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超快且超酷的時代 透視跑鞋的第一性原理

0
1583

一當adidas也推出了碳纖維跑鞋之後,可以說幾乎大規模的跑鞋品牌都到位了。自NIKE在2017年首跑第一波,呼喚推陳出新的科技時代到來,陸陸續續各品牌推出置入碳纖維板的跑鞋,每個品牌也各有擁護者。在這個趨勢的背後,我們也得以看見跑鞋的第一性原理。

速度就等於薄底鞋嗎

過去人們思索跑步速度這件事,會想起薄底的公路鞋、馬拉松鞋,以赤腳之姿奪下兩枚奧運金牌的阿貝貝形象深植人心。幾年前出版的《天生就會跑》曾揚起薄底鞋、赤腳跑的熱潮,經歷過許多紛爭與討論之後,許多人仍然默默地把鞋子穿回來,或至少把赤腳、薄底鞋視作為一種訓練方法。

確實,薄底鞋能讓我們跑快,但要從90分提升到95分,遠比從60分進步到85分,幅度更小也困難得多。人們期待透過鍛鍊腳掌的方式,能有更好、足以駕馭厚底跑鞋的肌力(是的,駕馭厚底鞋也需要肌力)。碳纖維搭載中底的跑鞋脫穎而出,並非意味著薄底跑鞋的時代已逝,而是訴說人們對速度的追求不再只是重複過去。

厚底就等於保護避震嗎

HOKA ONE ONE可以說是厚底跑鞋在這時代的先驅,過去多年,人們把厚底鞋的設計重點擺放在避免受傷、避震緩震及透過滾動提升效率。透過增厚的中底拉開雙腳與地面的距離,厚底等於避震,等於防止受傷,相當直觀且容易接受的觀念。

幾年前NIKE首推碳纖維板原型款鞋,有許多聲音討論NIKE是否也仿效HOKA ONE ONE走向厚底風潮,這麼厚的鞋子能跑快嗎,事實上卻不是如此。早在NIKE的碳纖維款鞋上市之前,所安排的Breaking 2計畫就明顯看出NIKE對碳纖維跑鞋採取的第一性原理思維:跑鞋的本質就是為了幫助跑者更快地邁入終點,而後續延伸功能的保護、穩定、避震、支撐等都是因應跑者腳型、需求而導入的設計。在此之後,陸續其他品牌推出碳纖維跑鞋時,無一不以主打速度為其宣傳。

中底黑科技時代到來

如果碳纖維板成為了普世價值,那麼還能創造甚麼差異性?那就是直接帶出步態回饋與絕大部分影響跑鞋重量的中底,追求輕量化、高回饋感的中底、泡棉、EVA設計再次成為鑑別差異化的突破口。如何在『厚得足夠輕量』取得雙贏就必須更加深入實驗。

有些品牌搭載傳統EVA泡棉,讓追求競速之餘卻也顯得沉甸甸。有些品牌則是仍持用其專利設計,如adidas仍是主打BOOST中底。而有些品牌則改用新款中底,如BROOKS太陽神菁英二代改用注入氮氣的DNA FLASH創新科技中底,備受好評的New Balance則使用FuelCell中底。ASICS則使用了FLYTEFOAM科技中底、HOKA ONE ONE則使用PROFLY中底。追求高密度、有足夠回饋力及足夠輕盈,成為這時代競速跑鞋的核心重點。

自滿時代的到來

如果各跑鞋大廠不多花點時間與預算去開發新穎的中底材質,將很有可能在2021年被遠遠拋在後頭。同時,新開發的中底將也會提高跑鞋的成本,進而提高市售售價。在美國經濟學家泰勒‧柯文的書《The Complacent Class》(自滿階級)談到,過於安穩、乏善可陳的的時代,人們不再追求創新與提升,經濟上的平穩導致市場不會活化。

因此,儘管跑鞋推陳出新乍看之下對消費者不利,但對於跑鞋大廠的科技創新、未來趨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引領趨勢,沒有趨勢引領在前,平穩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那麼,未來都會是競速跑鞋的市場嗎?想像二十年後,人們對於競速跑鞋的想像會是以碳纖維搭載創新中底為主嗎?當許多跑鞋品牌開始朝向第一性原理思索,既存的科技絕對會再次推陳出新,或許再不遠的未來,會有取代碳纖維板的設計、以及劃時代的科技中底泡棉。

在此之前,跑鞋會細分為三個方向:科技創新的競速鞋、講究功能性(避震、預防傷害、支撐穩定)的跑鞋以及適用於普羅大眾一般、價格不那麼驚人的慢跑鞋款。當我們思索碳纖維跑鞋的高價格時,或許五年後,碳纖維成為一般慢跑鞋的標準配備,同時也隨著量產而走入市民可接受的平價價格。這也顯現了跑者的未來趨勢,整體來說,跑者群眾會越來越快,追求競速,一如查理蒙格所說的:「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這篇文章在寫之前已經想了一陣子,感謝昨晚跑步時跟深井邊跑邊聊,幫我釐清了大概邏輯。

【延伸閱讀】

BROOKS有史以來最快的跑鞋-太陽神菁英2代,帶你極速邁向終點!

HOKA ONE ONE 碳纖跑鞋有兩雙 許靜怡跑給你看哪雙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