,塔林是愛沙尼亞首都,也是非常熱門景點,單車路線又行經主要幹道,我只有在賽前試騎了市區往主賽道的20來餘公里做完最後調整課表就結束了。

單車出發後,按著既定劇本走,在腦海裡設定了一個虛擬地圖,並且植入賽道路線圖進腦海後,我成了地圖上唯一的綠點,模擬在賽事地圖裡的位置移動著,有兩圈的主賽道,第一圈有機會抓出賽道狀況,身體趴好趴滿,五官全打開,眼睛盯好錶上的功率、心率,鼻口呼吸與補給,觀察著四周樹梢與花草倒臥的方向,判斷風勢的走向與感受身體發力及酸痛的位置。

此時是在問攝影師,騎車方向有沒有錯?
此時是在問攝影師,騎車方向有沒有錯?

當騎車越往郊外走,四周更是荒蕪與人煙稀少,滿是田地與森林,喜歡大自然的話,這裡確實是相當適合從事戶外運動的地方。只不過回想起早上出門時看的天氣預報,愈靠近中午、風勢會愈大,果然在騎了100km左右後,也是進入第2圈的路線後不久,風勢開始有些強勁,氣溫也偏低,甚至只要強度略低一些,馬上會感到有些寒冷,這種風勢與溫度,大概就是我會寧可待在訓練台上不想出門的天氣吧,但比賽就是沒選擇!

加上進入第二圈後,選手位置都差不多拉開來了,常常得騎很久才看得到前方的選手,或是被後方的選手超過。這種情況下,我都覺得是個好事,表示我快,別人也快;若我因疲勞而放慢,別人也沒好到那去。

被躲在草叢裡攝影師捕捉的畫面。
被躲在草叢裡攝影師捕捉的畫面。

尤其在騎到3個多小時後,右大腿內側與左大腿股直肌開始有些緊繃甚至已有種一用力就快抽筋的感覺,很確定不是因為強度過高造成,應該是有些冷了。在過去的經驗裡,天氣越冷,需要的補給量得增加,也不能因為「感覺」汗流得少,水就喝得少,這次除了吃自己的補給外,加上補給站拿的,應該有400g碳水化合物的量。但是我把自己帶的兩顆鹽錠,其中一個因為拿不穩而被風吹走了,只吃一顆鹽錠可能也是後段快抽筋的主因之一。

隨著四周景物從一片荒涼枯寂,逐漸回到建築林立與人群湧現,太陽也開始出現了,典型的歐洲天氣,越靠近下午時分,天氣越熱,我也迫不及待想開始跑步了。在經過4時58分後,回到了T2:Seaplane Harbour。

IRONMAN TALLINN:跑步 3 時 27 分

出了T2後,時間已用了約6時14分,不是很滿意多用了些時間,游泳狀態不甚理想多賠上了約4-5分鐘,事後看單車瓦數也低了些,應當能再補回至少6-8分鐘的,這個14分鐘有些不及格。

但目前沒空想這問題,出了T2後先快速衝去第一個廁所,排了一大份XXL重量杯的尿液,尿到我都覺得量怎麼那麼多啊?(但這也確定騎車時,水份補給沒有少)。

而此賽事的跑步路線將42.2km切分成4.5圈,從T2到Tallinn古城區也就是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來回為1圈,最後半圈則直街跑到老城的終點區。

在這不得不講,不管是今年的塔林或是去年的漢堡,比賽路線與終點都在人來人往的市中心,而且比賽一進行就是一整天,周邊商家幾乎都不用作生意了,誓必影響觀光財,能取得當地民眾支持是相當不易之事。是故,也有不少台灣人出國跑馬拉松或三鐵賽,總是期盼我們也能做到在市中心比賽並獲得支持的機會,而不再是被用路人嗆髒話或鳴喇叭。但個人認為除了民情差異外,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人家一年也許就只有一次辦比賽與封路交管的機會,但我們就以台北市來說,幾乎月月有大賽事、週週有小賽事,再怎麼熱情支持的人,久了也是會反感的。

塔林老城區也是最熱門觀光景點,竟也可為了一場賽事全天封路。
塔林老城區也是最熱門觀光景點,竟也可為了一場賽事全天封路。

尿也尿完了,回到正題。這路線故有相當多機會觀察每個選手的相對位置。若從騎車時幾個往來位置估計,我騎完車排名應該在100名內,這排名太危險,分組很難擠進前幾甚至前10。故我決定賭一把,一出T2就準備開,希望能壓在4分30秒配速,看能否抓幾個人回來,也應當有機會將完賽時間壓在9時30分左右。

有時所謂的配速,其實就是一場豪賭,想要大贏,承受風險也越高。
有時所謂的配速,其實就是一場豪賭,想要大贏,承受風險也越高。

一出去沒多久,馬上就跟一個同M35的選手相互拉扯,時而你前、時而我後的追逐,來來回回就持續了10幾公里,直到…..他先爆了。

但我也沒好到那去,20km左右就先碰上第一波撞牆期了,而且歐洲的賽道多是石板路,且是不規則石板路。而此次路線裡,更是混合了多種路面,有平穩的水泥與柏油路,要將速度壓在4:30不是大問題;但一碰到石板路我就沒輒了,每一步踏出都很怕拐到腳,加上也有穿雜些碎石路,只要是這些路面,我就自動降成5分速了。降速倒也不打緊,而是我往往都在這種路面上被超越,只能到了水泥與柏油路再抓回來。

