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MAN Western Australia:譜出我的三鐵協奏曲(上)

0
1843

巴瑟爾頓(Busselton),一個位於澳洲西部大城柏斯(Perth)南方車程約3小時左右的小鎮,以Bussleton Jetty聞名,在這段長1.5km的海上木棧道,有4間藍白色交錯的小屋、有潔淨純白的沙灘、有藍綠色穿雜的大海、還有紅色小火車駛於上頭,遠觀有類似於電影《神隱少女》裡的海上列車,也是IG上的打卡熱點。這是一般人對此地的印象,也先分享幾張照片。

Busselton Jetty
Busselton Jetty
Busselton Jetty
Busselton Jetty
Busselton Jetty小火車
Busselton Jetty小火車
Busselton Jetty小火車
Busselton Jetty小火車
從海的另一端回望Busselton
從海的另一端回望Busselton

Busselton Jetty的末端是個小型的水下水族館,可在館內地下室觀看外面自然形成的珊瑚、魚類與…意外的訪客!

珊瑚與魚群來襲
珊瑚與魚群來襲
好像很好吃…
好像很好吃…

是不是真的很美呢?

不過,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心情的人,可能就有不一樣的解讀,例如在比賽當下…..。

比賽時不會想到浪漫,只想著不要變慢
比賽時不會想到浪漫,只想著不要變慢

參賽緣起

回到賽報本身,我對於此地的認識並非是這海上長堤,而是這裡有一場 IRONMAN Western Australia(以下簡稱 IMWA),有一群很強的澳洲人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聚集,而且對我這時常在追蹤世界各地 IRONMAN 賽事的人而言,這場在兩年前的 2017 IMWA 有個新聞讓我印象格外深刻(如下圖),那就是比賽當天有發現鯊魚蹤影,於是該年的游泳緊急取消,只比騎跑兩項。

所以在選擇賽事時,看到這場比賽,又勾起了我對這新聞的回憶,於是有了兩個想法,其一是該不會又被我碰上游泳取消了吧?(去年參賽IRONMAN HAMBURG,因水質惡化故取消改跑騎跑);其二是,當 1000 多人一起下水,到底是魚怕人?還是人怕魚?我想這世上,人類吃掉的鯊魚應當遠遠高過於被鯊魚吃掉的人類吧!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最後仍然決定選擇這場賽事,作為 2019 年封關前最後之戰,這是 8 月完成 IRONMAN TALLINN 後的決定。關於該賽事的賽報請參考:

愛上你呀,愛沙尼亞:2019 IRONMAN Tallinn賽記(上)
愛上你呀,愛沙尼亞:2019 IRONMAN Tallinn賽記(下)

有此考量分成幾個角度來說,其一是原本希望 Tallinn 能爭取到 KONA 資格,那 IMWA 自然不需成行了,但最後與我這分組最後一名取得 KONA 資格的選手僅差 5 分鐘,這 5 分鐘的差異讓我想再奮力一搏。

其二,我自己的體能調整在一場 IRONMAN 大賽後,至少需 4-6 週的恢復期後,才能回到原有的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但要再拉上巔峰到可以出賽的狀況,至少要再需 4-6 週調整,所以這一來一往至少 10-12 週較為保險,故在 8 月初完賽 Tallinn 後,估計得到 11 月後再出賽較為合適,因此 11-12 月間的賽事對我來講才是較佳狀態的。而實際上也是如此,這一期的體能在 10 月才有起色,11 月才拉上巔峰,有可能再一拚。

最後一考量是,我有一位長期居住於西澳的同學,讓我想再相約一聚,這就是我選定了此場的原因。所以,還有沒有同學好友在世界各地居住的呢?記得提醒我一下,也許我下次就去拜訪你囉!

但是我行李很多
但是我行李很多

當然也不斷有人問,既然你這麼想去 KONA,何不參加 9 月底澎湖的 IRONMAN TAIWAN?既熟悉場地,競爭也沒國外這麼激烈,何必花大錢去國外呢?

其實這答案要回歸到為何我想去 KONA?每個人都有其理由,對我而言,那裡就是一個長距離三鐵競技的最高殿堂,有數不盡的高手雲集,會改變你很多的思維與訓練模式。當你原本自以為有天份?但很快就會知道你是凡人;當你以為你比別人更努力了,但事實會告訴你,努力遠勝於你的人多如牛毛。

這樣的衝擊,會讓你自知不足而謙卑學習,而這兩年來,無論是挑上德國漢堡、美國亞歷桑那、今年的塔林與西澳,高手都沒少過,我也必須快速在這些賽事裡汲取經驗,並透過高強度的賽事競爭,逼出我的潛能來。光舉這場 IMWA 的結果來講,我的成績 9 時 37 分(分組 17 名),距最後一位拿到 KONA 資格的選手成績是 8 分鐘的差距(8 張資格,但第 1 名選手已在別場取得 KONA 資格故放棄),但你知道這8分鐘裡有多少選手嗎?

