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初全馬 十五歲破分齡紀錄 馬拉松是跑了才知道

0
3426

民國八〇年代,台灣一年大約只有三或四場馬拉松,每年固定舉辦也最具指標性的就是由中華民國田徑協會主辦的「曾文水庫馬拉松賽」這場賽事在每年十二月份於台南地區舉辦,困難挑戰度不低,也時常遇到炎熱天候的考驗。

賽事起點從曾文水庫管理局出發,行經台南玉井市區,續往北寮國小再原路折返,途中有不少上下坡起伏,最後兩公里大陡坡更是對選手意志力的極大考驗。每年賽事都有不少觀眾會守在四十一公里處終點前,全程觀看選手們各個歷劫歸來、浴火重生的場景。

曾文水庫馬拉松的賽前一天,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沒有太多興奮與期待,與眾多馬拉松好手一起搭上遊覽車前往會場。車輛緩緩駛入賽道範圍時,大夥的情緒如空襲警報般瘋狂,輪番訴說著自己去年的慘況。

1991曾文水庫馬拉松,也是作者的初全馬成績證明書
1991曾文水庫馬拉松,也是作者的初全馬成績證明書

 

主辦單位在賽道上的每一公里都設有明顯標示,當車輛行經三十公里處,大家口徑一致說:「就是這裡,從這邊就開始知道累了!」對於從未跑過馬拉松的我而言,此時聽到大家議論紛紛,猶如已打上麻醉的羔羊,全身抖動等待屠殺。不久後,又經過三十三公里處,不禁開始幻想明天經過此地猙獰的模樣,還沒比賽又再度對自己補了一槍。

到了三十七公里處,一位選手脫口而出:「我去年就是在這裡棄賽的!」當時自己很納悶:「都已經跑完三十七公里,最後五公里應該可輕鬆跑完,為什麼要放棄不跑完呢?」只能說,當時真的太單純、太天真了。在短短半小時車程中,比賽還沒開始,已先進行了一輪馬拉松巡禮與震撼教育。

馬拉松專車抵達會場,大家火速前往餐廳報到,當兵用的超大鍋飯被大家一掃而空,不少跑友還偷渡回房間,在半夜進行最後的肝醣超補(註)。無論是哪一位團員在戶外煮火鍋、搭帳篷,以及睡前聽過哪些歌,賽前一夜發生的一切事情,對我來說都晃如昨日。而我就像沉醉在自己內心世界的太空人,坐進太空梭隔離艙內,似乎一切早已準備就緒,準備迎接這趟夢幻旅程,也迎向未知的挑戰。

賽前一晚,與賽的我們都睡在大禮堂的大通鋪,與其說數百人睡在一起,倒不如說是躺在一塊,人聲鼎沸,想睡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唯有菁英選手或特殊管道才能訂到高規格的小房間。

凌晨一點多,大家才稍微安靜可以入眠,但三點就有選手起床吃飯,接著半小時內超過一半的選手紛紛起身,飽足賽前最後一餐。

更驚訝的是,不到四點就有選手在別號碼布,以弓箭步之勢前後擺臂,看似熱身也像在模擬比賽情境。坦白說,當時我看到這位選手就累了,因為距離鳴槍還有兩小時以上,而且這是一場路途遙遠的馬拉松,還有很多時間機會可以準備, 不過現在用比較專業的解讀,這位選手可能正在進行一項「意象訓練」。

所有馬拉松選手從數月前開始積極訓練,直到賽前一週,無論在跑量、強度、飲食、睡眠等各方面,體能狀態已調整達到極限巔峰,加上期待與亢奮交錯的刺激之下,眼前各種景象真的不難理解,也是馬拉松選手備賽的獨特景象。

天色依然昏暗,所有選手陸續抵達起跑線附近,眼前有極少數透過慢跑做熱身的跑者,他們多為菁英或高階選手,大部分的跑者還是選擇原地伸展,以保留體力為最高原則。

由於這場賽事是我的初馬,山野長跑俱樂部的前輩在賽前特別請年約五十歲的資深跑者蔡麗水先生帶我跑,大家不斷吩咐交代我,要我好好跟著他跑不要爆衝,否則後果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蔡前輩賽前特別交代,我們以每公里五分整速度前進,前段千萬不可輕舉妄動,這段長達數月的特訓期間,大家也都略知我的訓練成果與實力,即使不少人對我說跑完應該沒問題,但是總感覺多少帶有安慰的成份,畢竟馬拉松比賽是「跑了才知道,進終點才算數!」

