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市民跑者想必一直不斷地努力練習,就是希望能刷新個人最佳成績吧。馬拉松這項運動的深奧之處,在於表現往往不能如願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進展,正因為如此,它才會讓許多的市民跑者為之著迷。
很多市民跑者要是在上一次的比賽當中未能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時間,就會把每個月的跑步距離再延長,「更拚命地跑」。畢竟有人說「連續3年每個月的跑步距離達到300公里的話,就有機會跑進3個小時」,於是就相信「愈跑就會愈強」,而不斷地累積每個月跑步距離。
並不是愈跑就會愈強
然而儘管有充分的練習,到了下一次的比賽若還是無法跑出滿意的成績,就越發更加努力練跑。於是經驗豐富的中、高級跑者,每個月的跑步距離愈有往250公里、300公里、400公里延長的傾向。
到了月底,儘管下著雨,仍然因為「今天不跑的話,每個月250公里的目標就無法達成」,於是跑了20公里,卻也因此讓身體出現狀況……,到目前為止這種例子我已經看過、聽過太多了。在這裡,我希望大家可以拋棄這種距離迷思。
馬拉松是一項必須跑42.195公里如此長距離的運動,因此距離的練習絕不可少。如果是剛開始練跑的初學者,隨著跑步距離不斷地拉長,跑步能力會跟著提升,比賽的成績也會愈來愈亮眼。
然而,中、高級跑者在不斷拉長練跑距離仍無法突破自己的紀錄的情況之下,其實正是重新檢視自己練習方法的一個機會。想要透過延長跑步距離來達到自我滿足的這種距離迷思,或許正是阻礙身為一名跑者的你成長的元凶也不一定。
日本企業集團的馬拉松選手,或是在驛站接力賽中表現亮眼的大學勁旅選手們,有些人甚至每個月的跑步距離達到1000公里以上。
雅典奧運中獲得女子馬拉松冠軍的野口水木選手,曾說出「跑過的距離,是不會背叛的」這樣感動市民跑者的名言錦句,然而卻也不乏「被跑過的距離背叛」的例子。
只有極少數的頂尖跑者,擁有足以承受每個月跑上1000公里的優越耐力。然而就算是這樣的菁英跑者,也有「被跑過的距離背叛」的時候。
野口選手自己也在北京奧運之前,因為跑得太多造成過度訓練而受傷,有一段時間無法隨心所欲地進行訓練。我個人是野口選手的支持者,所以雖然對於她中途棄權感到很可惜,不過還好有另一個令人高興的消息,就是她獲選為2013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項目的日本代表選手。
模仿川內優輝選手的市民跑者們
馬拉松的訓練方法當中,有不少基於距離迷思的獨特方法,例如有些人主張:
「想要跑進三個小時,每個月一定要跑300公里以上。」
「在正式比賽之前,每個月至少要有三、四次以比賽配速跑上30公里。」
每一項主張想必都有一定的根據,至少對那些提出方法的的人,它們透過側重距離的練習方法確實能得到成果。但是就算如此,也無法完全保證所有人都能適用。
訓練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所謂的「個別性原則」。就好比每個人長相各異,由於遺傳因素或是至今為止的運動經驗差異,造成不同的人形形色色的體格、體質和習慣的動作姿勢。馬拉松的練習也應該配合每個人的特性,以個人化的計畫來進行,這就是個別性原則的意義。
忽略個別差異,不管是誰都硬要他每個月跑300公里或是每個月三至四次每次跑30公里,這樣不僅無法提升表現,還可能因為跑太多而提高造成運動傷害的風險。
被譽為最強市民跑者的川內優輝選手,在每日繁忙的公務員生活中,平日只會進行一次例如間歇跑這類較激烈的方式做重點練習,其餘就只是慢跑程度的練習,然後週末參加在各地的比賽並發揮全力,以這樣的練習方法達到成效。
這種練習方法在市民跑者之間被稱為「川內法」,而模仿川內選手、採取相同的練習方法的跑者似乎也跟著增加。
川內選手以這種練習方法不斷刷新個人最佳紀錄,並且獲選為201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馬拉松項目的日本代表,得到第18名的成績。即便如此,能讓川內選手得到成果的這種練習方法,也不是對任何人都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