我是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的蝸牛
我是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的蝸牛

答案是 9 個。這麼高激烈的競爭不是只有這場才發生,在我這兩年裡碰到的每一場 IRONMAN 賽事都是如此競爭激烈,這種高壓力會逼你把所有不該犯的失誤降到最低,把所有潛能用上,拋棄所有痛苦想放棄想放慢的念頭,當你回到訓練時,也不敢偷懶摸魚,因為你深知何為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道理。

所以與其說,KONA 是我想要去的地方,倒不如說我想看自己能成長到什麼地步?而我也相信我絕對有朝一日會再回到 KONA 的,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必須更為強大才行,而這些歷練都是我成長的養份,我是如此相信的!

圖右為我的車,左邊則是此次冠軍Alistair Brownlee的車,我們靠得好近
圖右為我的車,左邊則是此次冠軍Alistair Brownlee的車,我們靠得好近

比賽是很複雜的

IRONMAN,或者說鐵人三項本身真的是個很複雜的運動,不談訓練,就以比賽本身來說,大概只有距離上是一樣的 226 km,但在許許多多的小細節都有所不同,就拿幾點我這兩年來碰到的幾個狀況來說明:

1. 賽前說明會:看似是比賽標準程序的一部份,但在 IMWA 還有去年 IMAZ(IRONMAN Arizona),都是沒有賽前說明會的,選手必須自己上網下載選手手冊詳加閱讀。這一點的影響非常大,你必須理解賽道詳情、補給站位置、罰時帳位置、罰時方式 (尤其在單車項目,是原地罰時?進下一個罰時帳?還是進T2再罰時?) 以及賽事流程,都必須自己為自己比賽負責。

確認所有報到物品當然同等重要
確認所有報到物品當然同等重要

2. 賽前試游:有的場地會限制只有特定時段才能下水試游,有的場地是嚴禁試游 (例如 IRONMAN 70.3 Japan,甚至連試騎都不行),也有不管什麼時段都能自行下水試游,但責任自負。

賽前試游區,限定只能在黃色區域內
賽前試游區,限定只能在黃色區域內

3. 賽前交車檢錄:賽前一天交車檢錄,相信很多參賽過的人都不陌生。但究竟交車時要檢查什麼?一般不外乎安全帽與單車,另外就是交單車與跑步轉換袋,但務必搞清楚,隔日比賽一早能否進轉換區重新檢查轉換袋。之所以提這點,就是在個人經驗裡,除了 KONA 以外,沒想到 IMWA 也是比賽當天一早禁止進入轉換袋區的,如果不特別留意好選手簡章內說明,比賽當天可能就得出狀況了。

轉換區動線當然也是要搞懂的一部份
轉換區動線當然也是要搞懂的一部份

4. 游泳比賽項目:游泳大致可從出發時間區分為全部選手一起出發、或分組出發、或近年較常見的Rolling Start(每隔 3-5 秒放行 3-5 人);從游泳出發點又可區分為水中出發或岸上出發。若是在意名次的人,Rolling Start 有個最大限制,就是你在通過終點以前,永遠不知道在你後面的人是否真的比你慢,也許他只是晚下水而已,這會讓比賽過程增添了點變數。

5. 單車比賽項目:在單車項目最常發生的差異點,就在於到底騎車時是否需要別號碼簿?大部份是不用,但去年 IRONMAN Hamburg 是要求要別的。另外一點對我的最大困擾就是,在澳洲這場是左駕,也就是說補給站位置都會在左邊,而非我們一般習慣看到的右邊,變成我得左手去抓水壺與補給品,跟過往慣性不同,起初還是會有點怕怕的。而當騎完車進入轉換區時,會否有志工幫忙牽車也是個各地賽事都有差異的地方,國外賽事幾乎都是有志工幫忙的。

6. 跑步項目:跑步本身就沒什麼差別了。也許就是對於有準備特殊需求袋的朋友們來說,要記清楚需求袋的位置,此點也同單車。IMWA 這場有另一點較為獨特,那就是大會不提供特殊需求袋,若有需要請額外購買,這是因應當地環保規定,對於塑膠袋的使用相當嚴格。