也許因為心情緊張,感覺時間流逝得特別快,所有人員、選手已準備就緒, 即將鳴槍出發。

鳴槍後,我像小貓似的乖乖跟著跑,蔡前輩不時回頭確認我還跟著,在五公里處我們一起進補給站,僅以液體類的純水、運動飲料補充,還沒有機會吃到固體補給品,當時大會也僅準備液體類、香蕉、小餅乾等少數補給品。畢竟過了四小時三十分終點就會關門,五小時整條賽道都將淨空撤場,這意味著就算爆掉也不能在原地停留太久、走路不能太慢,否則都將無法趕在關門前進終點。

關門前半小時,大約是三十五公里至四十公里區間,看到不少跑者不斷地低頭望錶,內心不斷檢視與盤算自己能否來得及回到終點,運氣差點,可能有台掛著﹁回收車﹂標示的專車在後頭不斷尾隨關注著你。雖然壓力是潛能激發的動力, 但此時此刻這種壓力真是讓人無助,尤其是連走路都很困難的時候,這就是當時的馬拉松比賽。

跑到十公里過後,炙熱的太陽逐漸升起,此時我們已無法精準控制在五分整配速,每公里都會落後一些,起伏不定的上下坡多少有影響。心裡雖然著急,但是急也沒有用,否則後段肯定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甚至前功盡棄無法完賽。

跑到十八公里左右,看到領先集團、主集團及高階跑者陸續折返,當時看著跑在前導車後面的選手不僅帥氣非凡,也讓尚未折返的選手相當欽羨。

前導車上方掛著一個大喇叭不斷播放音樂,我在遠方隱約聽到時非常羨慕,因為這是唯有第一名選手專屬的福利與禮遇。但當我與前導車交會之時,突然發現這是一首悲情的台語歌,我邊跑邊想選手跑到三十五公里最煎熬時,聽到這些歌心情是否會遭受打擊? 雖然我不確定車內的駕駛、裁判,放這些歌是要給自己還是選手聽。接下來幾屆我都特別留意前導車進行曲,每年撥放的竟是類似曲風,當下覺得選手應該很無奈,現在回想起來卻很有趣。

前導車後面的領先集團只有一人,他就是何信言老師,那些年在國內馬拉松賽場上,何老師是冠軍最熱門人選之一,馬拉松曾跑出2小時22分30秒的佳績,當時排名約歷代第五傑。他在高中時期就是一名相當優秀的長跑選手,在這場代表統一企業長跑隊,穿著代表隊背心配上墨鏡出賽,不僅外型相當酷炫又充滿殺氣,實力更是不在話下。

我對何老師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是北二高速公路開通前舉辦的慶豐集團國際馬拉松賽,從樹林收費站跑到龍潭折返。這場獎勵相當優渥,國內男女總冠軍是一台汽車,在亞軍沒有任何獎勵之下,不難想像途中競爭有多激烈。尤其,何老師在官原順(註)、許義忠(詳見第七章)等名將四面環敵之下,脫穎而出奪下國內冠軍,論實力、技術、經驗、戰術各方面,何老師堪稱是國內馬拉松教科書。

回到賽場上,在何老師之後,接著是八人的大集團,裡頭有一位我們隊上的名將高全寬老師。高老師是相當優秀的中距離選手,一千五百公尺曾跑出3分58秒佳績。回想我國三那一年在準備梨山高山馬拉松,俱樂部跑友們特地去他老家陽明山竹子湖練跑。從竹子湖跑到靠近三芝的北新莊,是近十公里的連續下坡, 折返回來就是煉獄之路,折返後我有一段時間跟高老師跑在一起,每次只要有機會跟高手一起訓練,我都會莫名興奮,狀況也會特別好。

在自己的初馬賽場上,看到高老師在二十五公里處集團內,不斷搖頭伸展頸部,我對眼前這幕印象非常深刻,也深深領悟馬拉松真是一項相當煎熬的挑戰。

終於,輪到我來到折返點,此時蔡前輩說他狀況不好不用等他,於是折返後我就獨自繼續奮鬥。至於三十公里過後到底發生什麼事,很奇怪地我完全沒有記憶,希望不是太痛苦而選擇性遺忘?