討厭的石板路。
討厭的石板路。

20多公里後,腳底板開始有些疼痛,僅管這次帶來了Nike的 4%,厚底鞋可以減緩一些足部負擔,若是再帶薄鞋,恐怕賽後是重傷了,記得2014年時去義大利跑的羅馬馬拉松,跑完後,腳底板也痛了整整一週。從這角度來看,這也能除解釋為何在歐美厚底類的鞋較為普及,而薄底鞋甚至在亞洲很普及的Asics虎走,在歐美反而很難買到了。

另一個狀況是,幾場在海外尤其這兩年的IRONMAN賽事裡,我幾乎無法從跑步裡討到便宜,這場跑步出發到結束的分組排名,始終都在10幾名排徊,很難追到人也不容易被超越,這等於沒優勢可言;再回到游泳部份,也或許是他們的體型與肌肉量大,游泳速度更是快,1小時游完3800m在分齡組選手裡甚至都算慢的了,加上此次賽前去當地游泳池游了兩次,碰到幾個業餘選手,姿勢不見得多漂亮,但每一下抓水與推水的力量就是大,我最佳狀態下也只能推到63分左右,很難靠這項討便宜了。

而單車也因體型相較於歐美選手來得單薄許多,在海外這幾場平路為主的賽道裡,僅管推力比都在3.1-3.3間騎完180km(我這幾場賽事體重都在66-68kg間,這樣就能推估到均瓦了吧),但對比歐美選手諸多70-75kg甚至更高者,他們不用拉到3以上推力比,就能有我的瓦數與速度了,不過我不喜歡下一個叫:「重一點就能讓POWER多一些的草率結論」,因為不少50多公斤的女生都騎得比你快啊,他們推力比比你還高。

所以如果要把理由簡單歸因於身體素質不如人,乾脆說先天生下來的血統基因就輸了,而要把跑慢的原因怪給石板路,或是對場地的陌生,這些都只是在找個逃避藉口把責任歸咎於自己努力不足罷了。他人能比你還快、適應比你更佳,誓必付出了更多你所不知的努力,也正承受著比你還痛的痛苦,對此,不該是找給自己找個下台階,而是找到能再往上走的路徑,那才是這個試煉裡,我應學習到的地方!

石板路上,我痛,相信他人也不好過,但他們比你更能忍住這痛楚。
石板路上,我痛,相信他人也不好過,但他們比你更能忍住這痛楚。

講了這麼多,其實都只是為了轉移一些一路從20幾公里撞到30幾公里的撞牆期,想完了這些事情後,明顯得感受到身體全空了、開始有些恍神了、肚子有些餓了、口也渴了,身體滿載的只剩下酸痛感而已,而腦海裡也早已忘了日本的那件事了,現在剩下的只有晚餐該吃什麼好的想法了。

9時41分後,我回來了,帶著這面也陪我環遊世界好多地方的國旗回來了。

不管跨過這條線多少次,感動依舊。
不管跨過這條線多少次,感動依舊。
敬,這226km每一手一腳辛苦通過的考驗。
敬,這226km每一手一腳辛苦通過的考驗。
完賽獎牌。
完賽獎牌。
又是一個傳家寶。
又是一個傳家寶。

再見塔林,航向下一個新的想象

總排名62名,包括9:41的成績,都是個人目前為止的最好成績與最高總排名,但分齡組排名15名,而本組前2名都是Sub 9,第6名成績9時30分,到我這15名9時41分,11分裡就有10個選手進站,實力都在伯仲之間,而扣除放棄KONA資格後,Roll Dwon到最後一位拿到KONA資格的選手成績9時35分鐘,我與他的差距僅6分鐘,換算一下這6分鐘佔9時41分的比率,不過就1%,再將這6分鐘拆分進游騎跑三項裡,這1%的距離變得更加渺小,我拉得近嗎?還是他們會再擴大呢?

我不知道,我也不會再回來塔林了,沒有機會去證明這1%的可能,但我必將繼續去探索新的世界。那隻海龜,還在大海裡悠遊著,它依然膽小,它還是緊張,但它對這個世界,仍有想像。

永遠要對未來存有想像。
永遠要對未來存有想像。

延伸閱讀:愛上你呀,愛沙尼亞:2019 IRONMAN Tallinn賽記(上)

SHARE
Previous article2019 CHALLENGE ANHUI 10月20日正式開賽
Next article睽違六年的夢想 Zach Bitter連跑四個sub3馬拉松創下世界紀錄
【鐵人J帥 Just Tri】 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情繫的是鐵人三項與馬拉松等極限運動;拿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博士學位,著迷的是成為運動員的丰采;從事教練/訓練顧問等工作,最大樂趣是在協助他人完成夢想。 超過百場的賽事經驗、站上世界舞台次數不勝枚舉、4次IRONMAN SUB 10紀錄、馬拉松最佳2時43分,多次IRONMAN Taiwan與IRONAMN 70.3 Taiwan台灣冠軍,至今最難忘的仍是KONA的陽光、大海與空氣。 2015年起成立個人工作室,一頭栽入於訓練研究的世界,若我不是在訓練,那必定也想著怎麼樣訓練。 HI,我是J帥,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鐵人J帥 Just Tri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sTriWork/ 鐵人J帥 Just Tri Instragm:@JsTri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