需額外購買的特殊需求袋(便當盒)
需額外購買的特殊需求袋(便當盒)

7. 選手之夜與慶功宴:在 IMWA 與 IMAZ 這兩場,都是沒有選手之夜,但會發餐券,可在指定的餐飲店家使用,可在賽前去吃也可賽後,我認為這作法還挺好的,省時省力也能吃些當地食物。至於慶功宴,一般都是選手免費(或者說已含在報名費裡),但家屬朋友需要額外購買餐券,但 IMWA 這場比較特別,會發給代幣,再憑代幣兌換餐食或飲料,所以只要夠吃的話,親屬都能一併使用代幣。

右中即為30元澳幣餐券,可在指定餐廳使用
右中即為30元澳幣餐券,可在指定餐廳使用
餐點代幣
餐點代幣
餐點代幣使用說明
餐點代幣使用說明

以上,都只是我隨時想想就能找出的差異點,而上述幾點中只有第 7 項不影響比賽本身以外,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左右賽事,甚至讓你被判定失格,例如騎車時被判跟車,但未即時進入下一個罰時帳,依規定就是失格 DQ 了。

這些細節,沒有一定的好與壞,都是有地方與國情的差異之處,甚至是當地法規關係,不見得是主辦單位本身不給選手方便,而是有許多我們外國人不能理解的限制存在,身為外來者,尊重主辦單位就絕對不會有事了(話說,我曾有次在加拿大比賽,騎著單車被兩台警車追,好在最後沒事….)。

天外飛來這一部份,除了此行前去實在沒有什麼觀光或額外插曲可提,更重要的是要提醒有意出國參加鐵人三項賽事者,一定要不厭其煩地留意賽事說明、賽事流程、與各賽事小細節,千萬不要認為在台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過程,國外也理應如此,入境隨俗才是上策!

一切的謹慎小心就是為了能順利通往終點
一切的謹慎小心就是為了能順利通往終點

比賽開始…..了嗎?

距離比賽時間的 7 點整,還剩下 20 分鐘左右,此次時間抓得相當寬裕,轉換區單車已檢查設定完畢、該排除的體內廢物也一掃而盡、還有時間做點伸展熱身,既然時間也還早,在比賽下水點一旁有開放一小處可讓選手熱身游泳之處,我也乾脆下水游一下好了。

下水後不久,覺得泳鏡繫得有點鬆,於是再上岸準備調整鬆緊度時,一個脫鏡動作,泳鏡帶斷了…、泳鏡帶斷了…、泳鏡帶斷了…。

比賽時間剩 15 分鐘,大部份選手都已集結在下水點,誰會多帶一付泳鏡到沙灘上來呢?

還有,今年 6 月份去 IRONMAN 70.3 Japan,碰到墨鏡在無外力下自行斷裂,加上一些怪異現象而全身發毛,最後以退賽處理。

這次,怎麼又碰上賽前一刻斷泳鏡帶?還有,我還沒提的手錶抓不到 GPS 的狀況!

該不會今天又要棄賽了吧?

該不會這些東西帶來都用不到就要打包回府了?
該不會這些東西帶來都用不到就要打包回府了?

【延伸閱讀】

專欄|鐵人 J 帥 《請問J帥 我適合當職業選手嗎?》

專欄|鐵人 J 帥 《鐵人J帥隨筆:啤酒與棉花糖》

 

SHARE
Previous article以全國紀錄為目標 蔣介文復出2019臺北馬拉松奪下國內優勝
Next article前一百名穿甚麼 2019臺北馬拉松跑鞋大數據
【鐵人J帥 Just Tri】 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情繫的是鐵人三項與馬拉松等極限運動;拿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博士學位,著迷的是成為運動員的丰采;從事教練/訓練顧問等工作,最大樂趣是在協助他人完成夢想。 超過百場的賽事經驗、站上世界舞台次數不勝枚舉、4次IRONMAN SUB 10紀錄、馬拉松最佳2時43分,多次IRONMAN Taiwan與IRONAMN 70.3 Taiwan台灣冠軍,至今最難忘的仍是KONA的陽光、大海與空氣。 2015年起成立個人工作室,一頭栽入於訓練研究的世界,若我不是在訓練,那必定也想著怎麼樣訓練。 HI,我是J帥,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鐵人J帥 Just Tri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JsTriWork/ 鐵人J帥 Just Tri Instragm:@JsTri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