十三歲這年,我最終以3小時41分22秒完成首場馬拉松,意外的獲得分組第四名(不意外應該是前三名)。無論如何,當時仍然很開心順利完賽,也算是對自己這段時間長期訓練及吃素的肯定與回報。

賽後當遊覽車再度經過三十二至三十八公里區段,突然發現窗外陽光普照、百花齊放,掌心中的獎盃與完賽證書也握得更緊實了。

1992年作者第二次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左五531號為蘇子寧、正中263號為國中追隨教練、右六為黃崇華、右三468號為馬拉松名將何信言
1992年作者第二次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左五531號為蘇子寧、正中263號為國中追隨教練、右六為黃崇華、右三468號為馬拉松名將何信言

完成初全馬後,每年十二月份我從沒缺席過曾文水庫馬拉松(見照片集P.4)。第二年起也有更明確的目標:除了登上分組冠軍,更追求各組別最高紀錄。

每年大會賽前都會製做秩序冊(見P.95),詳細列載大會簡章規則、獎勵方案、各隊報名資料,各組參賽名冊、去年總排前十名選手成績、去年各組前三名選手成績、歷年各組最高紀錄等,堪稱前一年賽事總成績的榮譽榜,這在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是非常珍貴的紀錄資料。

曾文水庫馬拉松的路線有不少起伏,以第十二屆成績為例,男己組第一名為3小時17分,第十四屆第一名為3小時05分,我參加的是十七歲以下男己組,這個組別的最高紀錄是由台中一名高姓選手創下,成績為二小時五十七分左右。因此,高姓選手的紀錄算門檻相當高的挑戰。

1993年作者第三次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賽」。左三684-號為蔡詩豐、正中630號為林國良、644-號為徐明聖、右二251-號為吳銘鎮、右一612-號為邱次郎
1993年作者第三次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賽」。左三684-號為蔡詩豐、正中630號為林國良、644-號為徐明聖、右二251-號為吳銘鎮、右一612-號為邱次郎

經過三年的努力與奮鬥,我終於在十五歲那年,第三次參與一九九三年的曾文水庫馬拉松,以2小時55分21秒打破分組紀錄。

原本我已對自己訂定雄心壯志,計畫在十七歲這年,也就是最後一次以男己組身份參賽時,把握最後機會將紀錄推向新高。可是從九三年起,國內陸續復辦或誕生許多場馬拉松,而我當時沒有年度訓練計畫與賽事規畫的觀念,盲目地不放過任何一場馬拉松。

接下來的比賽,先後是四月九日的恆春馬拉松跑出3小時09分、十月八日慶豐高雄國際馬拉松(暨台灣區會馬拉松)跑出2小時53分,這兩場天氣都非常酷熱。最後在十一月份中興新村馬拉松跑出2小時49分當時個人最佳成績,這三場都是該年首度舉辦的馬拉松賽事。

原本心想在十二月份之前,經過這三場馬拉松的磨練與考驗,對於再度創下男己組紀錄充滿信心且期待,不料那一年因為部分賽道路段施工,大會調整不少路線,最終無法將紀錄推進。賽後我相當失望挫折,畢竟這輩子無法再參加男己組,也特地詢問不少跑友選手的心得,大家普遍認為那年賽道的改變讓困難度提升了不少,整體成績表現也不如過往。不過我想,較成熟的選手始終會相信「實力能戰勝一切」。

直到二〇〇四年ING台北國際馬拉松舉辦,我已卸下專任選手角色,成為一般的上班族,考量路線難易度、溫度、賽事競賽水準、北部賽事可免去舟車勞頓等因素,於是調整自己每年固定參加ING台北國際馬拉松。

此後未再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的我,每年仍不忘委託有參加這場賽事的跑友, 幫我拿回一份大會秩序冊,看看自己分組紀錄能保持多久。印象中,我的紀錄保持八年才被打破,也算是為我的初馬賽事緣分劃下一個休止符。

註:肝醣超補
Carbohydrate Loading是進行耐力運動比賽前常用的手段,主要是運用肝醣可以快速提供能量的特性,透過賽前飲食習慣調整,最大化體內肝醣的儲存量,避免比賽時因為能量不足而撞牆。

註:官原順
馬拉松最佳紀錄2小時23分34秒,當時排名歷代第九傑,目前為歷代第十七傑。

黃崇華

從小時候「超齡」參加越野跑俱樂部,13歲人生初全馬就「破4」,大學畢業入職場前被選為2000 IAU年荷蘭世界盃100公里超級馬拉松台灣代表隊,在痛苦不堪下努力撐到終點線,而比賽受的傷也成為他至今揮之不去的痛。不過他並沒有因為受傷而放棄跑步,在這31年共1萬1315天的日子裡,他始終維持自身最大的價值:「對跑步保持熱誠」。

現任:華通概念運動執行長、The North Face簽約教練、Without limits長跑訓練中心總教練、三重箭歇團總教練

新書推薦《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